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教程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文学的方法论,
品牌: 曹顺庆
基本信息·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页码:312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040194600
·条形码:978704019460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比较文学教程》一方面继承了国外比较文学既有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又汲取了国内同行的新研究成果,是一部继承与创新相结合的教材。《比较文学教程》附有学习卡,学生可通过卡上的账号和密码登录高等教育出版社4A教学平台,进入网络环境中的课程学习。
作者简介曹顺庆 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重点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带头人,教育部长江学者、跨世纪优秀人才,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为中国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副会长、中国中外文论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比较文学学会会长。美国康乃尔大学、哈佛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台湾南华大学、佛光大学、淡江大学客座教授;西南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出版了《中西比较诗学》、《中外比较文论史》、《比较文学史》、《中国文化与文论》、《两汉文论译注》、《中国古代文论话语》、《中外文学跨文化比较》、《比较文学论》、《比较文学学》等著作2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编辑推荐《比较文学教程》是以大学中文系本科生为主要对象的高等学校比较文学课程教材。
目录
绪论(1)
小引无所不在的比较(1)
第一节 比较文学的名称与实质(5)
第二节 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可比性(22)
第三节 比较文学的基本特征与四大研究领域(34)
第一章 实证性影响研究(61)
第一节 流传学(62)
一、流传学的定义、渊源和发展(62)
二、流传学的实证性特征、研究范围及类型(67)
三、流传学研究的模式和实例分析(71)
第二节 渊源学(76)
一、渊源学的定义和特征(76)
二、从影响方式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80)
三、从影响发送者的角度来看渊源学的研究方式(85)
第三节 媒介学(89)
一、媒介学的理论与方法(90)
二、媒介学中的译者和翻译(94)
第二章 变异研究(97)
第一节 文化过滤与文学误读(98)
一、文化过滤(98)
二、文学误读(105)
第二节 译介学(108)
一、译介学的兴起(109)
二、译介学的研究范畴(112)
三、理论前沿与发展前景(119)
第三节 形象学(121)
一、形象学的定义和特点(122)
二、形象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126)
三、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及前景(131)
第四节 接受学(137)
一、比较文学接受学的定义及其学科渊源(137)
二、比较文学接受学与接受理论、影响研究(139)
三、比较文学接受学的研究内容及方法(142)
四、比较文学接受学对传统l:g较文学学科理论的突破与创新(145)
第五节 文学的他国化研究(146)
一、文学他国化的定义和特点(147)
二、文学他国化的现实性和可能性(148)
三、文学他国化研究中必须注意的问题(152)
四、文学他国化研究的意义(155)
第三章 平行研究(157)
第一节 类型学(158)
一、类型学的定义与兴起(158)
二、类型学的基本研究内容(159)
三、跨文明语境下类型学研究的问题与前景(165)
第二节 主题学(169)
一、主题学的定义和发展(170)
二、主题学研究范畴(175)
三、主题学研究的分类(179)
第三节 文体学(181)
一、文体学的定义和发展(1 81)
二、文体分类比较及缺类研究(183)
三、文体的平行研究(189)
四、文体的影响研究(195)
第四节 跨学科研究(199)
一、跨学科研究的历史回顾(199)
二、跨学科研究的内涵(203)
三、跨学科研究对话的途径(209)
第四章 总体文学研究(213)
第一节 从西方中心的“总体文学”研究到跨文明的“总体文学”研究(214)
一、西方中心的总体文学研究(214)
二、跨文明的总体文学研究(221)
三、总体文学研究实例分析(226)
第二节 跨文明异质性对比和互补研究(231)
一、异质性的界定及其学术意义(231)
二、跨文明研究中的异质性对比与文化寻根(235)
三、文学的跨文明互补与融会(240)
第三节 跨文明阐发研究(247)
一、跨文明阐发研究范式的形成及其学术功能(247)
二、跨文明阐发研究的具体内涵和主要研究方式(2鹃)
三、跨文明阐发研究应遵循的原则(259)
第四节 跨文明对话研究(262)
一、跨文明对话研究的定义与特征(262)
二、跨文明对话研究的主要方式(265)
第五节 比较诗学(277)
一、诗学和比较诗学(277)
二、比较诗学的兴起和发展(281)
三、跨文明的比较诗学研究方法(284)
第六节 文学人类学(291)
一、文学人类学的定义及其源流(291)
二、文学人类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296)
附录(306)
主要参考书目(306)
后记(319)
……[看更多目录]
文摘流传学就是从给予影响的放送者出发,去研究作为终点的接受的情况,包括文学流派、文艺潮流、作家及文本等在他国的际遇、影响及被接受的情况。
按传统观念划分,流传学属于影响研究范畴。它的产生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原因。从西方文化的整体格局来看,欧洲各国在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历来密切相关,就大规模的文学交流而言至少有三次:文艺复兴,启蒙运动,浪漫主义运动,特别是对比较文学的发展推波助澜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促使文学批评界悄然兴起一种新的比较文学思想。它主要秉承歌德提出的“世界文学”理念,同时又接受了法国浪漫主义先驱史达尔夫人的某些观点,表现出注重文学发展和社会状况之间的相互关系,要求用历史比较方法代替古典主义的纯文学批评等特征。这引发了当时文学批评与文学创作的一股新风气,例如法国浪漫派强烈反对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主张文学超越国界,颇为注意文学的国际性,而且注重探索作者的环境、性格以及不同作者与作品之间的影响关系;同时强调描写异国风光,表现异国情调,重视搜集中世纪故事和民间文学作品,这不仅促进了民俗学的兴旺发达,也拓展了比较文学的研究领域。又如德国的格林兄弟搜集、整理了《儿童与家庭童话集》(《格林童话》),运用历史比较的方法研究欧洲的民间故事,探索它们共同的神话源头,还对诸如唐璜、浮士德等典型人物在各国间的流传、假借、变形进行了比较研究。这些研究在方法上给比较文学以启示,其中一些成为比较文学中“流传学”、“渊源学”、“主题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日本比较文学学者大塚幸男指出的那样:“18世纪至19世纪初期掀起的浪漫主义潮流,因其国际特征的缘由,形成了即便是研究一国文学之际,也不能无视它同外国文学关系的风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