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小学4年级语文(上册)(新课程语文名师同步教学设计丛书)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小学,四年级,语文,
品牌: 裴海安
基本信息·出版社:山西教育出版社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44031845
·条形码:9787544031844
·包装版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小学生
·丛书名:新课程语文名师同步教学设计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小学4年级语文》(上册)是《新课程语文名师同步教学设计丛书》中的一册,“教学设计”在西方是20世纪50年代起步的,至60年代才进入发展时期。其时,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体现为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为达成预期目标服务。至90年代,则因认识论的进化所产生的各种创新性的和令人激动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新兴趣等等,更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无数的、强有力的选择方法。教学设计空前关注以学习者为中心、互动和鼓励性的活动,致力于满足个人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并越来越注重新的评价理念(如对元认知的评价、对实践和反馈的评价等)的运用。所有这些关于教学设计的发展轨迹,对于正确解读《新课程语文名师同步教学设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编辑推荐由裴海安同志主编的《新课程语文名师同步教学设计丛书》大功告成,即将付梓。我承蒙厚爱得以先睹为快,知其梗概,实在是莫大的荣幸。这是一部由全国小语界一百多位名师联袂撰写的教学设计,其规模之大和质量之高都是空前的。其各异的设计风格和它们所体现的众多艺术流派,确实是异彩纷呈、气象万千。说它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百花园的精华浓缩、众长博采,当不以为过。《名师同步教学设计:小学4年级语文》(上册)是其中一本。
目录
序言
第一单元
1.《观潮》教学设计
2.《雅鲁藏布大峡谷》教学设计
3.《鸟的天堂》教学设计
4.《火烧云》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一》教学设计
第二单元
5.《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6.《爬山虎的脚》教学设计
7.《蟋蟀的住宅》教学设计
8.《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二》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9.《巨人的花园》教学设计
10.《幸福是什么》教学设计
11.《去年的树》教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三》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
13.《白鹅》教学设计
14.《白公鹅》教学设计
15.《猫》教学设计
16.《母鸡》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四》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17.《长城》教学设计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19.《秦兵马俑》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五》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
20.《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21.《搭石》教学设计
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教学设计
23.《卡罗纳》教学设计
24.《给予是快乐的》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
2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学设计
27.《乌塔》教学设计
28.《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教学设计
《语文园地七》教学设计
第八单元
29.《呼风唤雨的世纪》教学设计
30.《电脑住宅》教学设计
……
附:好课实录与片断赏析
……[看更多目录]
序言由裴海安同志主编的《新课程语文名师同步教学设计丛书》大功告成,即将付梓。我承蒙厚爱得以先睹为快,知其梗概,实在是莫大的荣幸。这是一部由全国小语界一百多位名师联袂撰写的教学设计,其规模之大和质量之高都是空前的。其各异的设计风格和它们所体现的众多艺术流派,确实是异彩纷呈、气象万千。说它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百花园的精华浓缩、众长博采,当不以为过。
“教学设计”在西方是20世纪50年代起步的,至60年代才进入发展时期。其时,教学设计的根本目的体现为创设一个有效的教学系统,为达成预期目标服务。至90年代,则因认识论的进化所产生的各种创新性的和令人激动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的新兴趣等等,更为教学设计提供了无数的、强有力的选择方法。教学设计空前关注以学习者为中心、互动和鼓励性的活动,致力于满足个人独特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并越来越注重新的评价理念(如对元认知的评价、对实践和反馈的评价等)的运用。所有这些关于教学设计的发展轨迹,对于正确解读《新课程语文名师同步教学设计》,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
虽说“教学设计”是“下课之后才能完成的故事”,但作为课堂教学的蓝图,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普遍规则。因为精彩的课堂生成,总是源于显性或隐性、直接或间接的设计之中。即使是教师一个应急的临场机智,也绝不是完全的“偶然得之”,而是基于深厚的教学功底才有的当堂的“涉笔成趣”。读读名师的教学设计,你可以感受到的是一种新的主体教学的设计理念,即把教学设计视为构建学习主体对象化活动,使教学技术和人性的、美学的元素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在他们的设计方案中,学习已不是简单的传输和接收的过程,而是始终充满了积极的意志,自觉的建构和实践,包括多向互动的意图、行为和反思变通。显然,这种主体教学的设计理念,具有更大的可调节性和灵活性,有更多的可供变通的空白。这正如王小明、胡谊在《对专家教师与新手的比较》一文中所认为的“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而新教师“往往依赖于课程目标,仅限于课堂中一些活动或一些已知的课程知识”,他们“不能预测计划执行时的情况,因为他们往往更多地想到自己做什么,而不知道学生将要做什么”(《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6年第3期)。
文摘第一单元
1.《观潮》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过程要时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意识。教师要教会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表现自我,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教学目标]
1.使得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与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3.学会本课的生字生词,理解新词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提高学生品味词句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录像带、课文朗读磁带。
2.学生准备:查阅有关钱塘江及钱塘潮的文字资料、图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