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游织梦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叶渭渠
基本信息·出版社:三联书店上海分店
·页码:285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42623907
·条形码:9787542623904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周游织梦》有作者叶渭渠在湄公河畔童年少年时代的回忆,有他多次历访香江和作客日本的记录,还有更多的是作者游历美、加、英、法、意大利、梵蒂冈、瑞士、墨西哥等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乃至古玛雅文明的素描。无论是日本的以枯谈、纤细、幽玄为象征的枯山水,还是美国的壮伟、巨大和艳丽的大峡谷,以及加拿大的大瀑布;无论是英国的白金汉宫和法国卢浮宫及凡尔赛宫的辉煌,还是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高岭雄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及的古老文明、威尼斯水乡等等,虽然它们代表着不同的人文景观,反映东方与西方两种审美和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然而,它们都是我心灵深处的亲切风景,都是造主给人类创造出来的美景和文明。
作者简介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著名翻译家、日本文学研究专家。曾任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特别研究员,早稻田大学、立命馆大学客座研究员。著有《日本文学思潮史》、《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化史》等著作,并译有《雪国》、《伊豆的舞女》、《睡美人》等,主编《川端康成文集》、《大江健三郎作品集》、《东瀛艺术图库》《日本古典名著图读书系》等。
编辑推荐《周游织梦》作者叶渭渠,中国社会科学院教授,著名翻译家、日本文学研究专家。曾任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特别研究员,早稻田大学、立命馆大学客座研究员。著有《日本文学思潮史》、《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化史》等著作,并译有《雪国》、《伊豆的舞女》、《睡美人》等,主编《川端康成文集》、《大江健三郎作品集》、《东瀛艺术图库》《日本古典名著图读书系》等。
目录
前言伦敦行记来到了浪漫的巴黎艺术宝库卢浮宫夜游塞纳河石头交响乐——巴黎圣母院走进凡尔赛宫威尼斯宁静的水韵文化古城的魅力——访佛罗伦萨奇特的比萨斜塔永恒之城罗马夕照小城卢赛恩登阿尔卑斯山蓝蓝的天与水:地中海风光纽约之行华盛顿杂记访西点军校横越美利坚第一站——密执安湖畔的晨景草原·黑山·坏土地黄石的地热和喷泉犹他峡谷奇景奇伟的科罗拉多大峡谷走过“死亡谷”亲近自然:幽山美地旧金山见闻恬静的阿瓦隆镇夏威夷,阿罗哈的吻枫叶国之旅尼亚加拉大瀑布的壮景中南美洲,风光这边独好寻访玛雅古文明遗址嵯峨竹林与野宫风情谒紫式部故居与墓摩挲《源氏物语》的残篇断简宇治川的悲歌拾得良宽一醉梦秋来访庵舍两宫漫步茨城鹿岛行上野赏樱探觅鸥外文学遗迹小林纪念碑踏足火山灰地初秋伊豆纪行雪国的诱惑信州东山画赞历访香江湄公河畔的足迹
……[看更多目录]
序言小集终于辑成了。掩卷之余,透过书桌前的玻璃窗,映入眼帘的近处群山,已披上新绿,宣告了加州初冬的来临。因为这里的夏秋非雨季,山上的小草都干枯,呈现一片土黄色。如今经几场绵绵细雨,己是茫茫的绿,十分赏心悦目。这时节,也是我完成游记集《周游织梦》的时候了。
