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2)(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Mechanics of Materials)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综合,
品牌: 孙训方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196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040110733
·条形码:9787040110739
·包装版本:4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使用对象:高校土建、水利专业学生
·丛书名: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外文书名:Mechanics of Materials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材料力学(2)》为“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本书第四版既保留了原版概念确切、说理透彻、内容丰富的特点和相邻两版的连续性,又根据当前教育改革的要求,适应不同专业的教学实际,交原版的上、下册修订为相对独立的《材料力学(1)》、《材料力学(2)》。《材料力学(2)》包含了材料力学的基本内容,可供50~60学时的材料力学课程选用;《材料力学(2)》包括了材料力学较为深入的内容,补充较多学时材料力学课程教学需要的内容,以及为有潜力的学生留有深入学习的余地。本书为《材料力学(2)》,共七章,内容包括:弯曲问题的进一步研究,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能量法,压杆稳定问题的进一步研究,应变分析和电阻应变计法基础,动荷载和交变应力,材料力学性能的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孙训方(1923-2000),西南交通大学教授。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土木系,获工程学士学位,随后在清华大学任助教。1948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工程研究生院学习,获科学硕士学位。1949年9月新中国成立前夕毅然回国。一直在西南交通大学(原唐山铁道学院)任教,长期担任数理力学系副系主任及材料力学教研室主任。1981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生导师,1988年成为博士后指导专家,1989年被评为铁道部优秀教师,1991年被评为四川省优秀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996年《材料力学》(第三版)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三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二十余年来为国家培养了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数十位,其中大多成为所在单位的学术带头人或业务骨干。
编辑推荐《材料力学(2)》适用于高等学校土建、水利类专业,也可供其他专业及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材料力学(2)》配有《材料力学学习指导》(胡增强编)和《材料力学电子教案》和《材料力学网上作业与查询系统》。
目录
第一章 弯曲问题的近一步研究
1-1 非对称纯弯曲梁的正应力
1-2 两种材料的组合梁
1-3 开口薄壁截面梁的切应力·弯曲中心
1-4 开口薄壁截面梁约束扭转的概念
1-5 平面大曲率杆纯弯曲时的正应力
思考题
习题
第二章 考虑材料塑性的极限分析
2-1 塑性变形· 塑性极限分析的假设
2-2 拉(压)杆系的极限荷载
2-3 等直圆杆扭转时的极限扭矩
2-4 梁的极限弯矩· 塑性铰
思考题
习题
第三章 能量方法
3-1 概述
3-2 应变能·余能
3-3 卡氏定理
3-4 用能量法解超静定系统
3-5 虚位移原理及单位力方法
思考题
习题
第四章 压杆稳定问题的近一步研究
4-1 几种细长中心受压直杆临界力的欧拉公式
4-2 大柔度杆在小偏心距下的偏心压缩计算
4-3 纵横弯曲
4-4 其它弹性稳定问题的简介
思考题
习题
第五章 应变分析·电应变计法基础
5-1 概述
5-2 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变分析
5-3 电阻应变计法的基本原理
5-4 应变的测量与应力的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六章 动荷载·交变应力
6-1 概述
6-2 构件作等加速直线运动或等速转动时的动应力计算
6-3 构件受冲击荷载作用时的动应力计算
6-4 交变应力下材料的疲劳破坏·疲劳极限
6-5 钢结构构件及其连接的疲劳计算
思考题
习题
第七章 材料力学性能的近一步研究
7-1 概述
7-2 应变速率及应力速率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7-3 温度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7-4 温度与时间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蠕变与松弛
7-5 冲击荷载下材料的力学性能·冲击韧度
7-6 低应力脆断·断裂韧度
思考题
习题
主要参考书
习题答案
索引
synopsis
Contents
作者简介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教材的第一版于1979年4月出版,第二版于1987年4月出版,第三版于1994年9月出版。第三版教材于1996年获国家教育委员会第三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并被台湾和香港地区的大学选用,由台湾科技图书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繁体字版。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为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编者在征集高校材料力学教师意见的基础上,于2000年7月开始对第三版进行修订。第四版在保留原版概念深入浅出、内容丰富的特色,以及相邻两版间的连续性的基础上,将原书的上、下册修订为相对独立的《材料力学(I)》和《材料力学(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