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美国大学(增订本)
分類: 图书,教育,高等教育,世界各国高等教育概况,
品牌: 程星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327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100049512
·条形码:9787100049511
·包装版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细读美国大学(增订本)》作者亦庄亦谐的描述,将你带进了一个哲学的思考境界。美国大学管理,高深莫测。《细读美国大学(增订本)》犹如开启了美国大学管理的一扇窗户,使我们窥见了大学管理者的智慧和尴尬、管理政治的奥妙和玄机、不同群体在大学中的利益摩擦、大学的理念与日益商业化的市侩之间的冲突。 《细读美国大学(增订本)》也是一位先行者留给后来者的人生指南,从求学读书拿学位的每一个细节,从维持生计打工遭冷眼观人间万象,从立志奋斗寻找工作到处理人际关系,你都可以找到生涯规划的案例。总体上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使我们认识了比较真实的美国大学;而且,这不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语言风趣幽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具有广泛的读者面,尤其是对于准备去美国留学的青年学子,更是值得一读。
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院助理院长,在美国大学里既有教学经历,也有行政管理经验,《细读美国大学(增订本)》是作者多年对美国大学运行机制的观察、研究及亲身体验的文字表述,对国人真正了解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学生及研究生培养、大学与政府及家长关系等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书中的一篇篇短文,折射出作者阅历的广泛、人情世故的练达、对真的孜孜追求、对善的渴望。
作者简介程星,英美文学硕士和高等教育管理学博士。过去十五年来一直在美国各类大学担任高校管理、研究与教学工作,任职单位包括科罗拉多州政府的社区学院系统办公室、加州大学、纽约市立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等。现任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院(哥伦比亚学院和工程学院)助理院长,同时在哥伦比亚学院任兼职教授。
媒体推荐这本书由程星博士来撰写是再恰当不过,因为他是美国大学教育的真正的“圈内人”。他有多年任职美国各类大学以及横跨学术、教学及管理工作的独特经历和视角,又有曾作为一个莘莘学子他乡求学的个中滋味和感悟。娓娓倾谈之间,宛如儒雅的学长,引领你走进看似神秘纷繁的美国大学体系。他带你来到大学校园,与教授和同学寒喧,参加课堂讨论,坐在教务长的会议室,去看校际的橄榄球比赛,参加校友聚会——全方位真真切切地来帮你解读美国大学教育的缘起和精髓。
——赵春梅,美国卡耐基教育促进基金会研究学者
本书作者亦庄亦谐的描述,将你带进了一个哲学的思考境界。美国大学管理,高深莫测。本书犹如开启了美国大学管理的一扇窗户,使我们窥见了大学管理者的智慧和尴尬、管理政治的奥妙和玄机、不同群体在大学中的利益摩擦、大学的理念与日益商业化的市侩之间的冲突。本书也是一位先行者留给后来者的人生指南,从求学读书拿学位的每一个细节,从维持生计打工遭冷眼观人间万象,从立志奋斗寻找工作到处理人际关系,你都可以找到生涯规划的案例。
——洪成文,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总体上说,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使我们认识了比较真实的美国大学;而且,这不是一本纯粹的学术著作,语言风趣幽默,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具有广泛的读者面,尤其是对于准备去美国留学的青年学子,更是值得一读。
——陶家柳,江两师范大学新闻信息中心
程星好像是上海人或是苏州人,因此文章写得比较温文尔雅,没有挥舞大棒,说的基本上是自己在美国高校求学、教学和从事管理工作的感受。这一点真是令读者满意,现在好多书籍都是以很强悍的口气去强迫读者同意作者观点。
——网友评论,来源:BBS水木清华站
编辑推荐作者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院助理院长,在美国大学里既有教学经历,也有行政管理经验,本书是作者多年对美国大学运行机制的观察、研究及亲身体验的文字表述,对国人真正了解美国的高等教育体制、大学生及研究生培养、大学与政府及家长关系等有较好的参考价值。书中的一篇篇短文,折射出作者阅历的广泛、人情世故的练达、对真的孜孜追求、对善的渴望。
目录
题记
第一辑 “书”海拾零
从美国的“高考”说起
民主社会中的贵族
常青藤的光环
“仓储式”的公立大学
“自由教育”
教授就是大学
大学的用人之道
为大学排名
评估大学春秋
大学里的民主
学术自由的代价
师生之间
网上的莎士比亚
第二辑 就事论事
师道之难
言论自由与“政治上的正确性”
大学校长的言论(不)自由
淘气、传统、淘气的传统
记忆的编码
没有落地的靴子
从知道分子到知识分子
大学不可承受之重
管理时尚与大学的效率
华尔街上的大学
浮想联翩说歧视
第三辑 人在“书”中
体验象牙之塔
来美国学什么?
