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茶花女(全译本)(精装)(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茶花女(全译本)(精装)(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小说(旧类),世界名著,欧洲,法国,
  品牌: 小仲马

基本信息·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页码:20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35412688

·条形码:9787535412683

·包装版本:2006-01-01

·装帧:精装

·开本:32开

·丛书名: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茶花女》(全译本)(精装)以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耶的生活经历为主线,真实生动地描写了一位外表与内心都像白茶花那样纯洁美丽的少女被摧残致死的故事。作品艺术表达独特而新颖,组织情节生动有致。一个个悬念的设置,扣人心弦,洋溢着浓烈的抒情色彩和悲剧气氛,使人不忍释卷。

作者简介亚历山大·小仲马 Alexandre Dumasfils (1824~1895)是法国著名小说家大仲马当公务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受父亲影响,他也热爱文学创作,并且和他父亲一样勤奋,成为法国戏剧由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过渡期间的重要作家。大仲马很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传说曾经有人问大仲马一生中最得意的作品是哪部,大仲马自豪地回答:小仲马。和大仲马侧重表现历史,专写历史剧和历史小说不同,小仲马则专写现代剧。小仲马幼年饱尝家庭不幸带来的种种辛酸和痛苦,亲眼看到大仲马一生受累于种种桃色事件,并因此落得晚景贫困凄凉。所以小仲马在他的作品中大力宣扬家庭及婚姻的神圣,对资产阶级社会风气、家庭生活和伦理道德做了比较细致的描绘和揭露,抨击了娼妓社会对家庭婚姻的威胁,歌颂了纯洁高尚的爱情,成为社会问题剧的创始人之一。

编辑推荐《茶花女》(全译本)(精装)是小仲马的成名作、代表作。

小说开创了法国文学“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它的关注情爱堕落的社会问题的题材,对19世纪后半叶欧洲写实主义问题小说的产生,对写实风俗剧的兴起,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目录

名家导读

献给玛丽·杜普莱西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第十五章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

第十八章

第十九章

第二十章

第二十一章

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三章

第二十四章

第二十五章

第二十六章

第二十七章

……[看更多目录]

序言小仲马,生于1824年,卒于1895年,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名作家大仲马的私生子。幼年时,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七岁时大仲马才认其为子,但仍拒不认其母为妻。私生子的身世使小仲马备受他人的奚落和羞辱,这对于一个不满七岁的孩子来说,的确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和可怕的打击。而这种刺激和打击,直到小仲马的晚年还一直深刻地保留在他的记忆里。成年后,他痛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淫靡之风造成许多像他们母子这样的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决心通过文学改变社会道德。他曾说:“任何文学,若不把完善道德、理想和有益他人作为目的,都是病态的、不健全的文学。”这是他文学创作的基本指导思想。而探讨资产阶级的社会道德问题,则是贯穿其文学创作的中心内容。从1846年至1847年,小仲马完成了一部以流浪汉的冒险经历为题材的长篇小说《四个女人和一只鹦鹉的奇遇》,还出版了诗集《青年罪孽》;但成名作是1848年问世的小说《茶花女》。据称,《茶花女》当时一经出版即轰动全国,尽管上流社会恼怒地批评该书渲染妓女生活,是“淫荡堕落”、“低级下流”之作,但更多的人们则为其真切感人的故事所征服。妓女玛格丽特的悲惨命运,她的灵魂悲号,以及男主人公阿芒痛彻肺腑的悔恨,都强烈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小仲马一举成名后,又把小说改编为剧本。上演时剧场爆满,万人空巷。小仲马发电报将《茶花女》演出大获成功的消息告诉远在比利时的父亲,电报上写道:“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父亲立即回电:“我最好的作品正是你,儿子!”《茶花女》率先把一个混迹于上流社会的风尘妓女纳入文学作品描写的中心,开创了法国文学“落难女郎”系列的先河。该书关注情爱堕落的社会问题的题材,对19世纪后半叶欧洲写实主义问题小说的产生,写实性风俗剧的兴起,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随后,小仲马又写了20余部剧作,现实主义倾向更为鲜明。其中比较成功的有《半上流社会》(1855)、《金钱问题》(1857)、《私生子》(1858)、《放荡的父亲》(1859)、《欧勃雷夫人的见解》(1867)、《阿尔丰斯先生》(1873)、《福朗西雍》(1887)等。小仲马的剧作大多以妇女、婚姻、家庭问题为题材,或描写在资产阶级淫靡风尚毒害下沦落的女性,或表现金钱势力对爱情婚姻的破坏,或谴责夫妻之间的不忠,比较真实地反映了资产阶级道德的腐朽性质。作为法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先驱者之一,其剧作富有现实的生活气息,以真切自然的情理感人,结构比较严谨,语言通俗流畅。

