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上下(美术考古文萃)
分類: 图书,艺术,综合,
品牌: 张朋川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页码:32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0713383X
·条形码:978780713383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张朋川是集美术家、考古家于一身的美术考古专家。张道一先生对他的考古研究作过中肯的评价:“张朋川先生,早年学美术,以后转向考古,或者说他游于两个学科之间,当然兼有两者之长。研究中国的历史,如何将考古发现的珍贵文物充实美术史的研究,再将美术史中遇到的问题借助考古学加以解释,他是取得丰富之经验的。”
《黄土上下》是张朋川长年从事美术考古的研究文章的结集,他运用了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美术进行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尤其对原始艺术、汉晋壁画、陶瓷艺术、中国书画样式起源等方面的课题有言之有物的深入的研究,并对美术考古学、美术史学、设计艺术学的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张朋川,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考古和中国设计艺术史研究。长期从事美术考古工作和中国艺术史研究。主持过秦安大地湾等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件;主持和参加了嘉峪关、酒泉等地魏晋壁画墓和甘肃古代岩画的考古工作。多项美术考古成果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一些环节的空白。对中国古陶器有较高的鉴定水平,任国家文物局西北四省一级文物鉴定组专家。本书是张朋川长年从事美术考古的研究文章的结集,书中他运用了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美术作了多方面探讨,不乏精辟独到的见解。
作者简介1942年生。
江苏常州人。
1960年中央美院附中毕业.
1965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壁画专业毕业。
1965年至2000年,在甘肃省博物馆工作,任研究员、副馆长。
曾参加武威、嘉峪关、酒泉等地汉晋十六国壁画墓的美术考古工作,参加嘉峪关、泾原等地古代少数民族岩画的考察工作,参加兰州、景泰、广河、玉门等地远古文化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主持秦安大地湾、王家阴洼等遗址的田野考古工作。
1996年被国家文物局任命为西北地区馆藏一级文物鉴定组专家。
自2000年起,任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设计艺术研究所所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理论委员会常务理事。
出版有《中国彩陶图谱》(获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奖金奖)、《中国汉代木雕艺术》(获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三等奖)、《黄河彩陶》、《瓷绘霓裳》、《马家窑文化彩陶瑰宝新赏》、《嘉峪关魏晋墓室壁画》、《甘肃彩陶大全》等专著,发表论文80余篇。
编辑推荐张朋川是集美术家、考古家于一身的美术考古专家。张道一先生对他的考古研究作过中肯的评价:“张朋川先生,早年学美术,以后转向考古,或者说他游于两个学科之间,当然兼有两者之长。研究中国的历史,如何将考古发现的珍贵文物充实美术史的研究,再将美术史中遇到的问题借助考古学加以解释,他是取得丰富之经验的。”
《黄土上下》是张朋川长年从事美术考古的研究文章的结集,他运用了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美术进行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尤其对原始艺术、汉晋壁画、陶瓷艺术、中国书画样式起源等方面的课题有言之有物的深入的研究,并对美术考古学、美术史学、设计艺术学的研究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张朋川,苏州大学艺术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美术考古和中国设计艺术史研究。长期从事美术考古工作和中国艺术史研究。主持过秦安大地湾等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田野考古发掘工件;主持和参加了嘉峪关、酒泉等地魏晋壁画墓和甘肃古代岩画的考古工作。多项美术考古成果填补了中国美术史一些环节的空白。对中国古陶器有较高的鉴定水平,任国家文物局西北四省一级文物鉴定组专家。本书是张朋川长年从事美术考古的研究文章的结集,书中他运用了考古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古代美术作了多方面探讨,不乏精辟独到的见解。
目录
庞薰□先生给作者的信
东南西北中上下求索(代序)
第一编 黄土上下
中国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和彩绘陶/3
大地湾遗址发掘二三事/12
迄今发现的我国最早的绘画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新石器时代彩陶和彩绘陶的艺术价值
古代中国的原始艺术十分发达,但经过近万年的漫长岁月,当时画在人体、麻织品和木器上的图纹早已荡然无存。现在大量遗留下来的彩陶及彩绘陶上的图纹都保存较好,成为研究中国原始美术的主要的实物资料。
中国彩陶和彩绘陶的产生和发展贯串于整个新石器时代,这对研究中国美术的起源和中国美术发生期的特殊的发展过程具有重要的价值。从整体来说,彩陶艺术的起源和人们的社会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彩陶的样式首先和人们的物质生活相关,出于实用的习惯和需要,总是模拟原先使用过的器皿形状和肌理纹样,在他们的臆想中,只有这样才能保持被模拟的原先使用的器皿的功能.随着实用的需要和制陶工艺的发展,陶器的造型和彩绘纹样逐渐脱离被模拟的原先使用的器皿的样式,并且根据美的法则设计出经过变化的几何形纹样,成为纯粹的精神生产的产物。
彩陶和彩绘陶上还有许多寓意深奥的仿生性的动物纹样和人格化的动物纹样。如半坡类型彩陶以鱼纹为主要花纹,并且出现了鱼和人面相寓合的奇特纹样,这类纹样被认为是图腾纹样。图腾是以动物等超人的物类作为氏族的始祖,是从精神方面强调氏族成员的血缘关系,图腾纹样则成为氏族共同体的艺术表现。因此,彩陶上的图腾纹样从起始就是精神生产的产物。在关中地区半坡类型的彩陶上还有鱼和鸟头、人面相寓合的纹样,鸟纹是庙底沟类型彩陶的主要花纹,被认为是庙底沟部族的图腾纹样之一。在半坡和庙底沟类型相邻地区彩陶上出现的这种奇特的复合纹样,乃是在相邻地区以鱼类为图腾和以鸟类为图腾的部族相融合而在彩陶图案上的反映,这种现象正是在不同部族结成部落联盟时出现的。由于“族”的范围不断扩大,作为表现单一氏族的写实的某一种类具体的动物纹样,已不能表现包容更广的部落联盟的远为复杂的内涵,因此,必须设计出示意性的复合纹样。因此,从彩陶和彩绘陶的图案纹样来看,不论是自然形或几何形的纹样都经过了从具象到意象的发展过程。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会聚的共同体,从不同远古文化彩陶的相互影响和复杂的复合纹样的发展,反映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特殊的形成过程,这也决定了中国美术走上意象表现之路。
彩陶和彩绘陶的图案主要采取动的形态和格式,花纹也多以弧线、弧形和圆点构成,在动的格式中充分舒展,具有流畅优美的风格。中国彩陶常采用以点(圆)定位的方法,从图案定位点的各方都能延伸出纹样,在最小的制约下获得充分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