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读论语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儒家哲学,孔子,
品牌: 赵又春
基本信息·出版社:岳麓书社
·页码:439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806656618
·条形码:9787806656617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编辑推荐目前,有关《论语》的研究著作很多很多,而本书却大有不同,本书将《论语》按内容分类处理,能帮助一般读者实现了解《论语》全貌的愿望,对尚未把《论语》读熟的专门研究者,则能起“资料作用”。并且在原文后有一篇小“随笔”,或者说“札记”,夹述夹议,把对原文文字、语法的诠释,内容、义理的阐述,和对别人理解的批评,融为一体,帮助一般读者扫除文字障碍,直接了解原文,又读来轻松愉快,特别是,通过对于不同理解的辨析,能让读者不仅因为有所比较而对原文有更为准确深刻的领悟,还会因此得到启发,产生自己独特的理解。
目录
序
一 《论语》中的孔子形象
(一)学生的赞誉和同时代人的评价
(二)孔子自况
1.道德修养方面
2.学问才能方面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这章大意很明白,只有两小点不好讲。一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是
讲谁?有人说是丈人讲他自己,也有人认为是指责子路,“批林批孔”时期
,更有人说是批评孔子。从文章看,后一说自然不能成立。杨伯峻赞成第二
说,但未说明理由。钱穆认为,“据下文,丈人甚有礼貌,似不会邂逅子路
即予面斥”,所以主第一说。李泽厚回避了这问题。我同意钱先生,并且认
为丈人先说这样两句话,是为了表示:我年岁大了,腿脚不方便,很少走动
,眼睛也看不清了,所以不可能认识哪个人是你夫子。这既有抱歉的意思,
也给知道他是隐者的人留下一个悬念:他这是暗示他不是你夫子孔丘那样为
实现理想而到处奔走的人!因此,这“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不必是后来人
们理解的那样,是批评人不劳动、没知识,而仅仅是指人老了,腿脚不便,
视力不佳。
二是最后“子路日”那一大段话是对谁说的?既然丈人已经“行矣”,
就不是对丈人说的了。可又明显不是自言自语。杨、李二位都不对此作出交
代,杨先生还把“子路日”译作“子路便道”,似乎这是子路承接着别人的
一番话而说的了;李先生的译文没有“便”字,可“子路说”接在“子路到
了,老人却已走开了”之后,则使得语气不连贯,说话无对象了。钱先生根
据前文有“见其二子焉”一句,就将“子路日”译作“子路和他的二儿子说
”,这倒不失为一种“交代”,但却只是一种猜测。我以为这段话从内容和
语气看,完全是孔子说的,并且是对丈人——隐者“欲洁其身而乱大伦”的
批评,所以,把它看作是子路返回到孔子身边,告知孔子丈人“行矣”之后
,孑L子对子路说的,更合事理逻辑一些。因此,我怀疑,这里的“子路日
”是否多了一个“路”字?自然,不管是谁说的,都不影响我们对孔子的了
解,因为即使是子路说的,也一定是孔子教他去向丈人说这番话的,也仍然
是孔子的意思。
这番话可说是对孔子的“知其不可而为之”作的注释。当今世界“礼崩
乐坏”,“天下无道”,非哪个人所能改变的,这一点,孔子十分清楚:“
道之不行,已知之矣。”因此他对洁身自好、避世隐居的隐士一点不敢轻视
,相反,很是尊敬。但这只是在理性认识层面上他和他们认同,在社会责任
感方面,在道义上、行动上,他就不同于他们了。他认为,“君子之仕也,
行其义也”,所以“不仕”是不行义的表现,而“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