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新九章:后生小子(大雅讲读系列)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综合,
品牌: 鲍鹏山
基本信息·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180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61744455
·条形码:978756174445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大雅讲读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诸子百家新九章:后生小子》作者在严谨研究和精妙文字,我们可以更轻松地接近这些璀璨的星辰,解读他们的智慧和思想。老子的思想是“文化罂粟”?孔子当然无愧于“人类之子”。墨子为何敢于成为“冒犯天下的叛徒”?而庄子,原来是一棵“看守月亮的树”……星空并不遥远。而我们,也一直在仰望星空。
作者简介鲍鹏山鲍鹏山新年座谈会[编辑本段]人物介绍主讲人简介:鲍鹏山,男,1963年生于安徽六安,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就读于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申请支边,至青海教育学院中文系任教。现为上海电视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寂寞圣哲》、《〈论语〉导读》、《后生小子——诸子百家新九章》、《附庸风雅——第三只眼看》、《论语新读》、《天纵圣贤》、《彀中英雄》、《绝地生灵》、《历史的多维透视》、《先秦诸子十二讲》、《说孔子》、《中国文学史品读》、《风流去》等十余部著作。其中有两篇文章被选入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分别为:1、《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语文》(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入《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一文(选自专著《寂寞圣哲》,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读本》(第五册)(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室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选入《庄子:永恒的乡愁》一文(选自专著《寂寞圣哲》,东方出版中心,2000年版)。[编辑本段]百家讲坛洋洋万千言的《水浒传》虽然没有《红楼梦》的那“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但在《水浒》梁山水泊一贯的豪气冲天、气贯长虹的背后,却有着众多英雄人生际遇的苦涩和命运的无奈。在表面的生死豪情和杀声震天之下,千百年来,读者似乎忽略了当年作者在《水浒传》字里行间中所隐藏着的那一种苍凉与慨叹。通过鲍鹏山讲的——《鲍鹏山新说水浒林冲系列》,我们了解了一个真实而现实的林冲,发人深思。鲍鹏山在《百家讲坛》那么,今天的我们究竟还可以从中找到怎样的背后隐秘?给我们以发现的愉悦?还可以从中品味到怎样的人生滋味?给我们以借鉴的警醒?
媒体推荐书评
我把这本书取名为“后生小子”,是把一个成语活用了。“后生”指自己,你我都是诸子的后生。“子”,指诸子,“小”,在这儿被活用了,用作动词。整个的意思就是指我们这些后来者,可以把伟大的先辈诸子们缩小一些,让他们和我们平起平坐,平等对话。
——鲍鹏山
孔子的头顶之异,难道是暗示着承受天地之甘露阳光?
编辑推荐在遥远的历史星空,老子、孔子、孟子、墨子、庄子、韩非子……这些先秦诸子的重磅名字,始终闪烁着神秘而深邃的光辉。来读《诸子百家新九章:后生小子》吧!
目录
自序第一章 文化罂粟——老子神出鬼没的老子 治大国若烹小鲜倒退的历史不敢为天下先 柔弱胜刚强 身随心去 第二章 人类之子——孔子孔子长相颇怪 崩溃的时代更为伟大的力量更为伟大的事业仁以为己任天不灭斯文哲人其萎第三章 冒犯天下的叛徒——墨子勇是一种危险品墨子的身世之谜向帝国挑战墨子眼里无周王呼唤新世界“文化大革命”第四章 儒门护法——孟子道统中的地位孔日“成仁”、孟日“取义” 由仁心到仁政性善论 孟子的障眼法内圣了就可以外王吗伦理学上的大命题好骂人的大丈夫第五章 看守月亮的树——庄子清洁的精神在僻处自说自话濠梁之辩激情与超脱一而不党 第六章 王者之剑——商鞅谁认识公孙鞅内刻刀锯之刑 外深忉钺之诛 有功无德 国家只要一种民消灭私人空间收拾弱者的手段作法自毙 第七章 哲学乡愿——苟子身份意识从道到器 幕僚心志 人性恶给暴君松绑第八章 我花开后百花杀——韩非子韩非与老子、庄子、苟子 坦然指点人性之丑恶 君臣不同利 道德与人性权力与人性私学之死与韩非之死 第九章 千古一鼠——李斯机会主义者国家恐怖主义猫和老鼠 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诸子对于我们而言,是我们的文化传统:是我们的生存背景;是我们思考问题的出发点,甚至是我们思考问题的终点。他们确实具有左右我们的思想(名词)与我们思想(动词)的魔力。
一句话,几千年前诸子的思想既是我们的文明成果,也是我们不可摆脱的宿命,是我们现实命运之一种。
