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本体的艺术转化--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战争小说创作论(精)/比较文学与文艺学丛书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小说,
品牌: 陈思广
基本信息·出版社:巴蜀书社
·页码:26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806597247
·条形码:9787806597248
·包装版本: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编辑推荐本书试图从"战争美学"的角度审视二十世纪下半叶中国的战争小说创作,作者从具体文本出发,力求论从史出,点面结合,对战争小说的创作演进、艺术建构、人物塑造、审美形态等方面作了深入探讨和论述。通过本书,读者可以对这一时期战争小说的创作总貌及其问题获得全方位、立体化的批评认知。
目录
序 言
緒 論
一、戰争與戰争小說
二、戰争觀、歷史觀與戰争小說
三、戰争小說作家審美觀念的嬗變與戰争小說
四、本書的思路、構架、論述的範圍與方法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一、戰争與戰争小說
戰争是自有文明以來人類社會最重要的現象,也是對人類影響最為深重
、最為久遠的客觀存在。據統計,人類有記載的戰争達1.5萬餘次,世界上
没有戰亂的和平日子屈指可數。因此,在很大程度上說人類的歷史就是戰争
的魔劍劈殺的歷史,人類的歷史進程就是戰争的魔劍揮向的結果並不為過。
戰争,是政治的繼續,是不同的階級、民族、國家和集團之間為了一定
的政治經濟目的而進行的武裝鬥争,它既是人類生存中最為荒謬、最為慘暴
的一幕,又是人類生存中最為激蕩、最為振奮的音符。它是對人的生命、人
類文明野蠻粗暴的戕害與踐踏,又是對人的生命、人類文明烈火濃焰般地鍛
造與昇華。它或許是一個民族走向毁滅的淵藪,或許是一個民族邁向新生的
開端。造就是戰争對於人類的社會學意義。“戰争是人類本質力量的最高表
現形式,人類通過戰争這一特殊的對象化表現形式,達到全面而深刻的自我
觀照,在苦難、悲傷、毁滅、傷亡的高昂代價裏,凝聚着人類力量和智慧的
總和。由於戰争把人置於幸福與痛苦、希望與绝望、創造舆毁滅、正義與邪
惡、死亡與再生交織在一起的煉獄,在求生本能和死亡本能的雙重推動下,
人類本質力量的全部内涵必然被發揮得淋漓盡致。又因為尸横遍野、血流成
河構成了對象化過程的慘烈背景,使人們對被戰争所激發出來的自身的巨大
能量感到震顫、驚奇、崇仰和敬畏。”造就是戰争對於人類的美學意義。正
因為戰争自身蕴含着如此豐富的内涵,對人類的生活、人類的歷史及人類的
美學起着舉足輕重、無可替代的作用,激蕩起無數的作家將他們的才情投入
關於戰争的藝術創作,也就不足為奇,一些著名的戰争小說如《三國演義》
、《水游傳》、《戰争舆和平》、《第二十二條軍規》、《静静的頓河》、
《一個人的遭遇》、《這裹的黎明静悄悄》等在中外小說史上佔有重要的地
位,也就無可置疑了。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