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上)(高等学校教材)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综合,
品牌: 曾昭琼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52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04013845X
·条形码:9787040138450
·包装版本:4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高等学校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有机化学》(上)是教材的上册,《有机化学》是在第三版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发展需求和多校教学实践丽:修订的。保持原书特色和基本框架,精炼内容,选材更加贴近社会、贴近生活,同时引入有机化学的新成果、新发展,反映各学科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趋势。全书仍按官能团体系分烃类、烃的衍生物和专论三部分叙述,分上下两册出版。上册11章,主要论述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命名、性质和重要反应,以及对映异构、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等;下册11章,主要论述各类烃的衍生物的分类、命名、性质和重要反应,以及天然产物等。每章有问题、习题。
编辑推荐《有机化学》(上)可供高等师范院校化学专业用作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选用。
目录
笫一章 绪论第一节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一、有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学的涵义二、有机化学的产生和发展三、有机化合物的特点第二节 共价键的一些基本概念一、共价键理论二、共价键的键参数三、共价键的断裂第三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官能团一、按碳架分类二、官能团习题第二章 烷烃第一节 烷烃的同系列及同分异构现象一、烷烃的同系列二、烷烃的同分异构现象三、伯、仲、叔和季碳原子第二节 烷烃的命名法一、普通命名法二、烷基三、系统命名法第三节 烷烃的构型一、碳原子的四面体概念及分子模型二、碳原子的sp3杂化三、烷烃分子的形成四、分子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第四节 烷烃的构象一、乙烷的构象二、正丁烷的构象第五节 烷烃的物理性质第六节 烷烃的化学性质一、氧化反应二、热裂反应三、卤代反应第七节 烷烃卤代反应历程一、甲烷的氯代反应历程二、卤素对甲烷的相对反应活性三、烷烃对卤代反应的相对活性与烷基自由基的稳定性第八节 过渡态理论第九节 甲烷和天然气习题第三章 单烯烃第一节 烯烃的结构第二节 烯烃的同分异构和命名一、烯烃的同分异构现象二、烯基三、烯烃的系统命名第三节 烯烃的物理性质第四节 烯烃的化学性质一、亲电加成反应二、自由基加成反应三、催化氢化(或称催化加氢)反应和氢化热四、氧化反应五、聚合反应六、α—氢的自由基卤代反应第五节 诱导效应第六节 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和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一、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二、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的解释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第七节乙烯和丙烯一、乙烯二、丙烯第八节 烯烃的制备一、经由消除反应的合成方法二、炔烃的还原第九节 石油一、石油的组成二、石油的炼制三、石油化工四、环境友好的石油产品习题第四章 炔烃和二烯烃第一节 炔烃一、炔烃的结构二、炔烃的命名三、炔烃的物理性质四、炔烃的化学性质{五、乙炔六、炔烃的制备第二节 二烯烃一、二烯烃的分类和命名二、二烯烃的结构与稳定性三、丁二烯和异戊二烯四、共轭二烯烃的反应第三节 共轭效应一、共轭效应的产生和类型二、共轭效应的特征三、共轭效应的传递四、静态p一π共轭效应和静态π一π共轭效应的相对强度第四节 速率控制与平衡控制习题第五章 脂环烃第一节 脂环烃的分类和命名一、脂环烃的分类二、脂环烃的命名第二节 环烷烃的性质第三节 环烷烃的结构与稳定性第四节 环己烷的构象一、环己烷的构象二、取代环己烷的构象第五节 多环烃一、十氢化萘二、金刚烷习题第六章 对映异构第一节 物质的旋光性一、平面偏振光和旋光性二、旋光仪和比旋光度第二节 对映异构现象与分子结构的关系一、对映异构现象的发现二、手性和对称因素第三节 含一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一、对映体二、外消旋体三、构型表示方法——费歇尔投影式第四节 含两个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一、含两个不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二、含两个相同手性碳原子的化合物第五节 构型的R、S命名规则第六节 环状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一、环丙烷衍生物二、环己烷衍生物第七节 不含手性碳原子化合物的对映异构一、丙二烯型化合物。