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学视点-情感与亚文化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文学评论与研究,小说,
品牌: 陈家桢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三峡出版社
·页码:408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802233208
·条形码:9787802233201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金学视点:情感与亚文化》试图将《金瓶梅词话》中重要人物情感与相关亚文化现象连缀成一幅幅令人感慨唏嘘的画面,再加入一点冥想与遐思。研究视角已不局限于文学研究,融入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的知识与观点,使文学问题跃出了传统文学研究的领域,进入到一个多学科通融的学术研究境界。
《金学视点:情感与亚文化》上卷『清河晓风』以情感为切入原点,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结果发现了一批审美价值超越时空的人物形象,打开其尘封数百年的心路历程通道,一颦一笑依然那么鲜活迷人。
《金学视点:情感与亚文化》下卷『柳岸残月』中所涉及的诸如鞭恋、虐恋、足恋、同性恋、残忍意识、贞节观等亚文化现象都与西门庆有不解之缘。至于太监性补偿和因果报应等亚文化现象,对于解读《金瓶梅词话》中人物形象如李瓶儿的性格演变也有一定的帮助。
目录
参与人类的终极关怀(代前言)
上卷 清河晓风
第一章 迎合与抗争:潘金莲情感解码
第一节 潘金莲生不逢时,偏偏生在一个不能容忍女子求得情欲满足的文化环境--男权社会遵循的是男权至上的原则,女性不可能找到独立的自我--从潘金莲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中,女性的内涵已被置换为价值客体
第二节 金钱是这个社会的支柱,也是对人的价值的评判标准--潘金莲是极为艰难的,她不得不为维护虚荣而不断地参与同自己的经济实力明显不符的活动--男权社会早在潘金莲选择之前就做出了选择,她的选择不过是被选择
第三节 潘金莲出身社会下层,是一个被侮辱被损害的形象--以自私自利,争强好胜的性格为基础,派生出潘金莲性格的另一个侧面,即嫉妒--潘金莲是在被剥夺了人身自由、意志自由和婚姻自由的处境中,渐渐形成了刻意追求声色情欲满足的畸形性格的
第四节 潘金莲有着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想改变不合理社会强加给自己的不幸婚姻和屈辱的社会地位--潘金莲的两次婚姻选择把自己推向了两难的尴尬境地--从家庭条件和成长环境来看。潘金莲的智商和所受的教育并没有也不可能给她带来健全的判断力
第五节 潘金莲的确有其淫的一面,但仅仅以淫来定性其一生,则不免失之偏颇--她绞尽脑汁,耍尽手段,一步步滑向堕落的深渊,变成了只知纵欲、争宠和害人的恶魔--为消除心理痛苦,她便在弱者身上发泄,寻求解脱
第六节 潘金莲在做了西门庆的侍妾之后,被遗弃或遭失宠的危险接踵而至--她勇气过人,激情四射,这一切对男权社会的一统考下构成了莫大的威胁,于是一顶最大的淫妇帽子也就非她莫属--女人应该有独立的思想和行为,应该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
第二章 感恩与臣服:李瓶儿情感解码
第一节 西门庆从情感上满足了李瓶儿,她由此产生了感恩与臣服心理--名为“瓶儿”,说明她不过是梁中书陈设在外书房的一只花瓶儿而已--西门庆的“狂风骤雨”使她孤苦的心灵得到了滋润,情感上得到了梦幻般的满足
第二节 李瓶儿像许多年轻女人一样渴望情爱,同时需要选择合适的男人来承受她的情爱--在西门府得到了身心满足之后,奉献成了她的天性--她的痴情实际上是一种知恩图报的传统美德诉求,是对西门庆从情感上满足自己所做的回报
第三节 有恨的告别,有爱的缠绵,这应该更加合乎李瓶儿作为一个女人的形象特征--李瓶儿以压倒众侍妾的富有,天生白嫩软绵的优势,以及生了个传宗接代的宝贝,自然成了西门庆最喜欢的女人--李瓶儿是善良的,更是理性的,她认定自己是不可能战胜潘金莲的
第四节 对花子虚的所谓狠毒,与西门庆的所谓淫荡,都使李瓶儿在心理上处于一种自我否定的状态--兰陵笑笑生对李瓶儿的“以孽死”是通过在李瓶儿病中和死后,花子虚的鬼魂多次纠缠展示出来的--她性格内向深沉,一旦进入理性思维空间,传统伦理适德观念和佛家因果报应观念就会占据上风,花子虚的阴影便萦绕脑际
