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晚清:点石斋画报(珍藏本)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总述,
品牌: 陈平原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
·页码:331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30644378
·条形码:9787530644379
·包装版本:2006-04-0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截选了《点石斋画报》中160多幅图画,以图解说晚清,这些图的内容均涉及当时的生活状态。尽管这些内容与我们今时今日对历史的认识及结论不无差距,但为使我们能更客观地认识历史,本书基本保留了所选图文。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相关图画的史料,供各位相关爱好者参考阅览。
本书从《点石斋画报》四千幅图像中,“摘取其关于生活状况者”约 160幅,再加以阐释与补充,使晚清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其中均有绝佳的展现。书中的某些内容与我们今日对历史的认识及结论不无差距,但编辑尊重本书编注者“为历史打开一扇奇妙小窗”的编选宗旨,在审稿中基本保留了所选图文。
作者简介夏晓虹,1953年出生于北京。文革期间,在吉林插队。1977年考入北京大学。
1984年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并曾在德国海德堡大学(1998)、日本东京大学(1999~2001)客座讲学。主要关注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及社会文化。学术著述之余,间或发表文化随笔。
著作除本书外,尚有《诗界十记》(1991)、《晚清文人妇女观》、《旧年人物》(1997)、《诗骚传统与文学改良》(1998)、《晚清的魅力》(2001)、《晚清社会与文化》(2001)、《返回现场——晚清人物寻踪》(2002)、《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2004);并主编“学者追忆丛书”、《季镇淮先生纪念集》,编校《梁启超文选》、《中国现代学术经典·梁启超卷》、《追忆康有为》、《追忆梁启超》、《文选》、《集外文》等。
媒体推荐前言
《点石斋画报》以图像解说晚清,在刊行之日,便以关注时事、传播新知而声名远扬。本书从《点石斋画报》四千幅图像中,“摘取其关于生活状况者”约160幅,再加以阐释与补充,使晚清生活的各个层面在其中均有绝佳的展现。书中的某些内容与我们今日对历史的认识及结论不无差距,但编辑尊重本书编注者“为历史打开一扇奇妙小窗”的编选宗旨,在审稿中基本保留了所选图文。在书中的这些篇章之下,编辑以“注”的形式作了明确的说明。
后记
此书的编纂,从宗旨与方法的确立,到具体图像及所配文字的选择,乃二人多次商谈的结果。视野及趣味的接近,并不妨碍合作时略有分工:配文以夏为主,前言则陈优先。但不管是配文的选择还是前言的撰写,都不是一个人说了算。 如在平日,此乃常态,没什么好说的。不巧的是,这两年,正好是我们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一长期讲学国外,一不时游走四方。虽也有过好几回你来我往,聚首的时间说来也不算太短,但对于需要时时协商的“通力合作”来说,毕竟是一个缺憾。 幸亏有了极为便捷的通讯方式——电子邮件,否则,本书能否顺利完成,很值得怀疑。晚上发一“妹儿”,让对方查书,明天就可得到满意的答复。某个论断没把握,希望对方帮助斟酌,运气好的话,半小时后便有回音。如此“公私兼顾”,实在是托现代科技的福。 对于读者来说,书是怎么写的,其实无关紧要。借用钱锺书的妙喻,理想的食客,只问鸡蛋味道如何,而不追究是哪只鸡、在何种状态下、以什么方式生产的。一想到这种目光如炬、嘴角常挂着一丝冷笑的智慧型读者,任何序跋文字均属多余。 好在“后记”的功能,除了“时间太紧”、“情绪欠佳”等推脱之词, “前无古人”、“填补空白”之类自我吹嘘,还有无关评价高低的絮语与闲话。说白了,那是写给自己的文字——作为当事人,珍惜即将逝去的光阴,不免常有留存雪泥鸿爪的冲动。 就拿我们来说,若干年后,大概不会满足于今日之劳作,但永远怀念这一虽无鸿雁、也常传书的过程。 因一己之私心,略有摇曳,敬请读者原谅。 又,《点石斋画报》原图文字的录出,系由姜东赋等人承担,特此致谢。 2000年11月14日于海德堡
编辑推荐本书截选了《点石斋画报》中160多幅图画,以图解说晚清,这些图的内容均涉及当时的生活状态。尽管这些内容与我们今时今日对历史的认识及结论不无差距,但为使我们能更客观地认识历史,本书基本保留了所选图文。此外,本书还收录了相关图画的史料,供各位相关爱好者参考阅览。
目录
导 论
以“图像”解说“晚清”
一、读图之可能
二、画报的宗旨与手段
三、画报与《申报》之关系
四、关于“四大主题”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戕尸验病
某西人寓虹口礼查客馆,夜与友人打弹,忽患头晕。医至曰:“疾不可
为矣。”及死,将殓于坟堂,医复来剖腹验病,循西俗也。按西律,刑不言
辟,虽重罪亦得全尸,而医生剖验之事,独未尝设禁。艮谓人死则遗骸等废
物耳,何足惜。故于安体魄之道素不甚讲究,且言验一人之病,可推类以治
他人之同此病者,盖亦摩顶放踵之意。然墨虽异端,其顶也踵也自甘于摩且
放也;兹之所为,果出于死者之自愿耶?况乎天下之病同,而或死或不死者
有矣;死状虽同,而病实不同者有矣,胶柱鼓瑟转致生误。不能如秦越人饮
上池水见人五脏,而又藉口疑难以奏其有形之刀,令死者无故而遭戮尸之惨
,多见其技之庸而手之辣。
P217
收肠入腹
刮骨疗毒,千古奇事,然得自简编,未尝呈诸目睫,俞跗扁鹊,徒深想
象矣。京都齐化门内有某甲者,年逾弱冠,得疯疾,用利刃将肚剔破,五脏
进出,血注人倒。家人奔请英医院医生救治。医取凉水二盏,徐点脏上,遂
觉渐渐收入;少顷,吸水一口,狂暝甲面,甲一惊,而脏悉入矣。医遂取针
线,细缝甲肚。虽呻楚之时作,竞性命之无虞。家人出金酬之,不顾而去。
P221
剖腹出儿
西医治病颇著神术,近数年来华人见其应手奏效,亦多信之。粤垣筑横
沙某蛋妇,身怀六甲,至临盆时,腹震动而胎不能下,阅一昼夜,稳婆无能
为计,气息奄奄,濒于危矣。其夫日:是宜求西医治之。其夫遂驾舟载妇至
博济医院。适女医富氏因事他出,男医关君见其危在旦夕,恻然动念,为之
诊视。谓儿已抵产门,只因交骨不开,故碍而不下。若剖腹出之,幸则犹可
望生;不幸而死,亦自安于命而已。其夫遂为侥幸万一计,听其剖视。医士
乃施以蒙药,举刀剖腹,穿其肠,出其儿,则女也,呱呱而啼,居然生也。
随缝其肠,理而纳之腹中;复缝其腹,敷以药,抚之安卧。数日寻愈,妇乃
将儿哺乳以归。如关君者真神乎其技矣。
P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