因此,我们对于诸子,应该是尊重的。我所说的“尊重”,不仅仅指所谓”同情之理解”与“理解之同情”,而且还包括”不同情之批评”。是的,对于“思想”的尊重,不仅仅是所谓的“宽容”,不仅仅是所谓的委曲求全。正如无原则的“包涵”是对思想的轻视之一种,“求全责备”也正是对思想的尊重之一种,因为,真正的思想不担心苛责,不担心来自学理与实践上的种种推敲与质疑。毫无疑问,先秦的诸子们足够强大,强大到所有的后来人都可以穿凿他们而又无损于他们,而且这些自古及今绵绵不绝的穿凿使他们的内涵越发丰富与伟大。
读者至此会会心一笑:鲍氏的书也是对诸子穿凿之一种。是的,我承认。但要说明的是,我是认真而负责的,我的议论出自于我认真而负责的思考,并且这种思考是遵循学术规范,是基于学理与中国漫长历史及现实的社会现实的。
我把这本书取名为“后生小子”,是把一个成语活用了。“后生”指自己,你我都是诸子的后生。“子”,指诸子,“小”,在这儿被活用了,用作动词。整个的意思就是指我们这些后来者,可以把伟大的先辈诸子们缩小一些,让他们和我们平起平坐,平等对话——既然他们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现实命运之一种,他们也就应该承受我们的平视与穿凿,甚至,敲打。一句话,是他们先惹的我们。
我一直希望同读者交流。所以,我力图让文字感性化一些。可读性是我追求的一个目标。当然,由于诸子们自有的深刻与抽象,这是一个难以圆满实现的目标,但我相信我的读者会予以谅解.并有足够的耐心与兴趣来读完这本书。
鲍鹏山
2005年2月21日
文摘书摘文化罂粟——老子神出鬼没的老子关于老子,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这样开始叙述: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老子是南方的楚人,又在北方的周为官,做周守藏室之史,长期浸淫于北方。可以说,老子的思想是南方文化与北方文化结合的产物。难怪他的思想包含着巨大的激情,同时又如此抽象、理智,甚至冷酷。司马迁接着叙述了有关老子的两件事:一是孔子到周去,曾向老子问礼。老子告诫孔子要去掉骄气与多欲,去掉傲慢的神色与过分的追求。孔子回来后,用“龙”来向学生描述他见到的老子,可谓推崇备至。但这与《孔子世家》中的记载有出入,在《孔子世家》中,孔子适周问老子礼后,老子送他出来,送孔子几句话,其中两句很发人深省,用一种老于世故的口气: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意思是说,做儿子不要在父亲面前有自我;做臣下不要在君主面前有自我。这“有己”,我译为“有自我”,包含有”自作聪明”、“比父亲、君王聪明”、“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独立意志”等内容。做儿子、做臣下,在父亲面前、在君主面前有自我,显得比他们还聪明,是不招他们喜欢的。老子是深察人性的缺点的。还有一件事是有关《道德经》(即《老子》)成书的记载。司马迁说,老子居周既久,见周之衰,就准备离去。当老子骑着青牛要出函谷关而去时,被关令尹喜挡住了。据说尹喜也是周之大夫,是一个隐德行仁的高人。他预先望见有紫气东来,知道将有真人经过,便留意观察东来行人,果然迎得老子。尹喜对老子说:“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你要从人间隐退了,在你远行之前,为我们留下你的思想吧。司马迁接着叙道: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看司马迁说老子,一开始语气颇坚决自信,籍贯、姓氏,官守都言之凿凿。但在叙完老子出关,“莫知所终”以后,突然又变得不自信而自疑起来:或日:老莱子亦楚人也。……老子是老莱子?老莱子是老子?更可疑者,司马迁这位反对”言不雅驯”的人,竟说出这样荒诞不经的话来: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言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司马迁大约也是被这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弄得神经兮兮了,才说出这样他自己历来反对的“昏话”。这还没完,老莱子我们还没弄清呢,他又说起了一个“太史儋”:自孔子死后百二十九年,而史记周太史儋见秦献公……或日儋即老子,或日非也,世莫知其然否。看来,司马迁这回真的是彻底的糊涂了。只好叹口气,
……[看更多书摘]
后记对诸子的解读存在多种切入点。但我想主要也就是两个角度:公共生活中的诸子与私人生活中的诸子。所谓公共生活中的诸子,是指在政治体制、道德伦理等公共生活领域中发表见解的诸子:而私人生活中的诸子,则是指诸子对有关个人道德、修养、处世智慧、个人人生境界与审美趣味等问题发表的意见。毫无疑问,我的这本书属于前者,我写的是公共生活中的诸子,因为我知道,只有理清了公共生活中的问题,才能对私人生活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研究。
我也一直在想着写一部关于私人生活中的诸子的书。这也是我很多朋友对我的建议与希望。但现在坊间借诸子之口大谈什么人生智慧、生存谋略之类的书籍正大行其道。我实在没有勇气与他们站在一起。等他们去玩别的什么的时候,我再考虑吧。
我十分感谢大雅文化公司。他们不仅给了我与读者交流的机会,还为我请了那么出色的画家——刘羽先生。他的配图是精彩的,寓意是隽永的。其实,深刻而抽象的思想完全可以有平实而形象的形式,我的文字不是学院派的,我力求把抽象的思想用感性的语言描述出来。我知道我做得还远远不够,但刘羽先生的配图在很大的程度已弥补了这个缺陷,使我可以稍微心安地把这本书交给读者。
鲍鹏山
2005年2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