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韵通州(修订版)

古韵通州(修订版)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历史,中国史,地方史志,
  品牌: 杜宏谋

基本信息·出版社:文物出版社

·页码:369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01019606

·条形码:9787501019601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编辑推荐为纪念通州建置2200多年(通州最早建于公元前195年),让后人更好地了解通州的历史,由30名专家学者特编写《古韵通州》一书。

该书引用了上百张珍贵的历史资料照片,配以翔实的文字说明,对通州几千年来的古迹遗存、历史事件、风俗民情、民间文化作了详细的记载说明,第一次全面讲述了通州的历史,堪称通州的历史百科全书,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其中,反映当年运河码头漕运的《潞河督运图》更是第一次与世人见面,该图的原件现存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目录

序言

通州回眸

通州区的历史沿革

运河千古代通州

漫话通州城池

新华大街今昔谈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通州是北京的东大门,北运河的起点,在历史上曾经足仓储漕运

的重地,江南、塞北物资交流的枢纽,素有“一京、二卫、三通州”的

美誉。

通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据《光绪通州志》记载,相传远在颛项、帝喾时代,这里属畿内

地;尧、舜、夏、商、周时期,分别为冀州、幽州、燕所辖;秦朝隶属

渔阳郡;到了西汉才正式设县建治。由于有文字可考,所以本文以西汉

作:为通州历史沿革的起点。当然,早在设县建治以前遥远的年代,我们

的祖先就已经在这里繁衍生息,用勤劳的双手开拓着这片美丽富饶的土

地,为子孙后代奠定了良好的基业。

自西汉设县建治至今两千多年的岁月里,通州名称屡经更迭,治所

几番迁徙,隶属关系变化频繁,行政区域时有增减,建置等级有升有

降,构成一部极为错综复杂的建置沿革史。

《汉书》与《资治通鉴》等史籍都有记载:西汉在这里设路县,路

县就是通州最早的名称。据考证当时路县的治所,在今潞城镇占城村,

隶属渔阳郡。

王莽篡汉称“新”,改360个县为“亭”,路县改称通路亭,属通

路郡。

东汉建武元年(公元25年),光武帝刘秀遣耿弁吴汉破五幡、铜马

于潞河之上,大获全胜。因路县濒临潞水,乃将路字加水旁改为潞县,

县从水名,以纪战绩,并为渔阳郡治所所在。此后在很长的时间里,使

羽潞县这个名称,并且与潞水休戚相关,兴衰与共。参照文献,并经专

家实地考察、推断,大约在东汉初期,潞县治所迁往今三河市燕郊镇西

南的城子村西瓦渣地。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潞县隶属冀州,后改

属幽州广阳郡。后又恢复渔阳郡,潞县隶属之。

三国期间,潞县是魏国的领地,隶属幽州的燕国。

晋朝,因袭旧制,仍属幽州的燕国。

到了五胡十六国期间,各族分建方隅,互相攻伐,此灭彼兴,各国

领域变化错综复杂,彼时潞县先后归属羯族的后赵、鲜卑族的前燕、氐

族的前秦、鲜卑族的后燕、汉族的北燕等。

南北朝时期,初属北魏的渔阳郡,后改属潞郡,并为潞郡治所所

在。据《日下旧闻考》记载:于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公元446年)曾废

平谷、安乐二县,并入潞县。北魏孝武帝永熙三年(公元534年),元

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潞县属东魏;天保元年(公元55()年)东魏被高

洋所篡,建北齐,潞县为北齐属地,废潞郡,隶属渔阳郡,并为渔阳郡

治所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