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综合,
品牌: 杨河
基本信息·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477 页
·出版日期:2002年
·ISBN:7810642448
·条形码:9787810642446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文化精神演进的现代历程,是传统文化吸收、回应西方文化精神的结果,其中康德黑格尔哲学对中国文化精神的现代构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维新变法始,康德黑格尔哲学思想中的科学、理性、民主、法治精神以及教育的、美的、伦理的思想,作为新文化的种子,广泛地播撒在中华文化的土壤之上。
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历程经历了维新变法到五四运动启蒙时期,融会传播与草创时期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系统研究时期。《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旨在通过对上述不同传播时期的不同特点的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中国人接受和传播康德黑格尔哲学的动机和心态,进而从文化的社会变迁和文化心理结构出发,真正了解康德黑格尔哲学对中国学人的哲学思维品质和人格精神的重要陶冶作用,了解中国学人选择、建构和塑造中国现代文化精神的曲折历程。
目录
《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总序
导论
一西学东渐中的德国古典哲学
二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传播的阶段及特点
三康德黑格尔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会创新
第一章启蒙介绍时期(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一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接受心理
二康德哲学的早期引进
三黑格尔哲学的早期引进
第二章传播与融会时期(“五四”运动~1949年)
一康德哲学系统传播的一般概况和新特点
二传播康德哲学的主要学者
三 黑格尔哲学传播的一般概况和特点
四 传介黑格尔哲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五康德黑格尔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的融会创新
第三章反思与重新认识时期(1949~1957年)
一 社会制度的变革与新文化建设
二 日丹诺夫关于西方哲学的讲话及其影响
三寻求研究的新起点
第四章 曲折发展时期(1957~1976年)
一 政治运动对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的冲击
二“左”倾路线的三次干扰
三 前苏联哲学界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方向的变化及其影响
四 曲折中的进展
第五章走向新的百家争鸣时期(1977~现在)
一 思想解放运动与“左”倾路线的结束
二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的新走向
三 康德黑格尔哲学研究的新篇章
四新一代学者推陈出新的研究
结束语 回顾与展望
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今天中国的文化实际上是在五六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各民族、各国家、各地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而在这漫长的过程中有两次重大的外来文化影响着中国文化的进程。第一次是自公元1世纪以来印度文化的传人。如果不算唐朝传人的景教和在元朝曾发生过一定影响的也里可温教,因为这两次都由于种种原因而中断了。第二次外来文化的大量传人应该说是自16世纪末,特别是自19世纪中叶西方文化的传人。这两次重大外来文化的传人大大地影响着中国文化的发展。罗素曾在他的《中西文明比较》一文中说:“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1]上述两次外来文化的传人,深深地影响了中国文化以及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甚至可以说它每一次都使得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进入一个深刻的转型时期。
就各国的文化发展的历史看,文化(自然包括哲学)的发展大体上总是通过“认同”与“离异”两个不同的阶段来进行的。“认同”表现为与主流文化的一致和阐释,是文化在一定范围内向纵深发展,是对已成模式的进一步开掘,同时也表现为对异己力量的排斥和压抑,其作用在于巩固原有的主流文化已经确立的界限与规范,使之得以定型和凝聚。
文摘第一章启蒙介绍时期(戊戌变法~“五四”运动):
一般而论,我们中国人习惯于日常的、经验的思维方式,对于康德黑格尔这样喜爱艰深晦涩的“先验逻辑”和思辨逻辑的哲学,总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拒斥。因为“经世致用”,密切联系实际,自古至今一直是我们学术取舍的重要标准。但令人惊讶的是,近代中华民族在生存危机的逼迫之下,有志之士竟然也对纯粹思辨的康德黑格尔哲学发生了强烈的兴趣,掀起了一个评介的热潮。那么,这是否表明,从近世开始,我们中国人真的感受到了哲学思辨这种“无用知识”[1]的真正威力了呢?如果不是,那么我们起初是在一种什么样的文化心理驱使下接受康德黑格尔哲学的呢?
一社会历史背景和文化接受心理:
康德哲学进入中国要早于黑格尔哲学,时间发生在戊戌变法前后,这既是中华民族生存危机日益加剧的灾难时期,又是新的文化理念激烈震荡的混沌时刻。在戊戌变法之前,最令中国人感到震惊和耻辱的社会历史事件,就是1894年的中日甲午海战。
善良的中国人自古以来一直把日本看做是一衣带水的友好邻邦,而争强好胜的日本人至少在明治维新之前的一千多年一直也是怀着小学生般的崇敬之情,仰仗着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的巨大恩泽。然而,明治维新之后,“全盘西化”的日本在迅速崛起,国力日益强大。
后记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传入和研究,已有百余年历史,本书意在梳理其发展的基本进程,分析其基本问题,总结过去,展望未来。
本书的导论由邓安庆、杨河撰写;第一、二章由邓安庆撰写;第三、四、五章和结束语由杨河撰写。初稿完成后,杨河做了必要的统稿。
本书的写作,得到了这套丛书主编汤一介先生和张世英、杨祖陶、侯鸿勋、梁志学、朱德生、王树人、薛华等前辈学者的指导和帮助;参考了国内的有关著作和论文,特别是贺麟的《康德黑格尔哲学东渐记》、黄见德的《西方哲学东渐史》和《西方哲学在当代中国》;高全喜和李超杰教授参与了本书写作提纲的最初拟定工作;张桂权教授和研究生杨玉静、周森林、郭建光、王磊为本书的写作提供和收集整理了大量的资料;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的同志为保证该书的出版质量,付出了辛勤的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谢忱。
康德黑格尔哲学在中国的传人和研究的百余年史中,历经五代学者的不懈努力,写下了西方哲学东渐史上最为引人注目的一页,可谓人才济济,硕果累累。正因为如此,也给写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在写什么、如何写的问题上,我们虽然多方征求意见,反复比较选择方案,仍然不免多有疏忽和遗漏。写作过程中,由于能力所限,也会有不当之处,尚望大家不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