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集解(上下)

周易集解(上下)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综合,
  品牌: 李鼎祚

基本信息·出版社:九洲图书出版公司

·页码:1110 页

·出版日期:2003年

·ISBN:7801148517

·条形码:978780114851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套装数量:2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在《易》学史上,李鼎祚《周易集解》一书占据着重要位置。它远承汉《易》,近绍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疏,后启宋明《易》学,更是清儒研究汉《易》的凭借,于义理与象数《易》学均有参考价值。李鼎祚在《易》学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书籍的散佚,时代的变迁,其纂集之功更受人重视。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对李鼎祚作与《周易集解》作深入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遗憾的是,人们认同了他保存古文献的功绩,却并未过多地对其人其书加以深入研究,如朱伯昆《易学哲学史》、廖明春等《周易研究史》均只略略言及,与其他《易》学家及其著作相比,实在简略得很。最近,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许维萍撰写《李鼎祚(周易集解略论)一文,已初步填补了这一缺憾。许氏在试图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同时,却也难免顾此失彼。笔者在研究巴蜀《易》学发展史时。

编辑推荐在《易》学史上,李鼎祚《周易集解》一书占据着重要位置。它远承汉《易》,近绍王弼、韩康伯注、孔颖达疏,后启宋明《易》学,更是清儒研究汉《易》的凭借,于义理与象数《易》学均有参考价值。李鼎祚在《易》学上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由于书籍的散佚,时代的变迁,其纂集之功更受人重视。无论从哪一方面看,对李鼎祚作与《周易集解》作深入研究都是十分必要的。遗憾的是,人们认同了他保存古文献的功绩,却并未过多地对其人其书加以深入研究,如朱伯昆《易学哲学史》、廖明春等《周易研究史》均只略略言及,与其他《易》学家及其著作相比,实在简略得很。最近,台湾东吴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博士许维萍撰写《李鼎祚(周易集解略论)一文,已初步填补了这一缺憾。许氏在试图解决一些基本问题的同时,却也难免顾此失彼。笔者在研究巴蜀《易》学发展史时。

目录

缘起

点校凡例

疏凡例

诸家说易凡例

卦气

……[看更多目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