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人生--季羡林自述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作品集,综合,
品牌: 季羡林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友谊书社
·页码:440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06427635
·条形码:9787806427637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集选文的标准本着不选择翻译作品和散文杂文类文章,也不选一般的序言和跋语,而是着力展示季老的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精选地长期研究的印度古代语言吐火罗文、印度古代历史和文学、印度佛教史、中国佛教史、中亚佛教史、糖史等精彩篇什,以及涉及众多新兴学科的中印文化流史、中西文化之差异和共性、美学和中国古代文化理论、德国及西方文学、比较文学及民间文学的论著,尤其是选入了相当数量的新著,使《季羡林学术精粹》更有理论新意和考辨价值。
季羡林先生研究的具本学科领域如印度佛教语言学,应该说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在这方面已经有我部学术传记阐释其思想,在本书序言中我不再述,而仅仅想阐明全球化中东文学思想文化研究的意义,以及中国知识分子学术创新的价值。我想,这也是季羡林先生晚年最终的考重点之所在。
编辑推荐季羡林,1911年生于山东临清,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外语系,翌年作为清华大学与德国的交换研究生赴德国哥廷根大学学习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获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回国,在北京大学东方语言系任教授,历任北大副校长、南亚研究所所长、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对印度古代语言、印度古典文学、印度佛教史以及中印文化关系等方面有精深研究,有《中印文化关系史论丛》、《罗摩衍那安探》、《今译》等论著及《沙恭达罗》、《五卷书》、《罗摩衍那》等译著行世。
本书摭取先生多部自传精华。这是作者首次在家乡的出版社出版文集,这也是目前国内惟一经作者授权的版本。先生文渊德溥,素为中外专家、后学敬仰。此番推出总结文集,可谓国学大量一次精神的还乡。尽现一代宗师九十年的学问人生和思想踪迹。
目录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我的童年
我的中学时代
赋得永久的悔
留德十年
回到祖国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我生也晚,没有能看到20世纪的开始。但是,时至今日,再有七年,21
世纪就来临了。从我目前的身体和精神两个方面来看,我能看到两个世纪的
交接,是丝毫也没有问题的。在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也可以说是与20世纪共
始终了,因此我有资格写“我与中国20世纪”。
对时势的推移来说,每一个人的心都是一面镜子。我的心当然也不会例
外。我自认为是一个颇为敏感的人,我这一面心镜,虽不敢说是纤毫必显,
然确实并不迟钝。我相信,我的镜子照出了20世纪长达九十年的真实情况,
是完全可以依赖的。
我生在1911年辛亥革命那一年。我下生两个月零四天以后,那一位“末
代皇帝”,就从宝座上被请了下来。因此,我常常戏称自己是“满清遗少”
。到了我能记事儿的时候,还有时候听乡民肃然起敬地谈到北京的“朝廷”
(农民口中的皇帝),仿佛他们仍然高踞宝座之上。我不理解什么是“朝廷”
,他似乎是人,又似乎是神,反正是极有权威、极有力量的一种动物。
这就是我的心镜中照出的清代残影。
我的家乡山东清平县(现归临清市)是山东有名的贫困地区。我们家是一
个破落的农户。祖父母早亡,我从来没有见过他们。祖父之爱我是一点也没
有尝到过的。他们留下了三个儿子,我父亲行大(在大排行中行七)。两个叔
父,最小的一个无父无母,送了人,改姓刁。剩下的两个,上无怙恃,孤苦
伶仃,寄人篱下,其困难情景是难以言说的。恐怕哪一天也没有吃饱过。饿
得没有办法的时候,兄弟俩就到村南枣树林子里去,捡掉在地上的烂枣,聊
以果腹。这一段历史我并不清楚,因为兄弟俩谁也没有对我讲过。大概是因
为太可怕,太悲惨,他们不愿意再揭过去的伤疤,也不愿意让后一代留下让
人惊心动魄的回忆。
但是,乡下无论如何是待不下去了,待下去只能成为饿殍。不知道怎么
一来,兄弟俩商量好,到外面大城市里去闯荡一下,找一条活路。最近的大
城市只有山东首府济南。兄弟俩到了那里,两个毛头小伙子,两个乡巴佬,
到了人烟稠密的大城市里,举目无亲。他们碰到多少困难,遇到多少波折。
这一段历史我也并不清楚,大概是出于同一个原因,他们谁也没有对我讲过
。
后来,叔父在济南立定了脚跟,至多也只能像是石头缝里的一棵小草,
艰难困苦地挣扎着。于是兄弟俩商量,弟弟留在济南挣钱,哥哥回家务农,
希望有朝一日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