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儒家哲学,孔子,
品牌: 孔丘
基本信息·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页码:398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01588169
·条形码:9787801588166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练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编排上,《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作者简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是儒家思想千年经典绝学。
编辑推荐《论语》是一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书,至圣先师的谆谆教诲,立身处世的道德规范。你有四大理由典藏《论语》,一是四书之首:妇孺皆知的国学经典,曾是每个中国人的必读之书。二是为人之道:正心修身就能为人师、为世范。三是处世良方:和为贵,不偏不倚善于把握处世之度。四是通俗易懂:准确通俗的阐述,适合大众阅读的完全读本。《论语》编者对原著进行了详细地解析,引用了历代学者对《论语》的评论和研究成果,并用现代的眼光进行有实际意义的阐释,相信定能给读者以警醒和启迪。
目录
从《论语》开始
前言
学而
为政
八佾
里仁
公冶长
雍也
述而
泰伯
子罕
乡党
先进
颜渊
子路
宪问
卫灵公
季氏
阳货
微子
子张
尧日
参考书目
……[看更多目录]
序言《伦语》以语录体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是中国儒家文化的本源,被儒家学派尊奉为圭臬。自西汉以来,《论语》所表述的孔子学说,迅速传播,其影响遍及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教育、伦理道德等各个领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标志。有关i论语i章句的注疏也累代不绝。注解、研究;论语;的专著,卷帙浩繁,各领千秋,形成了具有独特风貌的《论语》文化,从伦理道德、政治、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社会前进的方向。
《论语》的哲思博大精深,所阐述的内容包罗万象,富含着先哲睿智的光芒。已有的研究成果更加丰富了《论语》的思想宝库,大至治国,小至日常起居,无不深含着精警的启迪,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只是后世人们在研究《论语》的过程中,出于狭隘利益及意识的需要,画地为牢,囿于一己之门户、学派或政见,互为攻讦,武断地将《论语》划归某一学派,甚至有意无意地把《论语》导入一种神秘的、宗教式的文化。这种做法将《论语》对于大众文化的建设功能曲意掩盖或抹杀,实有损其思想的弘扬,有悖于圣哲之初衷。一些通俗的解读,又流于表面的注解,对于《论语》思想精神的把握有所偏离。还有一些人带着某种政治偏见,对《论语》肆意菲薄,进行牵强附会式的批判,以彰显自己的深刻。其实,《论语》就是论语,它是一种文化的历史,一种历史的文化,决不是哪一个人能随意否定了的。人们从各自的视角出发,体悟自然有所差异。不同的人品读i论语i自有不同的体会,不同职业的人读论语有不同的心得。但是不容否认,开卷总是有益的,《论语》经久而弥新,这也就是其传承千古的内在品质。对于《论语》我就是如此理解的,也尽力依照着去做,当然,我知道这样的境界虽穷其毕生也不易达到,但我愿不懈地努力去实践。《论语》的真谛也就在于力行,反躬求诸己。对于本书的编撰,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同时,力求有自己的理解。经过多年的努力,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终于完成了这个工作。由于编写者学识所限,必然存在种种疵斑,恳请大家指正,疑义相与析,学问共相长。心怀忐忑,因而感到有写几句话的必要。
本书的编撰体例包括原文、人物简介、译文、历代论引、札记等五个部分。旨在方便普通读者阅读,达到联系现实、学以致用、提高修养的目的。既注重可读性,又力求具有时代性。书中特设“历代论引”,以期起到经史互为佐证,帮助理解的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札记”部分,这是我们至为着力处,旨在用一句话切入主题,结合社会现实和历史发展的轨迹,以随笔式抒写,阐发述析,融编撰者的研读心得、感想及辨析于一体,以一得之见为引玉,既起到阐释的作用,又意在开启、激发读者的思考,从而达变动交流的目的,这是我们的初衷。对于《论语》的解读,历来就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解读者所处时代的社会需要服务。同时,我们也力求不背离《论语》的思想精神。国学之海,浩瀚无边。对于《论语》文化而言,《论语》常读常新,每读一遍都会有不同的受益,永远也没有明确的终点。
刘强
2005年9月9日
文摘书摘
【原文】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夫子说:“持之以恒地学习,领悟了困扰自己的疑难,有什么
能比这更令人感到喜悦的呢?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访,还有什么能比这
更令人感到快的呢?别人不理解自己,既不生气也不迁怒,这样坦荡雍容的
胸襟又有谁能不敬其为君子呢?”
【历代论引】朱子日:“人性皆善,而觉有先后,后觉者必效先觉之所
为,乃可以明善而复其初也。”又日:“及人而乐者顺而易,不知而不愠者
逆而难,故惟成德者能之,然德之所以成,亦日学之正、习之熟、说之深而
不已焉耳。”
程子日:“习,重习也,时复思绎,浃洽于中,则说也。”又日:“学
者,将以行之也。时习之,则所学者在我,故说。”又日:“以善及人,而
信从者众,故可乐。”又日:“说在心。乐主发散在外。”又日:“虽乐于
及人,不见是而无闷,乃所谓君子。乐由说而后得,非乐不足以语君子。”
谢氏日:“时习者,无时而不习。”
尹氏日:“学在己,知不知在人,何愠之有!”
【札记】学贵养德
人的一生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年轻时期,单纯稚真,以学为乐,
重在“学”与“习”;中年时期,任重道远,求其友声,“悦”其“来”;
老年时期:饱经沧桑,平和中正,宠辱不惊,“喜”与“愠”不形于色。固
知需学,德也需学。非学无以广才,非学无以养德。
经历了岁月的砥砺,会得到岁月很多珍贵的馈赠,只是在于自己善于学
习。“学而时习之”,就是如此,这是一个永远的过程,学无止境,人不可
一日无学,也不可能一日无惑。有惑必须求得解答,释疑解惑在于学习。运
用自己的学识解决面临的问题,并取得预期的效果,求得进境,会情不自禁
地感到高兴,这就是学习乐趣之所在。
人之为学,既有同道,也必有异趣,有朋自远方来,慕其名敬其德,自
然喜形于色。
君子就在于胸襟、气度。有德之人,别人是否知道或理解,无损于其德
行的修养。之所以“人不知”,也反衬出其德行修养未能达到一定的境界,
更需要进一步的修持,自然不能迁怒于他人。反躬自省,求诸于己,更显其
谦谦君子形象。不因为他人的好恶而影响自己的情绪,也不以自己的喜怨迁
怒于他人;不因为别人不理解自己而生气、苦恼,也不因别人对自己存有误
解而迁怒于人、产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