二、单键旋转受阻碍的联苯型化合物三、含有其他手性中心的化合物第八节 外消旋体的拆分第九节 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习题第七章 芳烃第一节 苯的结构一、苯的凯库勒式二、苯分子结构的价键观点三、苯的分子轨道模型四、从氢化热看苯的稳定性五、共振论简介六、苯的构造式的表示法第二节 芳烃的异构现象和命名第三节 单环芳烃的性质一、物理性质二、亲电取代反应三、加成反应四、氧化反应第四节 苯环的亲电取代定位效应一、取代基定位效应——两类定位基二、定位基的解释三、取代定位效应的应用第五节 几种重要的单环芳烃一、苯二、甲苯三、二甲苯四、乙苯与乙烯苯第六节 多环芳烃一、联苯二、萘三、蒽四、菲五、其他稠环烃第七节 非苯系芳烃一、休克尔规则二、非苯芳烃第八节 富勒烯与C60第九节 芳烃的来源一、炼焦副产回收芳烃二、石油的芳构化习题第八章 现代物理实验方法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第一节 电磁波谱的一般概念第二节 紫外和可见光吸收光谱一、紫外光谱及其产生二、紫外光谱图三、紫外光谱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第三节 红外光谱一、红外光谱图的表示方法二、红外光谱的产生及其与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的关系三、红外光谱解析举例第四节 核磁共振谱一、基本知识二、核磁共振氢谱三、核磁共振碳谱第五节 质谱一、基本原理二、质谱图三、离子的主要类型习题第九章 卤代烃第一节 卤代烃的分类、命名及同分异构现象一、分类二、命名三、同分异构现象第二节 一卤代烷一、物理性质二、光谱性质三、偶极矩四、化学性质第三节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一、两种历程SN2与SNl二、SNl和sN2的立体化学三、影响亲核取代反应速率的因素第四节 一卤代烯烃和一卤代芳烃一、一卤代烯烃二、一卤代芳烃第五节 卤代烃的制法一、由烃制备二、由醇制备三、卤代物的互换第六节 重要的卤代烃一、三氯甲烷二、四氯化碳三、二氯甲烷四、氯苯第七节 有机氟化物一、有机氟化物的特性二、氟化合物习题第十章 醇、酚、醚第一节 醇一、醇的分类、命名和结构二、醇的物理性质三、醇的光谱性质四、醇的化学性质五、醇的制备六、重要的醇第二节 消除反应.一、口一消除反应二、a一消除反应第三节 酚一、酚的结构和命名二、酚的物理性质三、酚的光谱性质四、酚的化学性质五、重要的酚第四节 醚一、醚的结构和命名二、醚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三、醚的化学性质四、醚的制备五、重要的醚六、大环多醚习题第十一章 醛和酮第一节 醛、酮的分类,同分异构和命名一、分类二、同分异构现象三、命名第二节 醛、酮的结构,物理性质和光谱性质一、醛和酮的结构二、物理性质三、光谱性质第三节 醛、酮的化学性质一、亲核加成反应二、还原反应三、氧化反应四、歧化反应五、口一H的酸性第四节 亲核加成反应历程一、简单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二、复杂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三、羰基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第五节 醛、酮的制法一、氧化或脱氢法二、羧酸及其衍生物还原法三、偕二卤代物水解法四、傅一克酰化法五、芳环甲酰化法第六节 重要的醛、酮一、甲醛二、乙醛三、丙酮四、苯甲醛五、环己酮第七节 不饱和羰基化合物一、乙烯酮二、α,β一不饱和醛、酮三、醌习题
……[看更多目录]
序言在本教材第四版出版之际,谨向参加第一、第二和第三版的教授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礼。他们的辛勤工作为本教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此,还特别感谢I马岳民I教授、王运武教授,以及非常关心本教材的吴永仁教授和顾可权教授。
2000年9月参加本版教材修订的老师在广州华南师范大学召开了教材修订研讨会,到会的老师一致认为此次修订的目标是提高教材的质量,使之更加适合教学的需要。为此,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修订:
1.基本保留了原教材的总体框架,仍按官能团体系分烃类、烃的衍生物和专论三部分叙述,全书分上、下两册。
2.精炼教材内容,删去过时、陈旧的内容。如烷烃的制备反应、环张力学说等,理论部分更简明扼要,如删去影响反应历程的次要因素,使反应历程更加简明。调整部分内容的次序,如诱导效应后移至第三章烯烃。
3.教材内容与有机化学的新发展、新成果接轨。如富勒烯、13C核磁共振谱、质谱以及新药物、新材料、新能源和新生物化学内容等。由于教材篇幅的限制,这些材料采取简介方式,提供给读者查阅资料的线索,便于读者扩大知识面。为了便于学习者查阅外文资料,本书在重要和常见化合物汉字命名和重要术语后面附英文。
4.教材内容尽量贴近生活和社会,更多地结合环境科学、医学保健、工业和经济发展等内容,反映当代科学发展走向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交叉的趋势。本书增加有机化学与社会、生活紧密相关的应用常识,如维生素、必需脂肪酸等食品;杂环中增加改变人类行为的药物等;补充环保知识,贯穿有机化学的绿色化,如对氟里昂评价、农药毒性介绍、洗涤剂对环境的污染、石油炼制产品的绿色化等。
文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