第三章 忠义与觉醒:庞春梅情感解码
第一节 忠是建筑在不公平原则上的一种维系,这种关系固然具备一种合法的对象,但其宗旨是不公平的--春梅与西门庆之间呈现出主奴关系、情人关系乃至夫妻关系的特点--西门庆的承诺体现了对春梅的喜爱,更体现了对子嗣的重视
第二节 身为“奴中主”的春梅,自来就有着较高的心气--春梅要实现自己与西门庆成为“正经夫妻”的梦想,就必须使自己的行为合乎贞节的要求--工于心计的她打算利用已成禁脔的有利条件,把自己装扮成冰清玉洁的贞节淑女
第三节 此时的吴月娘已不是彼时的吴月娘,在春梅眼里她已成为西门庆的化身--春梅对西门庆表忠感恩的心态还表现在吴月娘遭遇困境的时候出手相帮上--兰陵笑笑生用春秋笔法写尽人情势利,世态炎凉,并以此反衬出春梅表忠感恩不忘本的可贵品质
第四节 在古代社会中,不同的社会角色所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都可以称之为义,义可以视为道德行为的总规范--春梅和潘金莲命运相依,自然结成生死与共的关系--在西门府中只有春梅是潘金莲的心腹之人,她们两人虽名为_*-.41-,实际上情比母女,义同姊妹
第五节春梅与潘金莲实际上已成为一个利益共同体,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尽义也就成了维护自我利益的诉求--在潘金莲与春梅之间实实在在地维系着一种生死与共的关系--春梅与潘金莲情同姐妹,很重要的一点表现在她对潘金莲的理解上
第六节 春梅与潘金莲有着相对一致的利益诉求,而维系两人关系的纽带是江湖义气--春梅本想慢慢折磨孙雪娥,陈经济的出现使她改变了主意--春梅是一个既讲究忠义规则,又充满个人私欲的鲜活形象
第七节 春梅这一文学形象的出现,可以看作是为中国文学开辟了一块处女地,即开创了完全从自然情感而非从伦理道德的角度塑造女性形象的范式--西门庆的占有,决定了春梅不可能像别的同龄女孩那样寻找属于自己的爱情--在性交流中,她与陈经济同样产生了性友谊
第八节 被赶出西门府的春梅进了守备府,却得到了幸运之神的垂青,因祸得福--精神的空虚,感情的压抑,情欲的骚动与炽烈,这便是她主动与陈经济旧梦重温的原动力--在童心微妙的牵合之下,春梅与陈经济得以邂逅相遇,旧情复燃
第四章 渴求与幻灭:韩爱姐情感解码
第一节 在韩爱姐的性格尚未定型之时,早到的婚姻却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韩爱姐是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有着女孩子的正常情爱追求--韩爱姐的初婚虽然在性爱与情爱方面得不到幸福,可是,由于她在翟府这样的大家族得宠,有意或无意间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第二节 韩爱姐已由一个显赫家族的得宠侍妾沦落为四处漂泊,为衣食所迫,与其母王六儿一同做皮肉生意的暗娼--韩爱姐钟情陈经济,并不以获取财物为目的--陈经济与韩爱姐除了单纯的性爱之外,还有着经历、教养与表情达意方式等方面的相似
第三节 韩爱姐与陈经济有着“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受,有着相似的经历,相同的年龄,相近的情趣--韩爱姐终于遇到了一个永远不会被任何人所代替的男子--韩爱姐的真实心态是人生幻灭,守节不过是一种借助手段
第五章 自怜与自弃:宋惠莲情感解码
第一节 宋惠莲生活在一个淫欲横流的环境里,禁不住社会的熏染,变得轻浮起来--宋惠莲的性格决定了她不甘穷困,要用自己的姿色这惟一的资本,在西门府中开始一场人生赌博--西门庆与宋惠莲之间根本没有爱情可言,二人只不过是各取所需,互为利用
第二节 宋惠莲显然看不清西门府的人际关系有多么复杂,更意识不到灾难随时有可能降临到她的头上--小脚是宋惠莲的绝对优势,鞋外套鞋则是她炫耀绝对优势的绝活--随着交往的加深,矛盾的显现,西门庆与宋惠莲性目的悖离越来越严重,难以弥合
第三节 从传统道德界定的角度看,宋惠莲的确如同西门庆所说的那样,是一个没有“贞节之心”的女人--潘金莲最终获胜的秘诀,在于她成功地利用了西门庆与宋惠莲之间存在着的性目的悖离--由于恪守自我设定的操守观,她不愿丈夫因自己而蒙难
第四节 宋惠莲想利用出众的身体资源,来改变自己的生存条件,超越等级限定--宋惠莲这一女性文学形象具有较强的认识意义,说明靠用自己的身体资源来进行人生定位,所确定的位置不过是一种幻觉--她敢于无视传统伦理道德规范的界定,展示了令古今无数大男人为之汗颜的女性主观意志
第六章 正统与虚伪:吴月娘情感解码
