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三十六计(新历史智慧丛书)

说话三十六计(新历史智慧丛书)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励志与成功(旧类),自我完善,综合,
  品牌: 吴蔚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发展出版社

·页码:306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800878341

·条形码:9787800878343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新历史智慧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说话三十六计》精选历史上的精彩说话案例200则,借鉴三十六计的体裁,共六篇,每篇六计,六六三十六计。细嚼每个故事,你将成为当代的张仪与苏秦。

作者简介吴蔚,在父母的干预下,学了七年工科,又在IT行业勤勤恳恳奋斗了数年,但从小培养成的对国文的喜好,至今一捧起“五千年悠久历史”的画卷就热血沸腾,尤其喜欢站在别人忽略的角度对历史进行人性的观察和解读,同时加以文学的描述,聚焦那些曾经鲜活无比、富有个性却又为时光积垢所黯淡的个体,展示帝王将相一场场生存博弈中的真实图景,从而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智慧完整地折射出来。喜欢以现代人的视角关注历史,以女性独有的细腻来描述历史,无论是独特的切入角度,还是细腻的语言描述,都带有鲜明的个人印记,能带给读者新鲜而轻松的阅读体会,真正体会读史的乐趣。

媒体推荐书评

.

编辑推荐《说话三十六计》编辑推荐:中国是最讲究说话的国度。《左传》教我们外交辞令,《国策》集纵横家言,《世说》教我们清谈,一部《红楼梦》让多少人如痴如醉。

目录

第一篇 了解对象

第1计 借鉴经验/3

第2计 看人说话/9

第3计 察言观色/17

第4计 善套近乎/25

第5计 见机说话/33

第6计 营造气氛/40

第二篇 控制谈话

第7计 进入角色/51

第8计 选择方式/62

第9计 控制节奏/71

第10计 讲究次序/80

第11计 适度恭维/84

第12计 善于发问/91

第三篇 引人入胜

第13计 眉来眼去/101

第14计 从容不迫/110

第15计 引人共鸣/121

第16计 形象生动/125

第17计 诙谐幽默/133

第18计 以情动人/139

第四篇 迫人信服

第19计 气势夺人/151

第20计 旁敲侧击/160

第21计 迂回包抄/168

第22计 冷嘲热讽/176

第23计 以矛攻盾/182

第24计 逼人就范/192

第五篇 讲究策略

第25计 巧言善辩/205

第26计 以退为进/218

第27计 激将有术/225

第28计 暗渡陈仓/235

第29计 还人以牙/243

第30计 委婉拒绝/248

第六篇 进退自如

第31计 一唱一和/257

第32计 借题发挥/265

第33计 能屈能伸/274

第34计 把握分寸/283

第35计 有进有退/289

第36计 留人回味/297

结束语/302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只身赴会 以理服众

西安事变发生后,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当时东北军内“杀蒋

”的呼声很高,尤其是中下级军官更甚。共产党提出不杀蒋,和平解决西安

事变的主张很多人不理解,有的还扬言要闹事。

一天上午,周恩来刚回到寓所,一位傈悍的青年军官闯进来。操着浓重

的东北口音,生硬地说:“周代表,我受王曲军官训练团全体军人委托,敬

请你去王曲赴会。”

周恩来微笑地接过请帖看了看,欣然说:“非常感谢你们的邀请,届时

我一定前往。”

见周恩来接受了邀请,大家十分着急。因为王曲军官训练团尽是些血气

方刚的青年,鲁莽得很,什么事都干得出来,到那里去太危险。有人主张带

一队战士保护他,周恩来笑笑说,“不,我一个人去。”

当周恩来单身一人走下汽车时,王曲军官学校门口到礼堂间的大道旁,

挤满了全副武装的军官,一个个横眉立目,怒气冲冲,摆出一副吵架寻事的

架势。这气氛较之2000年前的鸿门宴,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周恩来从容自若地穿过两旁站满愤怒的军官的通道,面带微笑,丝毫不

介意。他登上礼堂讲台,礼貌地问候罢,随和地说:“我今天来贵校,是要

听听诸位意见的,希望大家不要拘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我们

是爱国军人!”

台下有人大声问:“蒋介石丧权辱国,罪大恶极,为什么不杀?”

周恩来没有立即回答,他只是接过话茬,说:“这个问题提得好!”

话匣打开了,青年军官们把心中要说的话全倒出来了:“不杀他,捉他

干什么?”“不杀蒋介石,后患无穷!”“不杀不足以平民愤!”

直到大家把话几乎说尽时,周恩来才大声地说:“要杀,这有什么困难

?一句话就行了!”出乎意料的回答,一下子把全场的人都怔住了。

周恩来没有继续讲杀与不杀的问题,话锋一转,讲开了西安事变以后国

内外的政治军事形势:“诸位,在这种形势下,是杀好呢,还是不杀好呢?

”他讲完形势后,很自然地回到了原来的题目,说:“杀了一个蒋介石。就

会出来一个何介石,李介石。这个何介石呀,他一上台,就会公开与日本人

勾结在一起,来攻打西安,内战就会继续,中国就会灭亡。如果不杀呢,现

在蒋介石在我们手里,我们就可以逼他抗日。前一阵何应钦不是派飞机轰炸

西安么?我们逼蒋介石写了个条子,这几天不是安宁了吗?看来蒋介石多少还

有点用处,所以还是不杀得好!”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