自费生、公费生
宗教休克
留学打工记事
给教授打分写评语
当一回“钦差大臣”
附录
美国大学的分类与美新杂志的排名
美国高校的认证
哥伦比亚大学的核心课程
平等权利法案与美国大学招生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我和程星博士的相识极其偶然。2001年,我有幸到哥伦比亚大学顺访,为的是看一看哥大师范学院的红楼以及杜威和克伯屈等教育大家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其间,程星博士在哥伦比亚学院(本科生院)的办公室里接待了我。虽不能以相见恨晚来形容,却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后来,程星博士应邀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院讲学,赢得了研究生的热烈反应。至今,仍有不少学生在研讨会中不断引用程博士的观点。今天,当我正在苦思冥想,如何加强哥大和北师大的教育交流时,未曾想到程博士先将了我一军,提出要我为他的心力之作《细读美国大学》作序,受宠若惊之余,多有几分彷徨。虽婉言推辞了几次,终未能如愿。不是因为写序本身,倒是怕不能把握该书的精义,反给读者以误导。
《细读美国大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学术著作,但其价值却不在一本美国高等教育研究著作之下。这不是用逐章逐节排序而来的教科书,却是作者在美国各类大学学习、工作和生活体验的集成。虽不能与《红楼梦》一样的巨著相提并论,但不同经历的人都会有自己的解读。它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是作者的体验和观察、比较和思考,更是作者本人的心路历程。它搭起的是温馨的茶座,在这里新朋老友欢聚一起,只有诙谐的交谈和善意的嘱托,丝毫没有权威的倨傲,没有教条和说教,更见不到板着面孔大谈高等教育哲学的学究。一篇篇短文,如同一朵朵生活的浪花,折射出作者阅历的广泛、人情世故的练达、对真的孜孜追求、对善的渴望、对生活艰苦的藐视。
文摘插图:
当然,美国人对大学,特别是私立名校精神贵族的仰慕,还包含一个非常实际的因素,那就是,随着整个社会教育水准的提高,大学文凭却在贬值。三四十年前有任何大学的学士学位,就可以保证一个光明的前途与“钱途”。今天,大学毕业生在餐馆端盘子的比比皆是。因而,名牌大学的学位是事业成功的双重保险。它是你进入法学院和医学院的门票,也是你进入《财富》杂志评出的500强公司的重要条件。
还有一个更重要、却鲜为圈子外人所知的事实是,你一旦进入常青藤大学,或者是绝大多数的一流私立名校,你就进入了一个由校友组成的贵族俱乐部。这儿俱乐部有两层含义。一是校友会,这个组织不对外开放,但它们遍及世界各地。你加入俱乐部的资格便是你在该校的本科文凭。不管你毕业已经多少年,也不管你在世界的哪一个角落生活,校友会为你与母校保持联系,你亦有义务每年为母校捐款。你想进入世界一流的大公司工作,只要有你的校友在那里主政,你的机会要比任何人高得多。你的校友当了总统或政府高官,你飞黄腾达的几率就要比和你同样能干的人高出无数倍。
后记这本书的问世,纯属偶然。
20年前我在苏州大学教书时的同事、后来成为苏州大学中文系主任的宣树铮先生,2001年在纽约与同仁创办大型中文杂志《彼岸》并担任主编。记得那年暑假前宣老师来电话约我为《彼岸》写稿,被我一口回绝。我的推托既不带丝毫谦虚,也不完全是由于工作太忙。自从1980年代中期出国留学,我已经足足有十六七年没有正儿八经地用中文写过文章了。再加上后来转行高等教育管理,更是远离文学。久不闻书香,以前就不多的那么几个文学细胞在大脑里所占的空间此时已经完全被统计数字所取代。
对于我的托词宣老师不愠亦不恼。他说以前念过我写的东西,知道我的功底,让我好好考虑一下再给他答复。我的功底?什么功底?自从来到美国,中文只能在家里用来处理柴米油盐方面的信息,英文还不时地被刚上小学的女儿纠正发音,我还有什么功底呢?正好那年夏天为了孩子上学,我们在新泽西郊外买了房子,这样我每天去曼哈顿上下班就得坐三个多小时的火车。要是我信什么功的,这倒是个练练功、发发气的极好机会,可惜我又不是个雅人,全然没有这方面的雅兴。于是就在上下班的火车上开始考虑宣老师的稿约。
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我兴之所至写了六七千字,文章尚未收尾就惴惴不安地拿给宣老师过目,心想只要他说不行,我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洗手不干了。谁知宣老师还没有看完就说好,而且让我起码写出一万字,作为《彼岸》下一期的核心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