第一节 吴月娘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自小受着礼教观念的影响--她与西门庆一度翻脸不和,从言语间流露出的正是对西门庆荒淫放荡的不满--吴月娘为了从感情上套牢西门庆,为夫主改邪归正而祈天,为家世延绵而求子
第二节 吴月娘偶尔也会表露出真性情,主持正义,不怕受辱--她同时有着心性狭隘嫉妒、感情虚伪冷漠和理智偏差失误的另一面--从吴月娘身上可以感受到一夫多妻制的罪恶,以及它在吴月娘一类女人心灵上留下的伤痕,即嫉妒、猜疑、仇视和种种变态心理
第三节在人欲横流,道德沦丧的环境里,只有吴月娘保全了清白--西门庆与别的女人纵欲时,她压制住自己的情感,把精神寄托在尼姑讲经上,以此求得心态平衡--吴月娘作为女人的悲剧对中国古代女人来说比潘金莲的悲剧更具普遍意义
第七章 报复与追求:孙雪娥情感解码
第一节 孙雪娥虽然做了西门庆的第四房侍妾,但名为主子实为奴婢的尴尬处境却使她更为难堪--孙雪娥从西门庆身上几乎得不到性爱和情爱,这使她患上了性饥渴症与情感缺乏症--孙雪娥是西门庆妻妾中惟一不能自道侍妾身份,也不被当作侍妾称名的人
第二节 孙雪娥要取得自己应有的地位,而这些努力正是通过性嫉妒心理和性报复心态显现出来的--她带着对西门庆的性报复心理,来寻找一个能满足自己的性爱和情爱的意中人--她有着极重的性报复诉求,决不放过任何打击对手的机会
第三节 孙雪娥虽然名义上是西门庆的侍妾,实际上是一个偶尔才被主子玩弄一次的奴婢--孙雪娥与来旺儿的私情实际上是两个被侮辱受压迫的奴才心灵的惺惺相惜和互相抚慰--孙雪娥一直以冷眼看待这个污浊的家庭,在她的身上带有一定的主体亮色和情爱追求的微光
第八章 依附与陶醉:如意儿情感解码
第一节 李瓶儿的死,无疑使如意儿失去了在西门府赖以存身的靠山--西门庆并没有正面表示接纳如意儿续侍妾位,却闪烁其辞地交了个底儿--如意儿和西门庆偷情,主要是迫于生计,且有在西门府争得一席生存之地的诉求
第二节 潘金莲对西门庆勾搭如意儿的重视,除了性嫉妒心理作怪之外,还存在着生存危机的问题--潘金莲居然开始成人之美,西门庆每次要与如意儿偷情时,竞然要先向她请示汇报--如意儿表面上对潘金莲变得恭敬了,实际上内心更加蔑视
第三节 既然求生存的目标已经达到,如意儿便开始以自己的肉体去和西门庆做物质交易--如意儿的地位日益重要起来,她不仅依然满足着西门庆的情欲,还要贡献出乳汁供西门庆吃药用--如意儿追求的最终目标是图名分,亦即名正言顺地给西门庆“做一房小”
第四节 男性占有者所谓的贞节观往往呈现出一种病态,为一种相反的带有破坏性的情感所支配--如意儿为了自身的生存,刻意奉迎西门庆,这就为西门庆实施虐恋行为提供了展示平台--如意儿既然有求于人,完全臣服于西门庆乃至为其殉情也就成了她的神圣使命
第九章 谋财与纵欲:王六儿情感解码
第一节 西门庆与王六儿情通,是西门庆为翟谦选美的意外收获--或许是情人眼里出西施吧,王六儿在西门庆眼里美貌绝伦,潘金莲则大不以为然--面对西门庆的性要求,王六儿这个原本就不守本分的女人颇有一种“心有灵犀一点通”感觉
第二节 造成心理性无能的一个原因是男子不愿向自己所敬重的女子寻求不合习俗的性满足--西门庆从王六儿身上确实得到了“性爱之美”,有大喜过望之感--王六儿的种种卑下动作,极大地激发了西门庆的情欲,使他获得了空前的性自由
第三节 王六儿情欲亢奋,主动出击,在满足自我情欲的同时。极尽下贱之能事--男人的性优越意识,往往要通过对女人实施虐恋行为来唤起--《金瓶梅词话》的一大成功之处,就是再现了虐恋行为在中国古代的客观存在/195
第四节 王六儿与韩道国是一对灵与肉一致的夫妻,尽管有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对人类两性之爱的亵渎,不幸的是事实确实如此--王六儿在与西门庆勾搭上手后,并不像宋惠莲那样遮遮掩掩--王六儿是一个有着追求情欲满足与借色求财目的的妓性形象
第十章 守贞与输身:林太太情感解码
第一节 林太太既要与西门庆偷情,又要打着请他帮助自己管教儿子王三官儿的旗号--从《金瓶梅词话》问世那一天起,林太太就成了众口一词的淫妇--高贵的身份决定了林太太必须要表现得羞涩含蓄一些,要做出被动接受的样子
第二节 纵观西门庆的情欲历程,能够带给他性快乐的主要是一些地位低下,且对自己卑躬屈膝,无所不至,无所不为的下贱女人--西门庆把目光盯向了比较高贵而又“较不道德的女人”--林太太所关心的是如何运作,既要偷情,又要不失高贵身份
第三节 长期的守寡生活和对情欲的渴望,使林太太变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色荒--门第和地位的高贵,决定了在她的面前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一条是守节,一条是偷情--她为了追求情欲的满足而选择了后者,这无疑是对贞节观的无言抗争
