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通释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道家哲学,老子,
品牌: 王强
基本信息·出版社:昆仑出版社
·页码:317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0040837X
·条形码:9787800408373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道德经通释》按照《道德经》的顺序,逐篇逐段、逐字逐句地进行了阐释。在阐释的同时,在尽可能详尽地梳理前人观点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新理解。如对“名”和“道”等一些基本概念都进行了全新的解释。该书既是全文《道德经》的学术读本,也是前人研究《道德经》的种种观点的汇编,还是颇有见地的学术专著。
作者简介王强,1959年2月生于北京。1982年1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巍晋南北朝隋唐文学专业_在读博士生。主要著作有:《中国书法导论》(1992),《中国人的忌讳》(1997),《宋词说略》(1998),《中国古代公文选注》(2002),《老子道德经新研》(2002),《唐宋词讲录》(2003),《中国传统文化精神》(2004)等。
编辑推荐一部"道德经",实际上就是一部"得道经"。《道德经通释》的写作特别是对《道德经》八十一章的解说,都是采用先抄录原文,再作题解,然后注诠,最后直译成白话文。
《老子》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呢?有说它是言哲思的,有说它是言治术的,有说它是言兵事的,于此我不敢说是还是不是,我只能说我的一己之见。我以为它是说了个“大道理”,是什么大道理呢?是如何“得道”的大道理。所以我说一部《道德经》就是“得道经”。进而言之,我以为《老子》是一部讲何为真生命的书,是讲如何修为一个真身、建构一个真世界的书。生命之活动不能离开生命的本然之“有”,也就是不能离开真实之“有”,这才是“真身”,才是“真生命”。而宇宙世界间的万物原本是都应该享有此一己之“真实之有”的,万物各自享有其一己之“真实之有”而互不侵犯,则天下万物与人才会享有一共存而和谐的世界。此所谓“真世界”。而如何修为一己之“真生命”,如何建构物物各享其“真实之有”而又互不侵犯的“真世界”,就应得道而合道而守道。
老子书真是一部大智慧的书,是一部去蔽存真的书,吾人真应好好地读。
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一章
附录:《“名”字本义考》
二章
……
二十一章
附录:《说“道”“德”》
二十二章
……
八十一章
本书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读老子书,人或以为很难,那么怎么才能读懂呢?以我之体会,就是多读它几遍,而且,读老子书,当用心去读,用身体去读,方可会得一些微妙处。若只用眼读,只用逻辑读,则失掉大半,或易度入隘巷。
老子其人若何?我不敢说,我只相信他是一位先秦的智者。他和孔家墨家的想法不同,说法也不同。墨家的思想后来式微了,孔家的被捧上天,被神化了,也就多少失了真。老子,也没上天,也没入地,却天长地久、生生不已地影响着中国人,晚近也影响了外国人。据说,世界上各种语言都至少有一种《道德经》的译本。
老子到底姓甚名谁?是叫老聃,
文摘书摘
《老子》五千言,首章开宗明义者何?“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点到“常道”,点到“常名”。《老子》一书,关心的“道”是“常道”;关心的“名”是“常名”。“道”是宇宙的根本大法;“名”是世界的器物总称。(见本章所附对“名”字的考证。)“道”是“法”,“名”是“器”。有“道”则可以约“名”,有“名”则可以显“道”。“道”与“名”之间有个“德”,“道”因“德”而使“名”(器)立;“名”(器)因“德”而使“道”现。“名”因显“道”而为“常名”,不因“可名”而为“常名”;“道”因立“名”而为“常道”,不因“可道”而为“常道”。
所谓“常”,恒常也,不变也。这恒常的、不变的“道”与“名”是什么?说不明,道不白,但有一点可以认定:可以说出的(“可道”),或者已经说出的、正在说着的那个“道”,不是“常道”;可以命名的(“可名”),或者已经命名的、正在命名着的那个“名”,不是“常名”。
河上公注《老子》的影宋本在这一章标题为“体道”,虽非河上公原题,但似颇合此章意旨。若“体道”,“体”老子所说之“道”(“常道”),则必先明常俗之言所说的“道”,非“常道”;常俗之言能命名之“名”,非“常名”。体道、悟道、明道,自不可以已有之论道的说法(包括“言”与“文”)为梯航。以那个“说法”为准则为中心,就永远也不知“道”为何物。依着那固有的、现成的说话方式去谈“道”,受制于那世人都认定的惟一的语言形式去思“道”,那么,越“谈”,那个“道”就越假;越“思”,那个“道”就越远。
体“道”,不能被“语言”所左右,“语言”在这里不是“中心”。消解“语言中心”,乃是体道之根本原则,不摆脱固有的语言权力之统治,则永远不能明道体道。
“道”不可“言”,很难“言”;“体道”,尚可言,所以在这里开宗明义,明确体道之原则。《老子》一书,可以说更主要的不是让人知道什么是“道体”,而是让人知道怎样能“体道”。“体道”是第一位的,也就是“道用”是第一位的。所以一部“道德经”,说到底,未若叫“得道经”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一句的句读历来有争议,是断为“无,名……;有,名……。”还是断为“无名,……;有名,……。”其实如何断法,均无大碍,因不管怎样断,主要还是说“无”与“有”的问题,故争之无益。
王安石首先在其《老子注》中于“无”与“有”处断句,以前皆以“无名”“有名”
……[看更多书摘]
后记写这本书,始于1996年在韩国釜山教书时,初,未敢注《老子》,总觉得不敢碰它,是一种敬畏。在釜山教书之余,读着三本书,一是苏子由的《老子解》,一是吴澄的《道德真经注》,一是魏源的《老子本义》。其间也读其它相关于《老子》的书,但以这三本略觉说得好。所以在本书中引用此三家观点的地方居多。在釜山时於~家华侨开的书店里购得台湾学者吴怡先生的《老子解义》,读了觉得很通澈,亦颇觉与我对老子书的认识拍合,所以在本书中,吴先生的观点与讲解多所引入。我那时写书,愿意用“六经注我”法,所以征引者甚多,原则是韩非那话:“必借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