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

分類: 图书,励志与成功(旧类),自我完善,处世学,
品牌: 季羡林
基本信息·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页码:15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01704533
·条形码:9787801704535
·包装版本:2006-01-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季羡林谈人生》是季羡林先生谈人生的杂文集。季先生以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感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的理解,谈了对人生的看法。季先生书中所谈,涉及对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认识,怎样看待个人命运、怎样做人与处世、什么是成功、什么是礼貌、怎样交朋友、怎样对待毁誉、怎样对待压力、什么是孝道、怎样认识老年、长寿之道、怎样看待衣着款式、什么是人的素质等问题,论说活泼、生动、道理深刻。
作者简介季羨林 语言学家、比较文化学家、佛学家、翻译家、散文家。1911年出生于山东临清县。193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至1945年留学德国,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任北京大学教授至今,为终身教授。主要著述有《糖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校注》等,并翻译印度古代史诗《罗摩衍那》。已出版《季羡林文集》24卷。季羡林的散文创作是他学术研究之余的一种“余兴”。他从高中开始创作散文,几十年笔耕不辍,至今已出版散文集20余本,150万字以上。季羡林散文属“学者散文”一派,集史、识、才、情于一体,是当代“老生派”散文的代表之一。
媒体推荐书评
学术大师的生活态度,耄耋老人的人生感悟。
编辑推荐人生,是一个老话题,也是一个永远也没有结论的研究课题。不仅平常人可以对此大发感慨,而且大学者们似乎也特别偏爱谈人生。《季羡林谈人生》学术大师季羡林先生结合九十多年的生活体验,耄耋老人谈对人生的感悟。在这里,你的心灵将因此而得到莫大的精神享受。
目录
人生
再谈人生
三论人生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不完满才是人生
世态炎凉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人生
在一个“人生漫谈”的专栏中,首先谈一谈人生,似乎是理所当然的,
未可厚非的。
而且我认为,对于我来说,这个题目也并不难写。我已经到了望九之年
,在人生中已经滚了八十多个春秋了。一天天面对人生,时时刻刻面对人生
,让我这样一个世故老人来谈人生,还有什么困难呢?岂不是易如反掌吗?
但是,稍微进一步一琢磨,立即出了疑问:什么叫人生呢?我并不清楚
。
不但我不清楚,我看芸芸众生中也没有哪一个人真清楚的。古今中外的
哲学家谈人生者众矣。什么人生意义,又是什么人生的价值,花样繁多,扑
朔迷离,令人眼花缭乱;然而他们说了些什么呢?恐怕连他们自己也是越谈
越糊涂。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
哲学家的哲学,至矣高矣。但是,恕我大不敬,他们的哲学同吾辈凡人
不搭界,让这些哲学,连同它们的“家”,坐在神圣的殿堂里去独现辉煌吧
!像我这样一个凡人,吃饱了饭没事儿的时候,有时也会想到人生问题。我
觉得,我们“人”的“生”,都绝对是被动的。没有哪一个人能先制定一个
诞生计划,然后再下生,一步步让计划实现。只有一个人是例外,他就是佛
祖释迦牟尼。他住在天上,忽然想降生人寰,超度众生。先考虑要降生的国
家,再考虑要降生的父母。考虑周详之后,才从容下降。但他是佛祖,不是
吾辈凡人。
吾辈凡人的诞生,无一例外,都是被动的,一点主动也没有。我们糊里
糊涂地降生,糊里糊涂地成长,有时也会糊里糊涂地夭折,当然也会糊里糊
涂地寿登耄耋,像我这样。
生的对立面是死。对于死,我们也基本上是被动的。我们只有那么一点
主动权,那就是自杀。但是,这点主动权却是不能随便使用的。除非万不得
已,是决不能使用的。
我在上面讲了那么些被动,那么些糊里糊涂,是不是我个人真正欣赏这
一套,赞扬这一套呢?否,否,我决不欣赏和赞扬。我只是说了一点实话而
已。
正相反,我倒是觉得,我们在被动中,在糊里糊涂中,还是能够有所作
为的。我劝人们不妨在吃饱了燕窝鱼翅之后,或者在吃糠咽菜之后,或者在
卡拉OK、高尔夫之后,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活着?活着难道就是为了恣睢
的享受吗?难道就是为了忍饥受寒吗?问了这些简单的问题之后,会使你头
脑清醒一点,会减少一些糊涂。谓予不信,请尝试之。
1996年11
……[看更多书摘]
后记季羡林先生是我国当代学界泰斗,对印度古代语言学、原始佛教语言、吐火罗语语义,梵文文学等研究做出过重要贡献。他精通英语、德语、梵语、法语、吠陀语、巴利语、吐火罗语等多种外语,在中国传统文化、语言学、文化学、历史学、佛教学、印度学和比较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目前,季羡林研究已经成为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由中国孔子基金会发起成立的季羡林研究所2005年8月6日在京正式揭牌,由全国政协常委、前山东省政协主席、中国孔子基金会理事长韩喜凯为名誉所长,山东省人大副主任、前中共山东省委宣传部部长、山东大学党委书记朱正昌书记为研究所所长,中国孔子基金会张树骅秘书长任常务副所长,山东大学蔡德贵教授、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季羡林先生的弟子)、中共中央党校王杰教授任副所长。研究所成立之后,北京和全国各地大报纷纷发表消息,认为此举标志着国内“季学”研究有了专门的机构和组织,“季羡林学派”有了“正规军”,“季羡林研究”告别了“零敲碎打”的研究阶段。
季羡林研究所日后的计划,是要出一系列有关季羡林先生的著作,其中既有重新编辑的季羡林先生本人的著作,也有对季羡林先生进行研究的著作。第一批书籍,决定由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包括这部《季羡林谈人生》和蔡德贵新撰写的记述季羡林先生人生经历的书。李玉洁老师始终支持季羡林研究所的工作,对成立季羡林研究所很有贡献,对季羡林研究所编辑出版有关书籍也大力支持,并想尽一切办法,搜求季羡林先生的照片,这是我们要特别感谢的。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秘书孙秀峰对编辑《季羡林谈人生》付出了极大的辛劳,一并表示感谢。
季羡林研究所
2005年11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