第十一章 自负与自卑:西门庆情感解码
第一节 考察西门庆的资本来源可以发现,其资本积累带有明显的掠夺性质--在满足情欲的同时满足财欲,靠娶女人发财,是西门庆财产积累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赚钱方式与金钱用向角度来看,西门庆不仅不能称为新兴商人的代表,相反他的所谓经营对社会发展起到的主要是负面效应
第二节 西门庆的心狠手辣和狡诈,在迫害家奴来旺儿及其妻宋惠莲的事件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经营方面,西门庆把持行市,根本谈不上是正当的商贾,倒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强盗--西门庆的凶残狠毒还体现在借助职权肆意践踏公理,草菅人命上面
第三节 西门庆永不消歇的欲望是尽可能多地占有女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西门庆也会时常表现出常态性心理--在纵欲过程中,西门庆有时会流露出的一种自我炫耀的心态,表现出一个征服者的自负与击败假想中对手的傲慢
第十二章 温梦与逐利:应伯爵情感解码
第一节 应伯爵是最能读懂西门庆的人,西门庆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跟到哪里,成为西门庆的开心大使--应伯爵的聪明才智很大程度体现在口才上,主要用在西门庆寻欢作乐时的插科打诨上面--他了解这个社会,熟悉各种人情事理
第二节 应伯爵作为一个职业帮闲,不仅精通帮闲心理,而且掌握了帮闲应具备的诸多技巧。--应伯爵总能及时掌控西门庆的心理.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打算要干什么--他虽说已经习惯于以帮闲的生活方式谋生,可是很难说是心甘情愿的,表面的媚笑与内心的苦楚交织在一起
第三节 在整个帮闲生涯中,应伯爵从未吃过亏,上过当--他两边说事嫌钱,做得极为圆滑且不露痕迹--在利益的引诱下,他既可以成为摇尾乞怜的巴儿狗,又可瞬间变成张牙舞爪的中山狼
下卷 柳岸残月
第十三章 示尊与唤起:鞭恋亚文化解码
第一节 意不在使受鞭者遭受痛苦,而在于唤起鞭笞者自身性欲望的,属于鞭恋性心理--女子露出臀部遭受鞭笞,古代官员可从中获得鞭恋性愉悦--丈夫有权鞭笞妻子,说明了男权观念的根深蒂固,体现了男子的尊严与对女子的占有,带有明显的鞭恋色彩
第二节 正是由于传统伦理道德规范对女人的压制,才使得女人在男女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西门庆要惩罚潘金莲和李瓶儿,目的是要找回在二人身上迷失的对自己“性之臣服”的感觉--西门庆觉得自己的大男人魅力受到挑战,虚荣心受到了伤害
第三节鞭恋者可能从很小年龄,就开始把鞭笞行为看作是性活动的兴奋剂--或许是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受虐性鞭恋行为居然成为一些国家或地区人们深藏内心的需求--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因受主文化的压制相对较轻,鞭恋行为及一些带有明显施虐倾向的游戏便堂而皇之地存在着
第十四章 降服与刺激:虐恋亚文化解码--以《金瓶梅词话》为例
第一节 施虐恋者是为了获得对自身自由的认可,而自身自由则是以牺牲受虐者为代价得到的--从文化层面来分析,虐恋行为的产生与存在来源于人们思想深处的残忍意识--与女人的虐恋行为大多指向同性有所不同,男性的虐恋行为一般会同时指向相关的同性与异性
第二节 施虐恋者以种种刺激手段获得特殊的性快感、性发泄,属性心理障碍中的性偏好障碍--西门庆与那么多女子保持性关系,这是他在肉体与精神上都难以承受的,只好借助虐恋性行为保持住自己的性权利--西门庆性趣的获得主要靠虐恋行为,而其虐恋行为中最残忍的手段则是香烧女人体
第三节 虐恋行为虽说得不到主文化的认同,只能以亚文化形态出现,登不上大雅之堂,可是在民间仍然某种程度地存在着--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恋人间的常态虐恋行为则表现得公开而热烈,程度也会比较重--在举行婚礼的过程中,带有常态虐恋行为的风俗更是普遍存在
第十五章 审美与激发:足恋亚文化解码--以《金瓶梅词话》为例
