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庄子(家庭书架)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道家哲学,老子,
品牌: 李耳
基本信息·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页码:383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200065099
·条形码:978720006509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丛书名:家庭书架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通观《老子》全篇,洋洋五千言全用韵文写成,多有对偶,以古音读之,大致合韵,今音读来亦有诗歌之节奏韵味。细细品读,却又不得不感叹其文字简约而意境深远。
在写作上,庄子以“寓言”、“重言”和“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文风恣肆汪洋、意出尘外,论说诡谲神秘、奇妙瑰丽,篇篇都成为先秦散文的典范,被鲁迅先生叹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因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学说有一脉相承性,故二人被后世并称为“老庄”。本书将《老子》和《庄子》辑录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先秦道家思想的传承和沿袭。
《老子》又名《道德经》,是道家的主要经典著作之一,被梁启超誉为“道家最精要之书”。作者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末期楚国苦县(今鹿邑县)人,被后世称为老子,曾做过周朝管理图书的史官,后因不满于当时动荡变革的社会现实而悄然隐退,不知所终。
《庄子》又称《南华经》,被誉为先秦最有文采的哲学著作。作者庄子,名周,战国时期睢阳蒙县人,曾做过漆园吏,后厌恶仕途,隐居著述。书成后,共五十二篇,后散逸,只剩得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全书以内篇为核心,其中的《齐物论》、《逍遥游》和《大宗师》等集中反映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编辑推荐通观《老子》全篇,洋洋五千言全用韵文写成,多有对偶,以古音读之,大致合韵,今音读来亦有诗歌之节奏韵味。细细品读,却又不得不感叹其文字简约而意境深远。
在写作上,庄子以“寓言”、“重言”和“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文风恣肆汪洋、意出尘外,论说诡谲神秘、奇妙瑰丽,篇篇都成为先秦散文的典范,被鲁迅先生叹为“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
因庄子的思想和老子的学说有一脉相承性,故二人被后世并称为“老庄”。本书将《老子》和《庄子》辑录在一起,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感受到先秦道家思想的传承和沿袭。
目录
老子·道经
一章
二章
三章
四章
五章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二章
【释题】
世间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在中国历史上,老子第一个明确表述了对立的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有趣的是,老子认为美转化为恶,善转化为不善的条件,竟然是“天下皆知”!看似荒唐,实则饱含对社会现实的深入观察。美与善,一旦离开了真,被假造出来,就会走向自己的反面。这种事例难道必须到春秋时代去寻找吗?
老子开出了一个药方:“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功成而不居”。显然是想要给那些侯王贵族治病的。但这种顺其自然的处世态度,无疑对任何人改善人际关系,增进身体健康,都是有益的。
这一章,河上公本标题为“养育”,似乎有点题不对文。
【译文】
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美好的事物是怎样成为美好的,那么丑陋的东西就出现了;如果天下人都知道了善良的事物是怎样成为善良的,那么不善良的东西就出现了。所以,实有与虚无相互滋生,艰难与容易相互完成,修长与短绌相互比较而显现,尊高与卑下相互倚靠而存在,单音与回声相互和谐而成乐曲,先进与落后相互追随而成队列。因此圣人遵循无为的方针,实行无言的教化。万物在他的王国里滋生成长,他却不发号施令;他养育了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做出了成绩,而不凭恃这个达到利己的目的;成就了功业,却不身居高位。正是因为不自以为有功,所以才永远也不会遭到废弃。
【注释】
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
河上公:自扬己美,使显彰也。
②斯恶已
河上公:有危亡也。
③皆知善之为善
河上公:有功名也。
魏源:刘骥本此句上亦有“天下”字。
④斯不善已
河上公:人所争也。
王弼:美者,人心之所进乐也;恶者,人心之所恶疾也。美恶犹喜怒也,善不善犹是非也。喜怒同根,是非同门,故不可得而偏举也。
⑤故有无相生
河上公:见有而为无也。
魏源:顾欢及龙兴碑本无“故”字。傅奕本六“相”字上并有“之”字。
⑥难易相成
河上公:见难而为易也。
⑦长短相形
河上公:见短而为长也。
魏源:王弼本“形“作“较”,与“倾”韵不协。
⑧高下相倾
河上公:见高而为下也。
⑨音声相和
河上公:上唱下必和也。
⑩前后相随
河上公:上行下必随也。
王弼:此六者皆陈自然不可偏举之明数也。
11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