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的智慧--处世的至境
分類: 图书,励志与成功(旧类),自我完善,处世学,
品牌: 丹明子
基本信息·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页码:22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01885597
·条形码:978780188559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又不能尽者矣。《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重要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不读《中庸》,不懂天下之定理;不学《中庸》,不明处世之智慧;不用《中庸》,不成人生之卓越,这本《〈中庸〉的智慧》,是作者将自己对《中庸》一书的理解进行的一个简单的陈述。
《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重要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它原来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的朱熹把《中庸》从《礼记》四十九篇中分割出来,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它的内容主要是发挥和贯通了孔子“中庸”的思想。“中”就是不偏不倚,“庸”就是常。以“中庸”为名就是启发人们在思想上要不偏不倚,在行为上要不走极端,无不及亦无过之。其中也体现了儒家关于修身、治国、处世等方面的伦理道德思想。同时,《中庸》一书还希望人们以“至诚”的态度不断进行道德修养,以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这本《〈中庸〉的智慧》,是作者将自己对《中庸》一书的理解进行的一个简单的陈述。
媒体推荐书评
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程颐
此篇论心论性,精语颇多,在哲学史上极有价值。 ——梁启超
过度和不及都是恶的特征,只有中庸(mesotes)才是美德。
——亚里士多德
中庸之道是一种伟大的思想资源,中庸之道可以成为当代有价值的人文理性主义,中庸之道将在二十一世纪大放光彩。
——牟钟鉴
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恰当但愿真正的中庸之道能普遍实践于整个社会生活中。
——松下幸之助
人有五商,若想人生成功,须五商俱备。在我看来,五商无一不可从《中庸》中获益。
——李嘉诚
编辑推荐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皆实学也。善读者玩索而有得焉,则终身用之,又不能尽者矣。《中庸》是我国儒家的重要哲学经典之一,是一部含有深刻哲理的重要古代思想文献,通常被认为是孔子的孙子子思所著。不读《中庸》,不懂天下之定理;不学《中庸》,不明处世之智慧;不用《中庸》,不成人生之卓越,这本《〈中庸〉的智慧》,是作者将自己对《中庸》一书的理解进行的一个简单的陈述。
目录
第一章——天下的根本是中与和
第二章——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第三章——中庸是最高的德行
第四章——既无过之,亦无不及
第五章——不明中庸之道则难以立身
第六章——大智慧者执两用中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自然赋予我们的“天性”,这种“天性”中既有共性,比如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饿了要吃、渴了要喝等等;也有每个人特有的个性,比如一个人的脾气、爱好等等,当然这种天性,还包括人类拥有自己的精神与意志,并且会用自己的精神和意志来思考和判断这’一特点。既然“天性”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那么就会有我们所主宰不了的方面,这就是我们自身认识的局限性和片面性,以及我们能力的有限性。所以人们常常说:“心有余而力不足”,有时我们做起事情来又常常是“力有余而心不足”。
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我们的命运有时候真是由大自然安排的。所以,只有遵从大自然的规律、定理做事情,一切顺其“自然”,顺从了自然的本性,才会自然而然地获得成功。这样来做事情,就可以说是“道”了。然而,对顺乎自然的本性做事情,决不可以理解为什么事情也不去做了,干脆守株待兔一般地听天由命,爱怎样就怎样吧。顺乎自然地做事情,只可以理解为是我们为人处世的“隐规则”,是以“做”事情为前提的。以“道”的标准来做事,其实说的是凡事不能蛮干,不要做与本性相违背的事情,不自以为了不起而做事张狂,不逞强好胜地扭曲自己的本性,这才是顺乎自然的真正寓意。
这里有两个小故事让我们来对比一下,或许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做事情须合乎“道”的重要意义。
第一个故事是说有一个人在回家的路上刚好看到树权间的一只小小的茧子上裂开了一个小口,他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番景象,于是停下来观察。那是一只蝴蝶的茧子,一只新生的蝴蝶正在艰难地从那个小裂口中一点点地挣扎出来,很长时间过去了,蜕变似乎一点进展也没有,看起来蝴蝶似乎已经是竭尽全力了……
这位观察者实在替蝴蝶着急,他决定帮一帮它。于是他找来一把剪刀,小心翼翼地把茧子剪开,这样小蝴蝶很容易就从茧子中挣脱出来。可是,它并没有像这个帮助它的人想像的那样展翅飞翔,而是身体萎缩,翅膀也紧紧地贴在身上。这个助人为乐者期待蝴蝶的翅膀伸展起来,成为一只美丽的蝴蝶,然而,这一刻却始终没有出现。
而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寺院里。春天来了,寺院的院子里还是一片枯黄,师父让小和尚准备一些草籽。小和尚问师父什么时候撒种,师父回答说:“随时。”
P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