第一节 中国古代缠足之风的形成与肆虐,所满足的是足恋畸形审美心理的诉求--缠足自有其演化的过程,是一项与理学贞节观相配套的摧残女子工程--在足恋畸形审美心理窒息人心的时代,有些男子对女子小脚的钟情达到了痴狂病态的程度
第二节 在足恋畸形审美心理者看来,女子的脚成为性象征,抚摸、嗅足等行为代替了正常的性行为--由于红色具有刺激性,因而在性活动中,女子穿着红睡鞋对于有足恋畸形审美倾向的男子便有其独特的功能--西门庆喜爱女子在性活动中穿红睡鞋,大概是因为光溜溜的三寸金莲穿上一双红睡鞋,似乎能引发强烈的情欲
第三节 女子绣鞋在当时社会是女性美的象征物,更是确定两性关系的象征物--由于足恋畸形审美心理成为一种心理定式,为了维护它使出现了一些禁忌--虽说足恋畸形审美心理属于变态性心理的一种,但不能就此说一定会产生危害
第十六章 诱惑与迷失:同性恋亚文化解码--以《金瓶梅词话》为例
第一节 同性恋一词的内涵包括了态度、情感、社会观念和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概念--男女同性恋者不仅心理性别角色认知不会出现问题,而且他们的行为举止一般也符合自己的性别身份--无论是男性同性恋还是女性同性恋,一般同性恋双方都可分为主动型同性恋者和被动型同性恋者
第二节 中国古代同性恋现象以男性为主流,且纯粹同性恋者非常少,大多属于两栖同性恋者--达官贵人眼里看着台上男演员迷人的扮相,心里就会对扮演女角色的男演员本人想入非非--他们玩弄男宠除了寻求性刺激外,还存在着对被玩弄者人格进行侮辱的倾向
第三节 古希腊人认为同性恋是一种比异性恋更为高级的爱情形式--同性恋者玩弄男童,对男童的身心造成了伤害,对男童的人格是一种侮辱--有些男童从小受到同性恋风气的影响,有着被玩弄的经历,导致性心理异化,渐渐呈现出女性化倾向
第四节 区别异常性心理与正常性心理,既有一个科学的评价标准,又有人数多少之分,还要从时空角度加以判断--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人对同性恋的心态古往今来倒一直是相对平和宽容的--同性恋者的心理负担是很重的,他们要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要承受人们憎恶的白眼,还要承受自身性压抑造成的焦虑与寂寞
第十七章 宣泄与冷漠:残忍亚文化解码--以《金瓶梅词话》为例
第一节 残忍行为的产生与存在决定于人们思想深处的残忍意识--在残忍意识支配下出现的残忍行为,往往不仅不会受到谴责,反而为人津津乐道--残忍意识表现为残忍行为,有时是自觉的,有时是不自觉的
第二节 因果报应被佛教演绎为缜密的义理,变成了窒息心灵残害生命的精神绞索--因果报应的故事造成心理恐惧,迫使人们自觉恪守社会伦理规范--对李瓶儿的梦稍加分析,即知做噩梦的根源在于对花子虚阴魂不散的恐惧,她的恐惧来自于她的负罪感
第三节 贞节观居然成功地把这种男人制造的观念灌输给了女人,使得许多女人能够自觉恪守--贞节观与因果报应观念合流,可以共同起到精神控制作用--关爱生命与漠视生命,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人文分野
第十八章 制裁与恪守:贞节亚文化解码以--《金瓶梅词话》为例
第一节 贞节观似乎源自程朱理学的提倡,实际上是出自统治者控制社会的需要,而宗教的震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宗教的心理钳制往往比直接强迫更有威严力量--李瓶儿出于对目果报应的恐惧,屡屡梦见花子虚纠缠自己
第二节 看重女人的贞节并不是中国人的专利,在其他民族或国家也有存在--与愈演愈烈的贞节观相联系的是男人的处女嗜好--所谓贞节,原本是女性驾驭自我性行为的权利
第三节 对于人类绝对自然的事情加以压制其结果是加强,甚至是病态的加强--大多数女人用贞节观把自己束缚着,其认真程度绝不亚于男人--自残生命是贞节观的极端表现形式,有些女子为此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第十九章 占有与畸变:太监性补偿亚文化解码
第一节 太监一旦得到宠信,就有可能飞黄腾达,显赫一时,享受荣华富贵,全家族的人都跟着得好处--沉重的心理负担,美好取向的消失,使得太监的精神受到严重摧残,人格出现变异扭曲--太监关系网颇具黑社会性质,势力从宫中延伸到宫外
第二节 精神与身体的双重缺陷,直接了导致太监心理的严重失衡变态--太监喜怒无常,过度敏感,自卑心理严重,最受不了的是正常人瞧不起自己--有的大太监甚至连自娶成群妻妾也不满足,而更醉心于夺取身属别的男人的女人
第三节 丧失了正常性功能,身心畸变的太监,对世俗生活的迷惑不解,格格不入--不妨这样来推测,李瓶儿的血崩病是在广南时由花太监性摧残造成的--太监主要是采用虐恋行为来摧残女性,酿成的惨剧也不是个别现象