《茶花女》的故事并非全然虚构。当时巴黎有个妓女,名叫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她从诺曼底乡下来到巴黎,沦为妓女,后来得了肺病,死时年仅二十三岁。她成了《茶花女》中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耶的原型,那个令人断肠的爱情故事就是根据她的经历创作出来的。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出身农民家庭,母亲是一位善良勤劳的农村妇女,父亲是一位不务正业的巫师,脾气暴躁,整日打骂妻子。妻子不堪忍受丈夫的虐待,被迫离家出走,给一个有钱人家做帮工,后来又跟着这家主人离开法国到了瑞士。而这时,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尚不满十岁,但已经到农庄里干活了。阿尔丰西娜在十五岁时离开故乡来到巴黎,先在一些店铺里打工,过着清贫的生活。后来,天姿绰约的她开始涉足巴黎各大舞场,并立即成为公子哥儿竞相追逐的对象。她结识了不少男友,做过普通商人的情妇,也同地位显赫的贵族青年同居。正是靠着这些人的“提携”,阿尔丰西娜·普莱西进入巴黎的上流社会,成为巴黎社交场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她以自己的容貌和肉体为代价,换来了无比奢华的生活,还把名字改为玛丽·杜普莱西。玛丽·杜普莱西不但相貌姣好,而且聪慧过人,谈吐不俗,平时酷爱读书,文学、音乐、绘画都有所涉猎。难怪一些名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都倾心于她,设法同她交往。在玛丽·杜普莱西的情人里面,就有《茶花女》的作者小仲马。小仲马在剧院里初次见到玛丽,就被她美丽的容貌、高雅的气质吸引住了。当晚散场后,小仲马便去登门拜访玛丽,见她正在咯血,深表关切,劝她保重身体。玛丽被他诚挚的关怀之情所感动,对他心生好感,答应和他交往。他们之间有过一段温馨缠绵的快乐时光,然而小仲马对她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其中有同情、爱恋,但也有嫉妒的心理,他不能容忍玛丽再同其他男友来往,当然这在玛丽看来是不可能的。她需要那些比小仲马更加富有的男人,来维持自己优裕舒适的生活。这令小仲马十分恼火,最后只有痛苦地分手。分手不久,玛丽便撒手人寰,当时小仲马正在外地,回来时已是天各一方了。小仲马满腔的悲哀和愧疚无处诉说,只能付诸笔端,给后世的读者留下一段哀怨感人的故事。

《茶花女》的主人公玛格丽特也像她的原型一样,本是一位贫穷的乡下姑娘,为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风尘,做了妓女。然而,玛格丽特和玛丽·杜普莱西还是有区别的,玛丽的身世固然值得同情,但她的的确确是个堕落的女人。但玛格丽特却不同,她显得美丽、聪明而又善良,虽然沦落风尘,但依旧保持着一颗纯洁、高尚的心灵。她渴望真正的爱情,而当这种希望破灭之后,又甘愿自我牺牲去成全他人。这一切都使这位为人们所不齿的烟花女子的形象闪烁着一种圣洁的光辉。她被阿芒的一片赤诚之心所感动,彼此深深地相爱,在远离巴黎市区的乡间过起美满的田园生活。玛格丽特受到创伤的心灵也开始愈合,决心和风尘生涯一刀两断,变卖所有的财产,还清债务,和阿芒一起过简朴的家庭生活。不料阿芒虚伪、自私的父亲闻讯赶来,横加阻挠,逼着玛格丽特与阿芒断绝往来,粉碎了她的美梦。阿芒不明真相,以为玛格丽特爱慕虚荣变了心,对她万般羞辱。于是玛格丽特心力交瘁,在冤屈和疾病的折磨下,饮恨黄泉。

《茶花女》描写了男女主人公真挚的爱情。玛格丽特甘愿牺牲自己向往已久的奢华生活,处处替情人着想,不肯多花情人一分钱,宁愿卖掉自己的马车、首饰、披肩,也不愿情人去借债。在情人父亲的逼迫下,她忍痛牺牲自己的爱情。阿芒对玛格丽特一见倾心,心里头只有情人的倩影,为了情人,就是负债累累也在所不惜。他强烈的嫉妒心也是爱之弥深的表现,情人死后埋入地下,他仍然要将她挖出来,见上最后一面。这样的爱情怎不令人撕心裂肺。玛格丽特尤其看中阿芒真挚的同情心,当自己咯血时,对方所表现出的关怀令她大为感动。阿芒爱她是为了她,不是为了自己,而别人爱她从来只是为了自己。这样的爱情描写读来真实可信。

