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例话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文学评论与研究,小说,
品牌: 周振甫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页码:374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500669607
·条形码:9787500669609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小说例话》是著名学者周振甫先生对于中国古典小说的欣赏品评分析的作品集。书中选了《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五部小说名著,从作品内容出发,结合所选版本所带的评语、眉批、句下批,来谈各部作品丰富多彩的创作特色。全书对这五部作品的评析从七个疗面来讲:主要的思想倾向、情节、细节、作法、修辞、结构、人物,通过阐述不同作品在多个方面的各自特点,体现了小说创作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与此同时,也为人们对古典小说的鉴赏提供了丰富视角。
作者简介周振甫,浙江平湖人。著名学者,古典诗词、文论专家,资深编辑家。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跟随当时著名的国学家钱基博先生学习治学。1932年秋,入上海开明书店任《辞通》校对,后任编辑。1951年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任该社编辑。1971年借调到中华书局,参加《明史》的点校工作。1975年正式调入中华书局,任文学编辑室编辑、编审。
主要著作有《严复思想评述》、《毛主席诗词浅释》、《鲁迅诗歌注》、《文心雕龙注释》、《文心雕龙今译》、《李商隐选集》、《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文论散记》、《文哲散记》、《中国修辞学史》、《中国文章学史》、《周振甫学术文化随笔》、《周易译注》、《诗经译注》、《周振甫文集》。
编辑推荐《小说例话》是《诗词例话》、《文章例话》的姐妹篇,是一本细腻地讲解小说创作技巧的辅导读物。我国一批著名文学批评价如金圣叹等人,对《三国演义》、《水浒转》、《红楼梦》、《儒林外史》《聊斋志异》等古典文学名著,采用眉批、句下批和总评等形式,就这些名著中的精彩段落,发表了许多独到的见解。《小说例话》结合以上,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帮助读者从中吸取有益的创作经验,对一般读者提高文学欣赏水平也有切实启发。
目录
主要的思想倾向
《三国演义》
尊刘贬曹说
刘备仁慈和曹操残暴说
《水浒传》
李贽的“忠义”说
金圣叹斩绝说与英雄说的矛盾
农民起义说
《红楼梦》
宝黛爱情由知己结成说
封建礼教破坏宝黛爱情说
《儒林外史》
暴露追求功名富贵的弊害
要讲究文行出处
《聊斋志异》
暴露贪官劣绅的罪恶
揭露科举制度的罪恶
对真挚爱情的赞美
人物
《三国演义》
诸葛亮
关羽
曹操
张飞
赵云
《水浒传》
林冲
鲁达
武松
李逵
吴用
宋江
《红楼梦》
贾宝玉
林黛玉
薛宝钗
王熙凤
晴雯
袭人
《儒林外史》
王冕
范进
严贡生
马二先生
杜少卿
《聊斋志异》
席方平
司文郎
婴宁
连城
小翠
情节
《三国演义》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水浒传》
智取生辰纲
三打祝家庄
《红楼梦》
秦可卿之死
宝玉挨毒打
《儒林外史》
烈妇殉夫
匡超人得意
《聊斋志异》
魂附鹦鹉
续句生情
细节
《三国演义》
白衣渡江的细节
三顾草庐的细节
《水浒传》
武松打虎的细节
夜闹浔阳江的细节
《红楼梦》
薛宝钗羞笼红麝串的细节
刘姥姥醉卧怡红院的细节
《儒林外史》
侠客虚设人头会的细节
季遐年写字的细节
《聊斋志异》
《胭脂》篇的细节
结构
《三国演义》
首尾照应,中间关锁
错综交接之六起六结
鼙鼓震惊与琴瑟雅奏的调配
紧迫、热烈和闲淡、冷静相对
《水浒传》
三个“石碣”是大段落
