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缘的言说(经济学家随笔书系)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经济学文集与刊物,
品牌: 卢周来
基本信息·出版社:福建人民出版社
·页码:202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211050225
·条形码:9787211050222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经济学家随笔书系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收入中的文字,是作者发表于2003年年底至2005年年初的各种经济学随笔与札记。这些随笔与札记可以分为四种:一部分是关于中国制度变迁的经济学视角,用经济学视野透视转型期中国一些社会经济现象;一部分是经济时评或经济学时评;一部分是关于“社会公平”及“民族主义”等话题的专栏文字;最后一部分是各种书感或书评。这些文字分别发表于《读书》、《博览群书》、《书屋》、《天涯》、《中国改革》、《改革内参》、《经济学家茶座》以及《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时代人物周刊》等媒体。
作者简介卢周来,1970年生,安徽安庆人,经济学者。现任教于北京某大学,同时兼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特约研究员,是当代中国(北京)发展战略与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思想史与防务经济学。在《读书》、《书屋》、《天涯》、《博览群书》、《中国改革》、《中国图书商报·书评周刊》等媒体发表随笔与札记数十篇;在《经济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战略与管理》、《二十一世纪》、《当代中国研究》等学术期刊发表或合作发表论文20余篇。已出版《穷人经济学》(2002年),《游戏着经济学》(2004年)等随笔集以及《当代西方防务经济理论与实践》(2003年)、《重建经济学伦理层面》(即出)等专著,并主编有《中国国防经济学:2004》等文集。
目录
制度的故事
“无根”的社会成本
公证的经济学分析
“问责制"的经济学分析
基尼系数、宾利车与收入差距
独立董事:“美学”意义还是“功能”意义
“为什么没有工人的位置”
“住开公司”的案例分析
所谓“MBO”
我们到底在争论什么?
遵循“程序公正”原则
由“郎顾之争"说开去
民营企业家的崛起与中国社会政治生态
研究生教育收费改革何以遭质疑
且缓为“教育券”实验叫好
上帝的,还是恺撒的?/61
--再议监利县教改
农业银行的做法对已持卡者不公平
应该明确反对首都机场的做法
在相互竞争中提升城市总体发展水平
经济学家怕讲社会公平?
--经济学视野中的社会公平之一
传统公平与效率观的由来与缺陷
--经济学视野中的社会公平问题之二
社会公平的政治经济学
--经济学视野中的社会公平问题之三
也说“仇富情结”
--经济学视野中的社会公平问题之四
建设和谐社会,经济学家何为?
--经济学视野中的社会公平问题之五
“都是民族主义惹的祸”
--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之一
“当生意做到别人地盘上时"
--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之二
历史的开始
--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之三
注意“那些不叫的狗"
--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之四
公共财政与“鱼缸”分立
--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之五
知识分子与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之六
谁的世界?
--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之七
“鸡同鸭讲”
--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之八
何种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之九
走出“囚徒困境”
--民族主义的政治经济学之十
又是一年诺奖揭晓时
经济学研究应该尊重常识
--读《贪婪:本能、成长与历史》后的一点感想
“我们时代富有魅力的伟大的男人”
--纪念保罗·斯威齐
影响我青少年时代的几部经济学著作
八年六本书
岁末乱翻书之2002年版
岁末乱翻书之2003年版
岁末乱翻书之2004年版
一本研究特殊人群的特殊著作
--读《军事人口学概论》
寻找可替代方案的反叛者
--读《全球化及其不满》
“那些芝加哥小子们……”
--读《经济学的著名寓言--市场失灵的神话》
不一样的排行榜
--读《影响世界历史的100名著排行榜》
水的政治经济学
--读《蓝金--向窃取世界水资源的公司宣战》
一部经济思想史方面的力作
--读《一部世界性的经济学教科书--解读萨缪尔森(经济学)》
注重交易背后的社会权力结构
--读《微观经济学批判》
“借我一双慧眼吧”
--读《经济学能做什么》
经济学可以“大话”吗?