第二十章 钳制与窒息:因果报应亚文化解码--以《金瓶梅词话》为例
第一节 佛教将因果抽出来当作一种不增不减的实体存在。然后详细地规划各种因果关系式--佛教徒宣扬鬼神无所不知,因果报应无处不在,会起到精神控制作用,使人弃恶向善--害怕遭受因果报应的惩罚,以自觉恪守佛教伦理来寻求解脱,才是李瓶儿后期性格发生变化的关键所在
第二节 在心理上寻求解脱的李瓶儿处处以慈悲为怀,时时勤于布施--佛教认为贪、嗔、痴是“三毒”,对一切邪恶事物都要忍让宽容--为了消除“罪孽”,李瓶儿甘愿忍受西门庆和一家大小强加的屈辱,事事委曲求全
第三节佛教假说的地狱意在告诫世人生前行善,以免死后遭受地狱之苦--其实假说地狱中的各种酷刑多源自人间的暴虐行为,反过来又在现实中产生副作用--连接李瓶儿前后两种似乎对立的性格的,是其潜意识中深深的罪孽感和忏悔意识
主要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序言研究《金瓶梅词话》已有多年,我们从一个纯文学欣赏者,到关注书中人物情感与相关亚文化现象,以参与人类的终极关怀为原点,试着写一点有关金学研究的东西,期间经历了太多太多的苦涩。原因很简单,我们生活在一块谈性色变的古老土地。《金瓶梅词话》是涉及到性的,相关亚文化现象亦大多与性有关,于是金学便不那么光明正大,研究者也便不那么庄重正经。
《金瓶梅词话》并不完美,甚或缺点多多,《美国大百科全书·金瓶梅》条写道:“缺点有三,(1)过分作自然主义式的刻画和渲染,而缺乏正面的理想或人生意义之揭示。(2)在取材方面,鱼龙混杂,精芜莫辨,杂陈众多可有可无的材料;此外,不必要的描写连篇累牍,破坏了文字的节奏感,甚至有冗烦之失。(3)在丑恶人性及性欲方面的过度描写,容易使读者买椟还珠,错失书中主旨及艺术成就,反而把它当作淫书或低级的消遣读物。这可以说是受了当代淫风的影响。”连性解放故乡的美国人都觉得《金瓶梅词话》进行了“性欲方面的过度描写”,含蓄的中国人对此书乃至有关的人物言行不那么宽容,也就容易理解了。
《金瓶梅词话》产生的时代也不够严肃。由于三教合一的价值体系发生蜕变,传统的价值观念渐趋泡沫化,使得明代文人把人生的追求从原先的考试做官转向市井的声色犬马,而人生目标的失落又使他们在为人为文方面也出现心理异化。他们已与传统文人大相径庭,不再在兼济与自善间做二选一的考量,无意做高卧东山的才子,放浪山水的雅士。
面对明代礼崩乐坏、人欲横流的污浊尘世,心灵空虚的文人别无选择,只能浑浑噩噩,游戏于情天恨海,用最原始的情欲刺激来打发日子。由此,原本胸有“天之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文人,一部分变成了“坐家的女儿偷皮匠——逢着的就上”的忒俗荡子。文如其人,忒俗荡子为文,便只能毫无悬念地产生至少在当时和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人看来同样是忒俗的《金瓶梅词话》。
《中国大百科全书·金瓶梅》条以高屋建瓴之势,毫不客气地指出了《金瓶梅词话》的“严重缺点”:“首先,作者对现实黑暗的暴露,缺乏鲜明的爱憎和严肃的批判。作者暴露西门庆的种种罪恶,目的不是出于变革现实的进步要求,而是对封建统治阶级作规过劝善的说教,想以此达到‘明人伦,戒淫奔,分淑慝,化善恶’(欣欣子:《金瓶梅词话序》)的目的。其次,小说对剥削阶级的腐朽糜烂生活肆意渲染,特别是大量露骨的色情描写,秽心污目。另外,作者在解释人生和社会生活方面,有宿命论思想和虚无观念,给人以漆黑一团的感觉,看不出一线光明。全书由于缺乏剪裁,对生活现象描绘精芜无别和细大不捐,有些描写过于琐屑,显得臃肿繁复。” 《金瓶梅词话》存在不足可谓尽人皆知,然而它的出现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绝对称得上是一大收获,具有里程碑意义。它横空出世,展示了一个全新的青青世界。兰陵笑笑生是一个创新者,把小说从梦幻圣殿拉回到红尘人间。小说无论是在审美生存范式上,还是在探究人物心灵的深度和力度上,都堪称开山之作,以前无古人的态势傲视文坛。
《金瓶梅词话》进一步拓展了小说创作的思维空间,是中国小说史上第一部以社会城市市民为主角,以展示其爱恨情仇心路历程为主导的长篇小说,同时也是第一部同时从主文化角度和亚文化角度全方位切入,以多视角地演绎人物情感为原点的长篇巨制。小说人物的情感轨迹或丑陋,或高尚,或粗鲁,或优雅,一切似乎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情感取向原本就是多姿多彩的,作者只是进行了还原与再现。
