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图文档案(1840-1945)/中华百年祭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总述,
品牌: 廖代茂
基本信息·出版社:重庆出版社
·页码:25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36675917
·条形码:9787536675919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24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编辑推荐本丛书将近代史按专题分类介绍,收集了珍贵图片千余幅,改变一般史书的呆板面孔,生动真实地记录了百年中华历史。本书为文化卷:作为传统农业大国的中国在晚清时期是怎样一番凄凉景象?传统商业和商帮在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如何分化?近代城市的兴起情况和交通运输的改进,近代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触目惊心的天灾和官样文章的荒政……让人掩卷深思。
目录
第一篇 晚清时期
一、晚清政府的经济政策
二、晚清时期的财政金融
三、农业
四、手工业
五、商业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古老的东方大国开始了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的进程
。但在战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清政府并没有意识到“天下大势”的变化,几
乎未采取任何应变措施。直到19世纪60年代,太平天国革命和第二次鸦片战
争给清王朝带来“创巨痛深”的打击,一部分官僚才对“数千年来未有之变
局”有所认识。慑于西方的“船坚炮利”,清政府着手举办“自强新政”,
标榜“图强”、“求富”,意图实现末世王朝的“中兴”。由此,以农立国
、辅以工商的传统经济政策有了转变的迹象;传统经济也有了向现代市场经
济体系转型的趋向。“自强新政”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为应付危局
,相继采取了举办新式军用工业和民用工业等重大措施,并带动了部分私人
资本投资于新式产业,产生了早期的资本家;社会各阶层也开始关注起“洋
务”来。但是清政府图强是为了保和局。求富主要是为了“浚饷源”。李鸿
章说:“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所谓“振兴商务”不
过是“浚饷源”的一种手段。求富也有“稍分洋商之利”的设想。求富之中
还包含有“富民”的想法。以“振兴商务”的方式来“浚饷源”,这尽管突
破了传统的依赖农业提供财源的观念,给一些有兴趣投资于新式产业的人带
来了机会,但清政府始终不愿放松对民用企业的控制,不愿放手让民间自由
兴办企业。一旦官方开办了一个企业,往往就不准民间资本开办同类企业。
民间私人资本,一般只能靠参股等方式,实现其投资于新式工业的愿望。对
于民间开办的企业,朝廷也往往实行“官督商办”,在给予垄断特权的同时
竭力加以控制。完全商办的私营企业,清政府不重视,也不予扶持。虽有“
尤必富在民生”的漂亮话,而实际的作法却是“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
难自主”。那些办得比较兴旺的企业,几乎无一不有官吏们的插手;贪污、
索贿、挪用企业资金,甚至仅仅为了显示权力而故意刁难,将许多企业逼上
了死路。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在侨商陈启源的经营下,发展较快,带动
了当地的机器缫丝业的发展。
P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