近来,为这部小集添写新作、修改旧作,选辑成集,身心都处于兴奋的状态中。因为这里有我在湄公河畔童年少年时代的回忆,有我多次历访香江和作客日本的记录,还有更多的是我游历美、加、英、法、意大利、梵蒂冈、瑞士、墨西哥等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乃至古玛雅文明的素描。无论是日本的以枯淡、纤细、幽玄为象征的枯山水,还是美国的壮伟、巨大和艳丽的大峡谷,以及加拿大的大瀑布;无论是英国的白金汉宫和法国卢浮宫及凡尔赛宫的辉煌,还是瑞士阿尔卑斯山的高岭雄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及比萨的古老文明、威尼斯的水乡等等,虽然它们代表着不同的人文景观,反映东方与西方两种审美和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然而,它们都是我心灵深处的亲切风景,都是造物主给人类创造出来的美景和文明。无论它们是枯淡,还是壮伟是纤细,还是巨尢是幽玄,还是艳丽,两端的对立都将永叵地共处于一个天地之间,合奏出生命的赞歌,它们都将会受到人们的珍惜和分享。
换一角度,似乎也可以说,这部集子有我稚幼的想像、有我热烈的激情、也有我冷静的沉思和苦苦的求索,其中有不如意的事,更多的是快乐的事。不过,无论是可喜的事、高兴的事,还是烦恼的事、怨恨的事,大都是情之所归,兴之所至,漫然书就,一览之余,都可投入炉中者也。
这小集子《周游织梦》是我在做学术之余,继《樱园拾叶》、((扶桑掇琐》、《雪国的诱惑》之后出版的第四本散文随笔集。有旧作,也有近期在报刊上发表过而未入集之作,但更多的是新作。现在,乌尔沁挚友策划出版一套“名家走世界”,将拙作也忝列其中,奉献给敬爱的读者,我深感荣幸。
(2001年初冬于加州旧金山湾区,2005年夏修改于北京团结湖寒士斋)
文摘书摘茨城鹿岛行 这是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我们在挚友依田熹家先生的陪同下,乘上开赴关东地区东北部茨城县鹿岛郡的列车,到鹿岛神社参观。 列车奔驰在有市镇也有村庄的路途上,透过车窗望去,日本式的木造结构房屋的红、绿、蓝各色屋顶,把大地装扮了一番。间也经过一些小小的村庄,村屋散落在初绿的林木中,又是另一番景象。我无心观赏这些景物,却倾心于与依田先生畅谈这次茨城鹿岛行的主题——日本原始神道信仰和神社的建筑艺术。依田先生是名校早稻田大学的历史学教授,学识渊博,探讨这个问题,就像如数家珍地侃侃而谈。 我们谈到原始神道举行祭祀的祭坛十分简陋,最早是在祭坛周围树立几株原木木柱即神篱,或周围用岩石围上,悬上草绳作为磐境,以标示出神域来。他举例来说,现在奈良三轮町的大神神社仍以三轮山作为神体,山形县出羽的汤殿山神社仍以巨大岩穴作为神体,而大多数祭坛是设在森林中,以树作为神体,神域是不能没有树木的。 我想,确实如此。我们从书中也读到日本原始人认为高山、巨岩、大树拥有巨大的生命力,它们的精灵是生命的象征,便产生了对它们的精灵的信仰。所以原初日本祭祀的地方,没有修建社殿,更没有特定的偶像。只是,我没有实际的体验,今天的茨城鹿岛行,是弥足珍贵的。 于是,我们接着谈起了日本最早的神社,原来只是作庆祝农渔业丰收的祭祀的地域。春秋两季举行祈年祭和新尝祭,便迎神从天降临神域——祭坛,祭祀仪式都在夜间举行,祭祀完毕,将一切祭具、祭品打碎埋在神域里,神也回归自己的居处高天原。这种没有为神灵而修筑固定建筑物的神域,是神社的最古老的形式。所以原始神道也称神社神道。这种没有在神域里设置象征神灵的固定崇拜偶像,表现了神道信仰的对象是观念神——神的精灵,并把神灵的作用、力量、观念等神格化、多神化。我国的《魏志·倭人传》在叙述作为司祭的邪马台国女王卑弥呼时,就有“事鬼道,能惑众”的记载。我对依田先生说,这段文字记载,也说明了这种原始宗教信仰的威力。 我们的谈兴正浓,列车已抵达鹿岛车站。乘坐出租车走不多久,就到达鹿岛神社前了。可谓“百闻不如一见”,映入我眼帘的鹿岛神社,与我读8世纪初问世的《古事记》中所留下的鹿岛神社的形象是完全吻合的。虽然久经沧桑,如今神社的风采依旧,由木鸟居和木结构神殿组成,鸟居的柱和笼木都是选用不剥树皮的原木,成圆形状,柱与柱之间的横木是角形,两端贯于柱外。神殿全是木造,板墙,芭茅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