--关于“大话经济学丛书”
中国还处于政治经济学时代
--读《转轨中国:审视社会公正和平等》
经济学家时代
由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所想到的
“后经济学家时代”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本书是青年经济学者卢周来最新的随笔集,作者对处于转型期和全球化时代的中国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展开了讨论。 本书观点尖锐,但行文却理性克制;思想深刻,但表述却十分大众化;符合现代经济学精神,但同时不妨碍字里行间充满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这些随笔和札记具有雅俗共赏的品质,不仅在学者圈内引发持续反应,而且同时被《读者》、《报刊文摘》、《作家文摘报》等大众媒体广泛转载。 读此书,不仅可以像阅读一般经济学普及读物一样,使非专业读者从中学得经济学的“三一招两式”,从而去释放面对“经济学时代”不具备经济学知识所带来的“压迫感”,而且还可以使读者了解过去一年间中国知识界所关心的前沿话题。同时,读此书,更可以对作者一贯倡导的“经济学者在中国不仅仅要以知识,更要以良知参与现实社会建设”的重要性有更深刻的理解与把握。
文摘朋友最近给我讲了一个发生在他单位的故事,在此我做一些点评。
这是一家涉及不少商业秘密的单位。平素有一套员工必须遵守的规则。但2002年8月份的一天,大白天还是发生了一起丢失文件的事件。尽管这份文件并非十分重要,但这件事还是被单位领导认为“敲响了警钟”,检讨的结果是既有的保密制度还是有漏洞,还必须建立起一整套安全保卫制度!于是先是请了3个保安,并为此专门成立保安部;后又将进入办公楼的外门换成装有自动识别系统的保安门,为此每个员工都配备装有识别芯片的胸卡。形成两项“制度”下来,单位掏了近50万。
点评:尽管制度可以系统地防止非效率,但建立任何一项制度都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因此,我们在决定建立某种制度之前,首先要算成本与收益账。尤其是用建立某项制度的方法来防范偶然性事件,其成本可能远远高于其收益。单位发生一起丢失文件事件,本来就是极偶然的个案,按个案处理就行了,完全不必建立什么“安全保卫制度”。类似的事情太多了。比如为了防止有人拿假学生证买半价火车票,有人竟然提议将全国所有大学的学生证都换成装有特定防伪标志的。其实,这种做法所造成的成本将远远高于少数人拿假学生证买火车票造成的损失。
事情还没有完!那个被认为是高科技的保安门自安装调试后一直出问题:有时即使没有戴胸卡,但只要走近门它照样自动打开。
后记收入本书中的文字,是我在2003年年底至2005年年初的各种经济学随笔、札记、时评或书评。这些文字曾分别发表于《读书》、《博览群书》、《书屋》、《天涯》、《中国改革》、《经济学家茶座》以及《中国图书商报》、《南方都市报》、《新京报》、《时代人物周刊》等媒体。
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我近些年中所面临的头绪与压力最多的一年。因此,在我前一本随笔集《游戏着经济学》(2004年版)出版后,我一度想停止写作这样的文字。要特别感激那些支持我的读者与编辑,是他们迫使我在忙乱与张皇中仍然能抽出某些时间静下来,终于写出了这些文字。
书名《边缘的言说》曾是我在几家媒体所开专栏的名称,也是我写作与思考状态的一种自叙。马克斯·韦伯曾经区分过学术与政治,认为政治是“热性”的,而学术是“冷性”的。他的意思是,与政治家必须投身于现实不同的是,学者要使自己的思想清醒,并使其学术能被证明更具生命力,最好是保持与纷繁喧嚣的现实世界的距离,做一个边缘人。这一年多时间,尽管我不讳言也曾多少次被现实世界的某些“诱惑”所牵扯,其中一度还想走出书斋直接投身各种社会实践,但最终还是确认了在这个分工与被分工所异化的世界中自我的位置,也就安心了“边缘人”的角色。当然,说自己是“边缘人”还有另外一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