人物形象是一部小说的灵魂,小仲马通过阿芒来复述玛格丽特的遭遇,借情人的耳朵、眼睛和所思所想来反映玛格丽特当时的心境,最后又以她的日记说明真相,深刻地反映一个妓女在临死前的内心独自。玛格丽特在书中被刻画得相当丰满,仿佛是活生生的人物,并且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一方面,小仲马并不忌讳她身上的妓女习性:纵情声色,追求享受,整日不分昼夜地沉湎于饮酒、跳舞、看戏和男欢女爱的逸乐中,过着豪华、放荡的生活。另一方面,小仲马认为玛格丽特的自暴自弃是“一种忘却现实的需要”,她寻欢作乐的目的是不打算治好她的肺病,以便快些离开这痛苦的人生。但她对社会也有反抗,例如她喜欢戏弄初次见面的人,因为这些人不把她当人看,在他们眼里,她只是物,是他们猎艳的对象。阿芒认为玛格丽特身上有着某些单纯的东西,她虽然过着放纵的生活,但仍然保持纯真、圣洁。玛格丽特给读者留下最深刻的印象的应该就是她为了赎罪所付出的代价,以及她的纯洁而高尚的心灵。可以说她虽然是一个步入红尘的女人,但内心是纯情透明的。她同生活的矛盾,同生活格格不入的内在情感,导致她身体虚弱,最终死于重病。她为赎罪所付出的代价是一般凡人不能承受的痛苦。失去情人的悲凉,情人误解的失意,以及生命的结束,这些就是她为洗礼所付出的。典型形象在入木三分的刻画中被创造出来。

阿芒·杜瓦的形象也写得相当真实、生动。阿芒·杜瓦和亚历山大·仲马的第一个法文字母是相同的,作者似乎要表明男主人公和自己的经历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某些区别。杜瓦喜欢到风月场所猎艳,爱冲动、豪爽、嫉妒、易怒的性格和小仲马很相像。小仲马原本是一个在贫困屈辱的环境中长大的淳朴少年,但回到父亲身边之后,他的生活却逐渐发生了变化。他受到这个入欲横流的社会的影响,特别是他父亲骄奢淫逸的生活方式为这位涉世不深的青年树立了一种最现实的“榜样”。他终于学坏了,也开始追逐声色犬马的荒唐生活。然而小仲马毕竟与母亲曾相依为命地度过七年的艰难岁月,受到良好的教育,虽然生活放荡,但良知尚未完全泯灭。有了自己的经历作摹本,小仲马把一个涉世未深的热血青年写得活灵活现。阿芒多愁善感,爱流眼泪,玛格丽特去世后,他大受打击,悲痛欲绝,以至于病倒,这与玛格丽特死前的大胆自我解剖形成鲜明的对照,显得未免可笑,但却是真实的。

阿芒·杜瓦的父亲也塑造得颇为成功。杜瓦先生体现了当时的资产阶级道德观念,认为儿子误入歧途,自己不能袖手旁观。在劝诫儿子未果后,决定单独跟玛格丽特交谈,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玛格丽特只得听从。虽然杜瓦有着虚伪自私的一面,但作者并没有把他当做反面人物来描写,而是说他为人正直,闺为作为长辈,谁都不希望儿子和一个妓女结婚,毁了自己的前途,败坏家庭的声誉。杜瓦先生讲求实际,达到近乎冷酷的程度,跟他儿子的热情、冲动,富有同情心形成鲜明的对照。

小仲马同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交往只不过是这位著名作家的一段风流韵事,而阿芒与玛格丽特的爱情悲剧却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小仲马在创作这部小说时,寄托了自己对这位不幸的烟花女子的哀思,但他更想通过自己的笔触,揭露社会的残酷和不平。正是这种压抑人性、摧残爱情的虚伪而又残酷的道德观念把这些因为命运不公沦落风尘,但冰清玉洁的可怜的人们送入了坟墓。小仲马的创作观念因此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他开始自觉地把完善道德、追求理想作为文学创作的原则,并意识到这是文学家的职责所在。读者在阅读《茶花女》时能够看到作者的批判和鞭挞,听到作者内心深处的痛苦的呐喊。

小仲马在小说《茶花女》问世后不久,便着手把它改编成剧本,于1852年在巴黎上演,获得巨大的成功。据说他的父亲大仲马一开始反对他改编,认为这不是一个好题材,不会受观众欢迎。可当大仲马读了剧本后,感动得流泪。然而,当时法国的书报检察部门竟然以妓女登上舞台有伤风化为由禁止公演。小仲马据理力争,直到1852年2月2日,话剧《茶花女》才获准在巴黎杂耍剧院上演。而这一天,几乎正好是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去世五周年纪念日。

