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史(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综合,
品牌: 王桧林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91 页
·出版日期:2004年
·ISBN:730301084X
·条形码:9787303010844
·包装版本:第3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新世纪高等学校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现代史》是力求贯彻这一原则的。当然做到实事求是是需要有各种充分的条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写信史,这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优点。科学的生命在创新。如果科学工作者总是穿新鞋走老路,科学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如此。但历史科学有它的特点和难处。史学工作者面对的是过去的资料,整天跟故纸堆打交道,怎能创新呢?这就需要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见识和功夫。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并不是神秘的魔法,也不是主观主义的“自由创造”,只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占有材料,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逐步做到。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社会现实要求史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历史研究的创新是无穷无尽的。当然,对历史资料,史学工作者只能给以新的解释,而不能加以抹杀或歪曲。并且这种解释只能是历史资料中所含有的,而不是史学工作者硬加的。史学研究上的创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中国现代史》的作者注意到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创新,在全书的体系上,在具体史实的分析和结论上,都有不少新的处理和看法。
编辑推荐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史,都属于中国近代史的范围,而以五四运动为标志,又可把近代史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1949年以后,中国历史才进入现代的行程。《中国现代史》论述1919年至1949年的历史而称作“中国现代史”,是沿袭近几年习用的名称,也是高等学校课程表上一直还在使用的名称。实事求是,是历史研究和编写的一条基本原则。这也是我国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我国古代有见识的史学家,虽然有时代的阶级的局限性,但还是大多崇尚“直书”,反对“曲笔”,即主张写信史。有人甚至为此牺牲了生命。他们对写信史的意义也是相当了解的。任何一个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都要总结历史经验,用以指导本阶级、阶层或集团的行动。但也只有从真实的历史资料中,才能总结出较正确的历史经验,从而吸取有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者是最有远见和大公无私的,没有剥削阶级的偏见。历史工作者只有采取马克思主义的态度,才能真正把实事求是的原则贯彻到底。《中国现代史》是力求贯彻这一原则的。当然做到实事求是是需要有各种充分的条件。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写信史,这是《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优点。科学的生命在创新。如果科学工作者总是穿新鞋走老路,科学的生命也就停止了。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也如此。但历史科学有它的特点和难处。史学工作者面对的是过去的资料,整天跟故纸堆打交道,怎能创新呢?这就需要有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见识和功夫。所谓“化腐朽为神奇”,并不是神秘的魔法,也不是主观主义的“自由创造”,只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充分占有材料,并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就可以逐步做到。人们的认识是无止境的,社会现实要求史学工作者提供有效的参考资料和历史经验的总结也是无止境的。因此历史研究的创新是无穷无尽的。当然,对历史资料,史学工作者只能给以新的解释,而不能加以抹杀或歪曲。并且这种解释只能是历史资料中所含有的,而不是史学工作者硬加的。史学研究上的创新只能如哥伦布的发现新大陆,不能如瓦特的发明蒸汽机。《中国现代史》的作者注意到在实事求是基础上的创新,在全书的体系上,在具体史实的分析和结论上,都有不少新的处理和看法。
目录
第1版序第一章 北洋军阀统治的继续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开始(1919年5月至1923年12月)第一节 从中华民国建立到五四运动第二节 五四运动 新思潮的竞起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第三节 各个军事政治集团之间的政争、战争和南北政局的演变第四节 社会各界改造中国的主张和国共合作的酝酿第二章 国民革命 北洋军阀的末路(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第一节 北洋军阀势力的演变 国民革命的兴起第二节 革命阵营内部斗争的加剧和公开分化第三节 北伐战争 国民革命从高涨到失败第三章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农武装革命的开展(1927年8月至1931年9月)第一节 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革命的开展第三节 国民党各派势力的消长第四节 革命根据地的初创和中共的白区秘密工作第五节 中间政派的政治主张和活动第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的武装侵略由国内战争向抗日战争的过渡(1931年9月至1937年7月)第一节 “九一八”国难全国抗日民主浪潮的兴起第二节 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加强 日本向关内扩张和抗日民主浪潮的持续第三节 苏区工农革命的深入和严重挫折第四节 华北事变 抗日民主运动的新高涨第五节 西安事变 全国团结抗日局面基本形成第五章 全民族抗战的展开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共同抗战格局的形成(1937年7月至1941年12月)第一节 卢沟桥事变 全国团结抗战开始第二节 日军全面进攻 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共同抗战格局的形成第三节 国民政府向战时体制的变化第四节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第五节 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重要战场 中共的新民主主义理论第六章 中国战场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 抗日战争的胜利(1941年12月至1945年8月)第一节 太平洋战争爆发 中国抗日战争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为一体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二节 相持阶段后期中国的战局和政局第三节 民主运动的再兴起 着眼于战后的各种政治主张的发表第四节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第七章 国民党统治的崩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945年9月至1949年10月)第一节 国民党坚持内战独裁方针 中国人民争取和平民主第二节 国民党军的战略进攻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防御第三节 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第四节 国民党南京政权覆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第八章 哲学 科学 文化思潮第一节 五四新文化第二节 三十年代的文化思潮第三节 中西兼具的风俗文化第四节 哲学、科学、文学创作第二版后记
……[看更多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