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与圣经(上下)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综合,
品牌: 梁工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10004510X
·条形码:9787100045100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根据内容的需要采取了多种方法。第一编采用历史的方法,介绍了许多背景材料,一方面为读者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另一方面也为后面的许多分析和论证打下了基础。对莎士比亚本人的介绍中,说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基督教精神共同抚育着这位伟大的作家,交代了全书的立论基础。第二编和第三编是本书的核心,所占的篇幅也最多。这两编主要采用实证的方法和对比的方法,系统整理莎剧与圣经的联系。值得称赞的是,编者不仅注意二者的联系,而且注意二者的差别,因此在列出莎剧如何运用圣经资源的同时,结合着分析和论证,辨析其中的异同,说明莎士比亚对圣经有时引用,有时化用,有时是创造性地借用的特点,避免了某些西方学者把莎士比亚宗教化的偏差。这两编也吸收了大量的国外成果,但正如本书导论所说,编者对它们进行了“本土化”的处理。第四编主要采用审美的方法,同时结合运用实证的和历史的方法,三者结合,把问题引向深入,引向理论的高度,并展开讨论(其实,在第二编,特别是第三编,已经有一些理论性的探讨)。这一编提出了许多有意思有启发性的问题,然崦又仿佛是想到哪些就提哪些,不大周全。这也许是缺乏全面规划的缘故。
编辑推荐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家,他的38部诗剧是世界戏剧史上的巅峰之作。圣经是希伯来一基督教文化的首要经典,在世界文化史上译本最多、发行量最大。莎士比亚生前与圣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方面受到圣经的影响,这对他能够成为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戏剧家关系极大。
本书力求立足于中国当下的汉语学术语境,细读两部经典——莎剧和圣经——的前提下,寻幽探奥,去伪存真,在莎学和圣经文学研究的交叉领域为推动中国比较文学的深入发展做出点贡献。该书规模宏伟、条目繁多、解析缜密,有较多方面的学术创新,值得一读。
目录
序言/陈惇
导言
第一编 莎士比亚时代的圣经文化语境
第一章 英国宗教改革及其影响
第一节 英国宗教改革史略
第二节 英国宗教改革的影响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王权世袭被视为合法的王位继承传统,只有依照这一原则继位的君王,
才能被广泛地承认和接受.亨利四世波林勃洛克当年废黜理查二世,当上国
王,弥留之际向儿子威尔士亲王(即后来的亨利五世)坦言:“我做了这么多
年的国王,不过在反复串演着一场争杀的武戏。现在我一死之后,情形就可
以改变过来了,因为我是用非法手段获得的,在你却是合法继承的权利。”
(《亨利四世下篇》第四幕第五场)并祈求上帝饶恕他用不正当手段取得的王
冠,而愿儿子能平平安安地享有它(同上)。在《亨利五世》中坎特伯雷大主
教更是直接引用圣经观点来说明亨利王继承法兰西王位的合法性:“在《民
数记》上写得分明:人若死了,没有儿子,就要把他的产业归给他的女儿。
”(第一幕第二幕)法兰西的王位历来都是凭着母系方面的权利和名分世代相
传,如今亨利王凭着外孙的身份提出王位继承权,自然也是理所应当。之后
亨利的叔父爱克塞特也以同样的理由要求法王把他的王冠和王国根据世代相
传的惯例和传统交还给亨利王——名正言顺的继承人(第二幕第四场)。当懦
弱无能的亨利六世被逼剥夺自己儿子的王位继承权,答应死后把王位传给约
克后,玛格莱特王后对他失望至极:“你把王位预让给他(约克)和他的后代
,这对你能起什么作用?这只能是自掘坟墓,并且是你提前钻进坟墓。”(
《亨利六世下篇》第一幕第一场)
认为自己具有更为合法的王位继承权,这成为叛军叛逆的一条重要理由
。亨利六世与约克就对谁的王位继承权更合法问题产生争执。亨利六世用自
己家族的谱系表明他有充分的继承权:“如果国王可以收养继承人,那么我
就是合法的国王。当年理查王当着群臣的面,把王位禅让给亨利王,我父是
亨利四世的嫡嗣,我是我父的嫡嗣。”(第一幕第一场)约克与儿子华列克等
同党却认为,亨利家族的王冠是用强力霸占而不是合法继承的.当初理查王
是被逼让位,篡位的亨利四世并不具备合法的王位继承权;而且,就算理查
王是自愿让位,也无损于他的王权,他让了王位,就该由他自己的嫡嗣,即
约克家族的人继承(同上)。
对于叛乱,莎士比亚基本上持反对的态度。一方面,在他看来叛乱基本
上是非正义行为。《理查二世》中约克虽对波林勃洛克的遭遇深表同情,却
也反对他举兵夺权:“像这样声势汹汹兴师动众而来,用暴力打开自己的路
,凭不正义的手段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