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死生
分類: 图书,哲学,哲学流派,唯意志论、生命哲学,
品牌: 吴兴勇
基本信息·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页码:306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216044835
·条形码:9787216044837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佛家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四大痛苦,本书意在告诉读者,这四大痛苦实际上是一种十分自然的过程,人如果懂得顺应这些过程,人生就会过得很惬意。“夫物芸芸,复归其根”,来自大自然,回归大自然,勿为生而喜,勿为死而悲,守分知命,顺乎自然,是最好的人生态度。
大多数人从8—10岁起就知道他们也会死,此后死亡的忧虑就终生伴随着一个人。这种忧虑十分有害,会大大缩短人的生命。有鉴于此,本书对人们忌讳谈论的禁区—— 死亡现象进行了全面、深入的探讨,目的在使读者能安心地享受人生的快乐,痛痛快快、潇潇洒洒度过有限的人生,使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过得有价值、有意义,不至于因人生短暂的忧虑而影响生活质量。
本书告诉读者:死亡并不可个白,可个白的是对死亡的恐惧,人只有消除了这种恐惧,才能延年益寿,活到人的自然寿命。本书包含许多有益的劝告,特别是融入世界上从古至今许多科学巨人、文坛泰斗的高超见解,使读者能在轻松的心情下读完此书,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有哲人说:“活着是个疯子,死了是个智者。”又有哲人说:“懦夫在未死以前,就已经死过多次,勇士一生只死一次。” 本书中哲言警句俯拾皆是,充满智慧,引人深思……
作者简介吴兴勇,字魏生,1939年生,湖南邵阳人,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196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历史系,受教于陈寅恪、岑仲勉、刘节、杨荣国、梁方仲、陈序经、端木正等享誉海内外的一流教授、史学大师,因而在历史学方面得到名家真传,有很深的造诣。在文学和哲学方面也颇有建树,为通识博知型学者。著有:《东亚风云》(上中下三部曲)、《_代兵仙韩信大传》、《马可·波罗旅行记》等历史小说;《卡耐基》、《海伦·凯勒》、《南丁格尔》等人物传记;《炎黄源流图说》、《邓姓史话》、《魏姓史话》、《谢姓史话》等历史学术著作;《死亡学笔记》等哲学著作;与他人合著《汉族的历史和发展》、《帝王春秋》等历史著作。此外还精通俄语和英语,译著有: 《灵与肉的炼狱》、《暴发户秘史》、《美国史译丛》、《作家之妻》、《形形色色的巫术》、《阿·托尔斯泰童话集》、《母亲》、《卓娅与舒拉的故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三次爱情》、《鲁迅评传》等。
编辑推荐世界上有一种没有脚的鸟,它的一生只能够一直飞翔,飞累了就睡在风中,这种鸟一辈子才会落地一次,那就是死亡来临的时刻。
死别的时辰已经到了,我们各走各的路吧——我去死,而你们去活,哪一个更好,惟有神才知了。死亡并不可个白,可个白的是对死亡的恐惧,人只有消除了这种恐惧,才能延年益寿,活到人的自然寿命。本书从全新的角度对生命和死亡问题进行全面的论述,旨在消除读者在这些问题上所感到的空虚、沮丧、悲观、绝望和恐惧,使人们能采取积极进取的人生观。本书包含许多有益的劝告,特别是融入世界上从古至今许多科学巨人、文坛泰斗的高超见解,使读者能在轻松的心情下读完此书,获得许多有益的启示。
目录
前言
死亡篇
面对死亡
生者,行也;死者,归也
梁启超生死观八说
儒家:敬鬼神而远之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从遥远的古代起,人们就对死亡和永生问题进行道德一哲学的沉思,抒
发感慨。
这样的人道主义传统相沿至今,在当代的哲学中,这些问题又得到了种种不
同的解
释。在哲学对死亡和长生不老等“永恒性”问题寻求解答的过程中,有若干
称得上里
程碑的阶段。
在古埃及的宗教观念里,在神话里,在佛教、道教和其他东方观念里,
以至于古希
腊的哲学体系中,那些“阴间生活”和“灵魂不死”的说法也好,或者这些
说法的否定,
即基于对无限的宇宙物质循环的理解,把人当作其终端部分的看法也好,其
基本要求
都包含着从精神上克服死亡恐惧的企图。在上述历史范围里,举其有代表意
义者,可
分为两种对立的生死观,一派有唯心的倾向,一派有唯物的倾向。
唯心方面的源头是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不死的灵魂
”说。柏
拉图(Plato,前427-前347)强调,人生的目的在于追求真善美,但永恒的真
善美,只有
在死亡之后才能达到,他主张灵魂不死论。他的学生亚里士多德(Aristotle
,前384-
前322)虽然否定灵魂不死,但也肯定“神圣理性不死”,并强调“我们应尽
力过理性生
活,使自己不朽”。到了近代哲学家康德(I.Kant,1724-1804)那里,则采
取折衷,认为
灵魂不死虽然“没有逻辑的确定性”,却有“道德的确定性和必要性”。
柏拉图的灵魂不死论源于比他更早的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
(Pythagoras,前
580一前520),毕氏主张“肉体一牢狱说”,认为肉体如同牢狱,束缚了灵
魂。死亡是灵
魂的暂时的解脱,因而并不需要任何恐惧。柏拉图的思想主要是“理型论”
,这种理论
将宇宙二分为“理型界”和“现实界”,也就是上界和下界,这两界相互断
绝。只有“理
型界”才是永恒存在的世界,死亡是不朽的灵魂离开肉体牢狱,而获得释放
,重新进入
理型界。相反,灵魂如果形成人的肉体,就降人到会生灭变化的现实界。人
生在现实
界,如同住在地窖之中,所见所求只是幻象。他还认为,死亡之后,激情与
欲望都随肉
身而毁灭,但灵魂中理性、纯净的部分仍能重回到理型界。因此,人应多提
升灵魂,发
挥其中的圣洁面,向光明与理性迈进。
柏拉图曾提出灵魂二分说,把灵魂分成理性部分和非理性部分,认为灵
魂的理性
部分能够不死,但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