小说人物让人更难读懂,因为它不再按类型化的配方演绎形象,而是形形色色,光怪陆离,且定型化程度大为降低。这对习惯于好人坏蛋低智阅读模式的广大读者甚至某些研究评论者来说很难适应,常常有一头雾水的感觉。然而,一部优秀小说不可能迅速提高人们的阅读智商与研究水平。在一头雾水的感觉中,人们的认知依然那么低智,咬定“淫”字不放松。如此一来,事情又变得简单了许多,重新回归到好人坏蛋的低智评价层面,以淫定论,于是乎天下太平,皆大欢喜。至于兰陵笑笑生与他的《金瓶梅词话》是否遭受不公平待遇,是很少有人愿意关注的。
幸运的是,国人在念念不忘《金瓶梅词话》“严重缺点”的同时,有时也会说上几句公道话。更有大逆不道者甚至给予极高的评价,因诸多研究者早有证引,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中国大百科全书·金瓶梅》条写道:“《金瓶梅》在中国古典小说的发展史上有它不可忽视的意义。它以前的一些著名长篇小说,大都是在长期来自民间说讲故事的基础上由作家集中加工、提炼的产物。而《金瓶梅》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从此,文人创作就逐渐替代宋元以来根据民间说讲故事而整理的话本,成了小说创作的主流。《金瓶梅》之前的长篇小说,大多取材于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金瓶梅》开辟了一条新的路子,以现实社会及家庭日常生活为题材,注重写市井世俗情态,鲁迅认为是开了‘人情小说’的先河。它在创作方法上的写实特点,艺术手法的细微特点,对后来的《红楼梦》在一定程度上产生了影响。” 《金瓶梅词话》是咱中国为数不多的世界级伟大文学作品之一,对此好像地球人都知道,且多给予很高的评价。
《美国大百科全书·金瓶梅》条写道:“《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伟大的现实主义小说,它虽然写的是中国十二世纪早期的故事,实际反映了中国十六世纪末整个社会各个等级人物的心理状态,宣扬了惩恶扬善的佛教观点,对中国十六世纪社会生活和风俗作了生动而逼真的描绘。
《法国大百科全书·金瓶梅》条写道:“《金瓶梅》为中国十六世纪的长篇通俗小说,它塑造人物很成功,在描写妇女的特点方面可谓独树一帜。
全书将西门庆的好色行为与整个社会历史联系在一起,它在中国通俗小说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日本大百科事典·金瓶梅》条写道:“《金瓶梅》的作者不明,但从全书结构的严密性,文气与构思的连贯性来看,是出于一人之手。《金瓶梅》故事的发展形成了西门庆一家的兴亡史。故事的背景主要是山东省的一个县城,主人公是这个地方上的富商西门庆。他用不正当的手段积累财富,由行贿得到官职、地位和权力。全书以西门庆为中心,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其中有西门庆的六个妻妾、妓女、男女仆人、各类亲友、大小官吏、军人、商人、帮闲、媒人、算命人、和尚、尼姑、道士、戏子……可以说是从朝廷大臣到街头乞丐,应有尽有。作者对各种人物完全用写实的手段,排除了中国小说传统的传奇式写法,为《红楼梦》、《醒世姻缘传》等描写现实的小说开辟了道路。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金瓶梅》条写道:“小说共100回,写西门庆勾结官府,仗势欺人,谋财害命,蹂躏妇女的事迹,反映了明代中叶社会黑暗腐败的时代特征。人物刻画生动,尤长于写市井人情世态,细节描写亦细腻真实,但对男女关系有过分渲染之处。《金瓶梅》在中国古典小说发展史上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由文人独创的长篇小说。
中国古代社会中三寸金莲变成了人们认定女子美丑的一种关键审美标准,大概和古今中外普遍存在的把足部和性器官相联系的足恋畸形审美心理有关。生理学家与心理学家都认为,人的足部本来是最敏感最怕羞的部位,在穿鞋代替了赤脚的文明时代,足恋畸形审美心理也可以转变成为鞋恋畸形审美心理。中国古代缠足之风的形成与肆虐,所满足的即是足恋畸形审美心理。
在中国人的性习俗中,脚本来是一个怕羞的部位,也自然就成为女性隐私部位之一。又由于红色具有刺激性,因而在性活动中,女子穿着红睡鞋对于有足恋畸形审美心理的男子便有着独特的功能。西门庆有足恋畸形审美倾向,对女子在性活动中穿着红睡鞋更是情有独钟,可以称之为“红睡鞋恋” 。
《诱惑与迷失:同性恋亚文化解码——以
无论是在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还是在茹毛饮血的原始部落;也无论是在知识爆炸的今日,还是尚处蛮荒的远古时代,都不难发现同性恋现象的踪迹。
