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电影与文化研究丛书)

分類: 图书,艺术,影视,影视艺术理论,
品牌: 戴锦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44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301045271
·条形码:9787301045275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电影与文化研究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是一部电影文化研究的专著,收集了作者一九八七年以来著作的关于电影文化研究的论文共十七篇。它从文化研究的视角出发,利用崭新的理论资源对新时期的电影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作者在对新时期出现的电影文本进行细读的同时也对新时期产生的电影作者代群进行了分析,从而准确地把握了新时期电影发展状况,并揭示了其与新时期以来社会文化的巨大变化所形成的奥妙的互动关系。
作者简介戴锦华,北京人。曾任教于北京电影学院电影文学系。现任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东亚系教授。曾在美国,欧洲,日本,中国香港、台湾等数十所大学任客座教授。从事电影史论、女性文学及大众文化领域的研究。著有《浮出历史地表——现代中国妇女文学研究》,《电影理论与批评手册》,《镜与世俗神话——影片精读十八列》,《隐形书写——90年代中国文化研究》,《犹在镜中——戴锦华访谈录》,《涉渡之舟:新时期中国女性写作与女性文化》,《电影批评》,Cinema and Desire:A Feminist Macism and Cultral Politics in Dai jinhuas works等专著10余卷。
编辑推荐《雾中风景:中国电影文化1978-1998》:雾中风景,似乎是二十年来中国电影的一个恰当的象喻……时阴时雨,间或有若干阳光灿烂的日子;为巨大的希望所鼓舞,又为现实困厄所制约;在绵长的期待、躁动中失陷复崛起;在“后现代”的表述中遭遇着前工业社会的现实——本论文集不但对新时期的电影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研究新时期社会文化演变的重要参考著作。
目录
第一部分 余塔瞭望
余塔:重读第四代
断桥:子一代的艺术
遭遇“他者”:“第三世界批评”阅读笔记
性别与叙事:当代中国电影中的女性
《人·鬼·情》:一个女人的困境
寂静的喧嚣:在都市的表象下
《心香》:意义、舞台与叙事
第二部分 幕落幕启
裂谷:后89艺术电影中的辉煌与陷落
历史之子:再读“第五代”
《霸王别姬》:历史的景片与镜中女
《血色清晨》:颓坏的仪式与文化的两难
《炮打双灯》:类型·古宅与女人
第三部分 镜城一隅
梅雨时节:1992-1994年的中国电影与文化
《二嫫》:现代寓言空间
雾中风景:初读“第六代”
狂欢节的纸屑:1995中国电影备忘录
冰海沉船:中国电影1998年
……[看更多目录]
文摘插图:

书摘
英雄的出场与终结
如果说,《孩子王》以一种反英雄/反父亲/反历史的艺术铭文成就了
一个英雄/逆子的形象,并且将第五代的历史困境/语言困境呈现为历史的
悲剧;那么《红高粱》’则以英雄/父亲/历史的出场而完成了的一个臣服
的姿态,它以对第五代历史困境/语言困境的喜闹剧式的消解,实现了第五
代延宕已久的成人式。从而“结束了第五代英雄时代”。《红高梁》标志着
第五代的陷落,尽管这是一次辉煌的陷落。
如果说《黄土地》、《孩子王》是拯救中的陷落,那么《红高粱》就是
陷落中的拯救;如果说前者是要以本雅明所谓的“寓言”——历史的消散与
碎裂来将“大地沉重的遗嘱”交付给空明一片的未来,那么后者则是要以叙
事/表象呈现给我们虚假的、历史的完整与绵延;如果前者是要以对英雄/
父亲神话的解构来重申并自我界定子的身份,那么后者则是要以对英雄/父
亲的讲述(讲述,而不是重述)以抹去逆子额头上“天雷击劈的印痕”。这是
一次回归社会的历史性行为,并且借助“想像关系”成功地完成了第五代的
赦免式与成人式,这不仅是个体生命史与意识史的回归与臣服,而且作为一
种社会象征行为,它还是一次成功的意识形态祭奠与实践。
P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