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
分類: 图书,军事,世界军事,军事史,
品牌: 保罗·惠特尔|译者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南人民出版社
·页码:156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43840251
·条形码:9787543840256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镜头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聚集点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的,把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9—1936)、走向战争之路(1936—1939)、轴心国占优势时期(1939.9—1942.6)、阻止轴心国攻势时期(1942.6—1943.8)、盟国转入反攻(1943.7—1945.8)一一写实。镜头对准了战争的全过程,为每一个时间中罪行与不屈,都打了一个最永恒的印记,作了一次最有效的特写。纳粹人的极端,法西斯的暴虐,盟军的反击,人类的苦难,甚至是烽烟萦回的勾心斗角,等等,一一在坚持正义鼓呼自由守望和平的镜头中淋漓尽致。残忍和贪欲是不能忘记的,不屈与奋起是难以忘怀的。跃然纸上的血腥和泪渍,留给后人的不仅仅是一纸黑白照片。诠释历史的血性文字与图片映藏的涵意,将在太阳的炙烤和风雨的洗涤下永不褪色,因为这是一串鲜话的血记忆——不可忘却的记忆。
岁月是流走的,但历史上的惨痛与悲哀,依然铭刻于世人心底。记住那一段灰色与红色染织的历史,既是对和平春天的永恒祈祷,又是为无畏取义的仁者志哀,更是揣着一怀无法忘记的纪念对炮火燎原者致以永不言歇的警醒与忠告。作为译者,彭敦文先生心怀天下忧乐,用史家的目光与理性的思维,把保罗·惠特尔编辑的《镜头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冷静地演绎在中国人的阅读视野,因为他记住了那一段不能抹杀的历史。
编辑推荐这是一本主要反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图片资料书籍。它通过分四个阶段,再次展示了二战的历史面貌:1936年-1939年,走向战争之路;1939年9月-1942年6月,轴心国占优势时期;1942年6月-1943年8月,阻止轴心国攻势时期;1943年7月-1945年8月,盟国转入反攻时期。除了有大量图片,旁边还有一些文字说明,以加强对图片内容的理解。
目录
导言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9年一1936年 /2
第一部分 走向战争之路:1936年一1939年 /9
第二部分 轴心国占优势时期:1939年9月一1942年6月 /19
第三部分 阻止轴心国攻势时期:1942年6月一1943年8月 /93
第四部分 盟国转入反攻:1943年7月一1945年8月 /116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到纳尔维克陷落时,荷兰和比利时都已投降。英国远征军在奇迹般的敦
刻尔克撤退前夕,也濒临全军覆没的危险,而德国军队此时已经站在了巴黎
的大门口。 盟军本以为德国人会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时那样,按照施里芬计
划从比利时和法国北部来发动攻势。考虑到马其诺防线固若金汤,足以阻止
德军:而森林茂密的阿登地区几乎不可能行军,因此,比利时和法国的北部
成了布防的重点。后来的事实恰恰证明,阿登是非常好的行军路线。1940年
5月10日,正是这一方向遭到了德军主力的攻击。由古德里安的装甲精锐部
队为先锋,冯·伦斯德的A集团军从阿登地区实现了突破。在不到两周的时
间内,长驱直人的德军穿越法国,于5月22日抵达海峡边上的加莱港。然后
仅过了5天,先行的装甲集团就抵达敦刻尔克附近的英军周边地区。就在这
时,德军接到了直接从希特勒发出的停止前进的命令。就这一奇怪的举动,
姑且不论参与这次军事行动的军官们疑惑,历史学家们也有很多争论:为什
么会有这样一道命令?一种说法是,希特勒认为如果对英国军队网开一面,
英国人可能与德国媾和;第二种说法是,对该命令是由希特勒本人签发表示
怀疑;还有一种说法是,认为希特勒相信英国人会同纳粹德国一起对苏联发
动进攻。最新也许
P29
是最准确的说法是,当时希特勒地图上的敦刻尔克周围农村发生了洪涝灾害
,而发生在希特勒记忆深处的佛兰德斯泥泞地上的一切,使希特勒不想让装
甲师去冒很大的风险。无论德军突然停止进攻究竟是出于什么考虑,仅靠一
些小船就将部队从敦刻尔克成功撤回英国都被看作是不可思议的军事奇迹,
“敦刻尔克精神”将永载史册。其间,德国人于6月14日经过残酷的战斗占
领了巴黎。到6月25日为止,波尔多一里
P30
摩日一格勒诺布尔一线成为德国的前线,法国政府除了求和外别无选择。还
是在当年德国签署1918年停战协定的老地方——贡比涅的那节火车车厢里,
法国政府向德国签署了投降协定。希特勒仅用了6个星期就占领了当年凯撒
大帝花了4年都没有占领的地方。在西线只有一个远隔海峡、暂时还没有能
力重返欧洲大陆的英国的情况下,希特勒将其侵略的目光转移到了别的地方
。
P31
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