七十回的起承转合
列传式的结合
《红楼梦》
预告中开头和结尾部分相应
风尘怀闺秀的大段落
结构层次
《儒林外史》
楔子与尾声相应
连环短篇
段落和线索的贯串
《聊斋志异》
开头结尾与点题
详尽曲折而波澜起伏
示以平常与偶见鹘突
作法
《三国演义》
追本穷源
以宾衬主
同树异枝、同枝异叶
星移斗换、雨覆风翻
浪后波纹、雨后靡霖
隔年下种、先时伏着
添丝补锦、移针匀绣
近山浓抹、远树轻描
奇峰对插、锦屏对峙
《水浒传》
倒插
夹叙
草蛇灰线
大落墨
弄引
獭尾
正犯
略犯
极不省
极省
欲合故纵
横云断山
鸾胶续弦
《红楼梦》
曲折
顺逆
映带
隐现
正闺
草蛇灰线
空谷传声
一击两鸣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云龙雾豹
两山对峙
烘云托月
背面傅粉
千皴万染
倒峡逆波
颊上三毫
追魂摄魄
横云断岭
《儒林外史》
罗络勾联
前后映带
波折有致
来龙伏案
铸鼎象物
化工造物
绘风绘水
蚁穿九曲珠
曲折点逗
用反笔侧笔
颊上三毫
片帆飞渡
舌上生莲
《聊斋志异》
同树异枝,同枝异叶
笙箫夹鼓,琴瑟间钟
星移斗换,雨覆风翻
隔年下种,先时伏着
寒冰破热,凉风扫尘
修辞
《三国演义》
开头结尾的承上接下和呼应
承转的自然和创新
映衬和倒反
博喻和层递
繁丰和省略
排比和对偶
水浒传
火并王伦篇的修辞
篇章结构
开头与承接、承接与转折的映衬
转折的擒纵
结尾的总结和启下
修辞格
婉曲和反踢
夸张和通感
红楼梦
黛玉初会宝玉篇的修辞
篇章结构
开头和承接的背反
转折段的曲折
结尾的承接
修辞格
借代和拈连
比喻的动态和复杂
儒林外史
王冕篇的修辞
篇章结构
开头和承接笼罩全书
转折段的伏笔和变化
结尾与楔子相应
修辞格
复叠和引用
讳饰和摹状
聊斋志异
《婴宁》篇的修辞
篇章结构
开头和承接的密接
转折的遥对、映带和反衬
结尾的呼应和余波
修辞格
反复和错综
设问和感叹
……[看更多目录]
文摘书摘
尊刘贬曹说《三国演义》的主要思想倾向,见于毛宗岗《读三国志法》:读《三国志》(当作《三国演义》)者,当知有正统、闰运、僭国之别。正统者何?蜀汉是也。僭国者何?吴、魏是也。闰运者何?晋是也。魏之不得为正统者,何也?论地则以中原为主,论理则以刘氏为主,论地不若论理,故以正统予魏者,司马光《通鉴》之误也。以正统予蜀者,紫阳(朱熹)《纲目》之所以为正也。《纲目》于献帝建安之末,大书后汉昭烈皇帝章武元年,而以吴、魏分注其下,盖以蜀为帝室之胄,在所当予;魏为篡国之贼,在所当夺。是以前则书刘备起兵徐州讨曹操,后则书汉丞相诸葛亮出师伐魏,而大义昭然揭于千古矣。夫刘氏未亡,魏未混一,魏固不得为正统。迨乎刘氏已亡,晋已统一,而晋亦不得为正统者,何也?日:晋以臣弑君,与魏无异,而一传之后,厥祚不长,但可谓之闰运,而不可谓之正统也。至于东晋偏安,以牛易马,愈不得以正统归之。故三国之并吞于晋,犹六国之混一于秦,五代之混一于隋耳。秦不过为汉驱除,隋不过为唐驱除,前之正统以汉为主,而秦与魏、晋不得与焉,亦犹后之正统以唐、宋为主,而宋、齐、梁、陈、隋,梁、唐、晋、汉、周俱不得与焉耳。……高帝以除暴秦、击楚之杀义帝者而兴,光武以诛王莽而克复旧物,昭烈以讨曹操而存汉祀于西川。祖宗之创之者正,而子孙之继之者亦正,不得但以光武之混一为正统。
而谓昭烈之偏安非正统也。……陈寿之志,未及辨此,余故折衷于紫阳《纲目》,而特于《演义》中附正之。(北京大学出版社《三国演义会评本》)
《三国演义》有清毛宗岗评。先看毛评对《三国演义》的总的思想倾向是怎么看的。他提出正统说,以刘备建立的蜀国为正统,以曹操建立的魏国、孙权建立的吴国为僭国,以三国统一于晋为闰运。这说明毛评《三国演义》的思想倾向,是推崇刘备,贬低曹操、孙权和司马懿父子的。这样的观点,跟历史家的观点有同有异。有异的,如陈寿著《三国志》,称曹操为魏《武帝纪》,称刘备为蜀《先主传》,不称昭烈帝纪;称孙权为《吴主传》,不称吴大帝纪。可见陈寿撰《三国志》,以曹操为主,即以曹操为正统,故称“帝”,称“纪”;不以刘备为正统,只称“先主”,称“传”,不称“帝”不称“纪”;对孙权也一样。司马光《资治通鉴》不以曹操为纪,因曹操没有称帝,没有年号;又《通鉴》是编年记事的,曹操用的是汉献帝建安年号,所以只能称“《汉纪》六十,孝献皇帝”。到曹丕称帝后,才称“《魏纪》一,世祖文皇帝”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