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纵横家,
品牌: 佚名
基本信息·出版社:蓝天出版社
·页码:282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801588142
·条形码:978780158814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鬼谷子》有四大理由典藏,一是重要的地位:两千年的谋略学巨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二实用的口才: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三精深的智慧: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谋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用。四精美的收藏:内容精辟独到,插图精美,版式新颖,实为收藏品读之首选。
媒体推荐书评
变辞利口,倾危变诈。
——唐·长孙无忌
险戾峭薄,恐为妄言,乱世难信,学者不宜道之。
——唐·柳宗元
因时适变,权事制宜,有足取者。
——宋·欧阳修
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对历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对当时外交合纵连横艺术的掌握,必然使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
——德·历史哲学家斯宾格勒
编辑推荐《鬼谷子》是一部研究古代社会政治斗争谋略与权术的经典之作,从政经商、为人处世的“旷世奇书”,谋略权术、纵横捭阖的“智慧禁果”。
目录
前言/1
鬼谷子传/1
第一章/2
第二章/4
第三章/7
第四章/ll
第一篇茧自缚 捭阖术/15
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22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27
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33
第二篇反 应术/37
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42
故知之始己,自知而后知人也/49
未见形圆以道之,既见形方以事之/56
第三篇 内楗术/61
或结以道德,或结以党友,或结以财货/66
方来应时,以合其谋,详思来楗,往应事当也/70
乃揣切时宜,从便所为,以求其变/74
得其情,乃制其术,此用可出可入,可楗可开/77
第四篇 抵嵫术/81
经起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84
可抵而匿,可抵而得/88
圣人见萌芽嵫罅,则抵之以法/94
第五篇 飞箝术/101
凡度权量能,所以征远来近/104
或称财货、琦玮、珠玉、璧帛、采色以事之/109
用之于人,则量智能/114
第六篇 忤合术/119
化转环属,各有形势/124
合于彼而离于此,计谋不两忠/127
非至圣达奥,不能御世;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131
第七篇 揣术/137
何谓量权?曰:度于大小、谋于众寡/14l
揣情者,必以其甚喜之时,往而极其欲也,其有欲也/146
感动而不知其变者,乃且错其人勿与语/150
故观蜗飞蠕动,无不有利害,可以生事美/154
第八篇 摩术/159
古之善摩者,如操钩而临深渊/163
主兵日胜者,常战于不争、不费/168
故谋莫难于周密/171
第九篇权术/175
佞言者,谀言者;博而干智/179
古人有言曰:“口可以食,不可以言”/187
帮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190
第十篇 谋术/197
变生事,事生谋,谋生计/202
夫仁人轻货,不可诱以利/205
愚者易蔽也,不肖者易惧也,贪者易诱也/208
计谋之用,公不如私,私不如结/214
第十一篇 决术/221
善其用福,恶其有患/224
有以阳德之者,有以阴贼之者/229
故夫决情定疑万事之机/237
第十二篇 符言术/243
目贵明,耳贵聪,心贵智/247
许之则防守,拒之则闭塞/252
用赏贵信,用刑贵正/258
第十三篇 转丸(佚)/263
第十四篇 肤箧(佚)/263
本经阴符七篇/263
持枢/274
在经/277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春秋时代的最后一抹余华被消磨殆尽,战国兼并的硝烟就此开始弥漫。
晋国被分之后,魏国得到了横跨今之山西及河南、河北的大量土地。魏文侯本就是个具有雄才大略的君主,得此中原大地更是如虎添翼,于是率先实行变法改革,大举兴国之事。
鬼谷子就出生在诸侯争霸时期,战国七雄中的第一强国——魏国。
鬼谷子,姓王,名诩,后因隐居于泰山脚下的鬼儿峪(即鬼谷)而被尊称“鬼谷先生”。
公元前390年,人到中年的魏国大夫王错喜得贵子,便请来一位相师给儿子看相。相师出言:“非常相,非常事,非常得,非常失。”王错问相师何意,相师道:“此子相貌非常,必成非常之事;主人早年无子,40方得,故谓非常之得;非常之得,便为过孝;喜之太过,必有大失,此谓中和。”
王诩3岁时,其母因病不治而亡,这便是相师所说的大得之后的大失吧。自此,王错便更加爱怜这幼年丧母的儿子。
王错是魏国重臣,经常伴君左右,因此练就了一套巧妙的进退之策,而且经常请大臣们到府中谈诗论文、商议国政,共同研讨敬上驭下的计策。幼时的王诩经受父亲的熏陶,自少年时代起就对政治勾斗、智谋权术兴趣颇浓。
一天,王错又邀请同朝的官员把酒议事,这次议的焦点是一个叫吴起的人,王诩听出父亲与此人政见不和。
待宾客离去之后,王诩问父亲:“吴起何许人也?”
父亲说道:“吴起乃卫国的富家子弟,爱好兵法,曾跟曾参学习儒术。此人无情无义,不忠不孝,为人飞扬跋扈,盛气凌人。若留在魏国,必生祸患。”
聪明的王诩看出父亲对吴起成见很深。后来,王诩逐渐得知,吴起是一个通晓兵法的军事奇才。魏文侯见吴起文才武略,便用他协助李悝变法。吴起加大变法力度,威胁到一些世袭贵族大夫的利益,所以才会引起王错等人的排挤。
公元前385年,魏文侯、李悝相继辞世,武侯选任新相,谁知选中的恰恰是吴起认为无德无能的商文。商文得到王错等人的支持,夺取了相权。自此,吴起与王错之间的派别之争愈加白热化。
王诩当时年纪虽小,但对于这些政事却是十分关注,他明白父亲与吴起已经没有化干戈为玉帛的可能,他们的分歧永远也难以弥合了。
15岁之前的王诩,就在这样的政治纵横、权势之争下成长。此时的他已经不再是懵懂无知的少年,不管天文地理、占卜星象,他都已经涉猎其中,其中最感兴趣的是当时儒家承传的《周易》,因而事物阴阳变化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