当小说《茶花女》在巴黎引起轰动,洛阳纸贵的时候,意大利著名的音乐家威尔第正在巴黎。这位天才的作曲家立即从这部小说里获得了启迪和灵感,有意将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搬上歌剧舞台,并开始构思它的音乐主题。而当1852年2月话剧《茶花女》公演之后,威尔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想法,他立即请他的好友皮阿威写出歌剧《茶花女》演出脚本,然后便以满腔热情投入了谱写工作。1853年3月6日,歌剧《茶花女》在意大利水城威尼斯的一家著名的剧院——菲尼斯剧场首次公演。歌剧《茶花女》和小说在内容上没有多大分别,只是男女主角的名字不一样,男的叫阿尔弗雷德·阿芒,女的叫薇奥莱塔。歌剧《茶花女》共三幕,第一幕五场,描写阿尔弗雷德·阿芒和薇奥莱塔开始相爱。第二幕五场,从阿芒与薇奥莱塔回到乡间到阿芒当众侮辱薇奥莱塔,薇奥莱塔倒在侍女弗洛拉的怀中。第三幕五场,悲剧的结尾。从某种程度上说,小说《茶花女》的享誉世界,同歌剧《茶花女》的推波助澜,交相辉映分不开的。

中国读者最早接触《茶花女》是通过林琴南的译本《巴黎茶花女遗事》,这是林琴南译的第一部小说,用文言文译就。后来还有刘半农译的《茶花女》戏剧,以及夏康农译的小说。现在又有多种新译本流行,包括读者诸君手头的这个译本。中国舞台上也经常上演《茶花女》歌剧。可见这部小说日久弥新,魅力永恒。 上海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博士

顾韶阳

2006年1月

文摘书摘

我认为只有长期地研究人以后,才能塑造人物,就如同只有认真地学习之后才能讲好一种语言那样。我还没有达到能塑造人物的年龄,那就只好满足于讲述现成的故事了。因此,我恳求读者相信这个故事绝不是凭空捏造,其中的人物,除女主人公以外,都还健在。而且,我搜集到的这些材料,其大部分见证人也都在巴黎,如若我的证据尚不充分的话,我还可以请他们予以证实。不过由于一种特殊的机缘,只有我一个人能够把这些事情写出来,因为我是惟一清楚最后那些详情细节的人,缺少最后那些细节,就不可能一口气写出这个完整而动人的故事。

以下便是我如何会得知这些细节的经过。1847年3月12日那天,我在拉菲特街看到一张宣称拍卖家具和古玩珍品的黄色巨幅广告。这个拍卖是随着物主去世而举行的。广告上没有提到死者的名字,只是说拍卖的地点是在安丹街九号,时间是十六日中午到下午五时。此外,广告上还写着,十三日和十四日可以提前参观那幢住宅和家具。

我一向十分爱好古玩珍品,岂可坐失良机,即便不买,也得去饱一饱眼福。第二天,我便去了安丹街九号。时间尚早,但是那幢房子里已经来了好些参观的人,甚至还有女的。那些妇女虽然穿的是丝绒衣服,披的是开司米披肩,还有华丽的四轮轿式马车在大门口等候,但是就连她们面对眼前的一派豪华也都惊叹不已。

用不了多久。我就明白她们惊叹的原因了,因为我稍加观察便不难看出来,我是在一个高等妓女的家里。如果有什么东西是上流社会的妇女(这些来参观的都是一些上流社会的妇女)最想看的,那就是这种女人的住宅。这种女人的马车使她们的马车相形见绌,这种女人跟她们一样在歌剧院和意大利剧院拥有包厢,与她们平起平坐。这种女人在巴黎神气地拼命卖弄她们的

姿色、她们的首饰和她们的丑事。

如今,这个女人已经离开人世,所以连最贞洁的妇女也能进入她的卧室,因为死亡净化了这个富丽堂皇的肮脏场所的气氛。除此以外,如若需要借口的话,她们也尽可以推托说是为了拍卖而来的,压根儿不知道这是什么人的家。她们看到了广告,想参观一下广告上讲的那些东西,想预先挑选一下而已,再没有比这个说法更合情合理的了。带着这样的想法,她们仍忍不住要在这些珍贵的物品当中窥探这位妓女生活的痕迹。她们肯定听到别人讲过有关妓女生活的种种非常离奇的传闻。

不幸的是,神秘之事早已随神女一同消逝了,尽管她们煞费心机,这些贵妇人也只能看到她死后要拍卖的东西,房主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