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要通读的中华(世界)上下五千年
分類: 图书,历史,世界总史,通史,普及读物,
品牌: 赵亚虎
基本信息·出版社:时事
·页码:32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800099326
·条形码:9787800099328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一生要通读的世界上下五千年》:
人类的历史是一条浩瀚的长河。几千年来,人类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兴盛与衰微,辉煌与悲怆,和风丽日与血雨腥风……世界向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那么值得让人回味。
历史蕴含着真知。了解昨天,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头脑,汲取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启迪,从而更好地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通过了解世界这个巨大的窗口,可以开阔视野,启发智慧,培养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尽管时代在变迁,但是历史上的许多故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依然具有很好的借鉴作用。阅读它们,对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陶冶美好的情操同样是有益的。
也许,对一个人来说,不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是一件可悲的事情;而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如果不了解世界历史,更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为了能驰骋于今日的世界,我们应熟知世界的昨天。
《一生要通读的中华上下五千年》:
五千年的历史,世事沧桑,朝代更迭,从荒原的远古时代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从唐、宋、元、明、清到今天的电子信息时代……无数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以鲜明的形象活在人们心中,流芳百世,千士传诵。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受到这种优秀文化的熏陶,厚重的优秀民族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同样也是我们民族和每个成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要根基。
历史是一面镜子,回顾它是为了让我们今天生活得更加美好、幸福。当过去的兴衰荣辱、风云变幻逐一尘埃落定,成为远去的背影,我们为自己曾经拥有过这样的一次历史之旅,感到心潮澎湃,赞叹不已。
但历史的烟尘终将散去,时间的脚步从未停歇。在抚今追昔的时刻,我们再度回首过去的光荣与伤痛,那些在漫长岁月中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将鞭策我们继往开来,勇往直前,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媒体推荐书评
人类的历史是一条浩瀚的长河。几千年来,人类走过了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兴盛与衰微,辉煌与悲怆,和风丽日与血雨腥风……世界向前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是那么值得让人回味。
历史蕴含着真知。了解昨天,是为了充实自己的头脑,汲取宝贵的人生经验和启迪,从而更好地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
五千年的历史,世事沧桑,朝代更迭,从荒原的远古时代到夏商周文明,从春秋战国到秦汉两晋,从唐、宋、元、明、清到今天的电子信息时代……无数英雄豪杰、志士仁人,以鲜明的形象活在人们心中,流芳百世,千士传诵。每一个炎黄子孙都会受到这种优秀文化的熏陶,厚重的优秀民族文化积淀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同样也是我们民族和每个成员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要根基
目录
远古传说时代
女娲造人
黄帝与炎帝
大禹治水
夏商西周
暴君商纣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
1964年的深秋季节,在我们祖国的天空上,一声春雷般的巨响向世界庄
严宣告: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胜利地掌握了核技术。
星移斗转,中国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世界舞台崛起。世界各国梦寐
以求的科研明珠,不少已被我国率先摘取,从“两弹一星”、人工合成牛胰
岛素结晶、转基因杂交水稻、“银河”亿次巨型计算机到纳米信息存储、单
克隆抗体技术,每每读起这些震惊环球的辉煌,人们不禁激动不已。
历史将永远记住这样一些日子: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我国“两弹一星”事业的伟大成就,令全世界为之赞叹。在新中国波澜
壮阔的发展历程中.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
的国际形势,为了抵御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打破大国的核讹诈、核垄断,
尽快增强国防实力,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高瞻远瞩,果断决定研
制“两弹一星”,重点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现在我
国已成为少数独立掌握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国家之一,并在某些关键技术领
域走在世界前列。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
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
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兴旺发达的标志。”
我国在物质基础十分薄弱的条件下,成功地研制出“两弹一星”,为我
们今天实现科技发展的大跨越留下很多启示。回望“两弹一星”的辉煌.我
们应该记住这样一些名字: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钱三强、钱学森……
和以他们为代表的“两弹一星”精神。
1988年10月16日凌晨,北京,两个正负电子在一个状如羽毛球拍的机器
里发生的对撞.震惊了世界。经过三代科学家十几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人终
于拥有了自己设计建造的电子对撞机。这是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又一重大突
破,它为我国粒子物理和同步辐射应用研究开辟了广阔前景。揭开了我国高
能物理研究的新篇章,是中国人在世界科技高峰面前卓越智慧和大无畏精神
的有力见证。
电子对撞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