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国境的思考(法理学讲演录)

跨越国境的思考(法理学讲演录)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法律,理论法学,法理学,
  品牌: 朱景文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页码:30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301104057

·条形码:9787301104057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32/16开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在国内外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讲学的一个法理学讲演集,包括作者近年来出版的主要著作的自序、为他人的著作所写的他序、作者近年来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演讲或讲座、在国内学术会议上的演讲和讲座以及学术批评。本书反映了作者这些年来的学术追求,即把法理学放到一个更为宽广的背景下,进行跨越国境的思考。作者试图从比较各国处理同一类问题的不同方法的社会原因和全球的视角对法理学问题做出新的解读。

作者简介朱景文 男,1948年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副会长、国际法律哲学和社会哲学学会中国分会副会长。198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法学硕士;1987—1988年,美国夏威夷大学东西方中心访问学者;1996—1997年,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法学研究所富布赖特访问教授;1999年,荷兰莱顿大学欧洲研究中心访问教授(中欧高等教育合作项目).主要研究领域:法理学、法社会学、比较法学、法律与全球化研究。主要科研成果包括:《法的一般理论》(译著,1986年)、《比较法导论》(1992年)、《现代西方法社会学》(1994年)、《对西方法律传统的挑战——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主编,1996年)、《法理学》(主编,1999年、2004年),《比较法社会学的框架和方法——法制化、本土化和全球化》(2001年),《当代西方后现代法学》(主编,2002年),《比较法总论》(2004年),《法社会学》(主编,2005年)等。其中,

编辑推荐本书是作者十几年来在国内外参加学术会议、进行学术交流、讲学的一个法理学讲演集,包括作者近年来出版的主要著作的自序、为他人的著作所写的他序、作者近年来在国际学术会议上的演讲或讲座、在国内学术会议上的演讲和讲座以及学术批评。本书反映了作者这些年来的学术追求,即把法理学放到一个更为宽广的背景下,进行跨越国境的思考。作者试图从比较各国处理同一类问题的不同方法的社会原因和全球的视角对法理学问题做出新的解读。

目录

自序

从比较法、法社会学到比较法社会学

评美国批判法律研究运动

比较法的范围和框架

法的执行的法学模式和社会学模式

法治国家的历史演进

——国内与国际的连接

他序

我对全球化与主权的一点看法

——代序言

《法律的政治分析》序

《当代中国民事诉讼率变迁研究

——一个比较法社会学的视角》序

国际学术会议发言

两种不同的国际法律秩序及其对现代的启迪

——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和罗马的

行省制度

欧盟法的启迪

——欧盟法对东亚的意义

法治和关系:是对立还是包融?

——从韦伯的经济与法律之间关系的

理论谈起

中国立法的公众参与

中国的言论自由及其保证

人权保障的层次:国内和国际的连接

——“巴黎原则”和中国的国家人权机构

建立的有关问题

法治中的悖论

国内学术会议发言

在“法律与全球化——实践背后的理论”

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在“后现代法学与中国法制现代化”

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法学和建设的

马克思主义法学

在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研究中心举办的

“中国法治之路与法律职业共同体”

学术研讨会上的发言

尊重理论发展的自身规律

——由前苏联法学界的一场争论谈起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学术研讨会上的闭幕词

公司社会责任/生产守则对中国的影响

在国内司法中运用外国法、比较法

——美国、欧洲与中国的案例及其思考

学术评论

对朱苏力“当代中国中央与地方的分权

——重读《论十大关系》第五节”

一文的评价

对邓正来《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一文的评价

关于比较法社会学的对话

对日本法社会学会理事长、京都大学教授

棚濑孝雄《全球一体化和法的变动》

一文的评价

……[看更多目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