同性恋一词的内涵包括了态度、情感、社会观念和标准,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概念。
多数人具有的性心理,经得起时空检验,且符合人类自身繁衍的客观规律,一般应视为正常性心理,并由此构成了性的主文化;反之,少数人具有的性心理,或只是在某一特定时期、某一特定区域内多数人具有的性心理,经不起时空检验,且不符合人类自身繁衍的客观规律,一般应视为异常性心理,也由此构成了性的亚文化。
在当今文明程度越来越高的社会里,人们应该更加明晰地保持这样一种认识:既要承认同性恋者渴望同性之爱的心理诉求,又要避免有人以此为幌子对别人造成生命的危害和心灵的创伤,更要避免最大化人群所坚持的异性恋性取向崩溃。尊重同性恋者的同性之爱诉求,是一种人性关怀;而异性恋性取向一旦崩溃,人类就有可能渐趋消亡。
《宣泄与冷漠:残忍亚文化解码——以(金瓶梅词话)为例》——纵观中国历史,自古以来就被一种血淋淋的场面所浸泡,造成这一现象的无疑是残忍意识支配下的残忍行为。人类数千年的文明史是文化渐进的历史,探究残忍意识对生命的漠视,如果放在文化的大背景中,就可看出它具有更深刻更丰富的社会内涵。残忍意识的出现和存在,除了政治的因素之外,还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社会文化观念和文化心理的反映。
残忍意识是人们的文化观念与文化心理的一种表现,由于古代中国的共同文化背景,人们普遍存在着残忍意识。残忍意识成为人们的心理认同,难以消除,遇有适当的机会就会表现出来。在残忍意识支配下出现的残忍行为,往往不仅不会受到谴责,反而为人津津乐道,赢得满堂彩。在中国古代小说中,经常见到凶残血腥场面的描写,满足的就是读者的残忍意识,《金瓶梅词话》中武松杀嫂就属这种情况。
古代社会真实存在的官刑与私刑的残酷,假说中地狱种种刑罚的惨毒,以及封建文人为劝世说教而有意无意编造出来的善恶相报故事的恐怖,都想方设法制造血腥场面,以达到心灵震慑的目的。然而,在形成心灵震慑的同时负面效应也显现了出来,即给人树立了一种恶的榜样,让人的心态变得冷酷无情,起到了残忍的示范作用。关爱生命与漠视生命,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人文分野。对残忍意识引发的漠视生命的现象,应该保持高度的警觉。人类如果连生命都不能珍惜,还能珍惜什么呢? 《制裁与恪守:贞节亚文化解码——以(金瓶梅词话)为例》——夫死守节或以身殉夫都是违背人情,摧残人性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女子自愿献身,无怨无悔呢?这是因为古代社会认定恪守贞节是女子的最高美德,政府褒奖,光耀门楣,而这一切都是以巩固夫权制家庭,确保子女出自丈夫的正宗血统为原点的。近千年来,在中国大地上出现了数不清的贞节牌坊和烈女祠,就是明证。贞节观似乎源自程朱理学的提倡,实际上是出自统治者控制社会的需要,而宗教的震慑更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人类绝对自然的事情加以压制其结果是加强,甚至是病态的加强— —这一规律对于受贞节观钳制的女子也是适用的。病态的加强向着两种截然相反的轨迹发展,一种是纵欲,一种是守节。前者表现为对性自由的追求,后者表现为性领域的自我制裁。
贞节观产生了双重后果,一方面造成了女人的性无知,而这被认为是应该纯洁地进入婚姻的姑娘的绝对必要条件;另一方面,贞节观在极其严厉地把贞节不平等规则强加于女人的同时,却设法确保男人的乐趣,不但在婚内,在婚外也是如此。更奇怪的是,贞节观最后竟然成功地把这种男人制造的观念灌输给了女人,且公开宣称男人的需要就是女人所必须做到的,导致了许多女人在宣扬和贯彻贞节观的时候,比起男人来有过之而无不及。
《占有与畸变:太监性补偿亚文化解码——以(金瓶梅词话)为例》—— 如果没有人逼迫或巨大利益诱惑,世界上没有哪个男人愿意主动放弃正常男人的生理机能,放弃家庭快乐,放弃人身自由,去当一个受人歧视的太监。
因为宫中几乎与世隔绝,一旦作为太监进入,一生中再难有人生追求。由此可知,到宫中当太监,大多出于迫不得已或追求巨大利益,尽管每个太监的情况并不相同。
太监是君王确保对女人的独占欲与后嗣传承的纯正而出现的特殊群体,是在生理上失了正常性功能,生理和心理都不健全的一类人。生理上的畸形,会导致同样畸形的变态性心理与变态性行为。他们存在着过度补偿心理,一门心思要挽回损失,为自己失去的一切寻求高额补偿。获取权利,干预朝政,聚敛财富,占有女人,可谓无所不为,无所不至。
太监由于是后天人为地丧失了正常性功能,心理严重变态,再加上遭受社会的歧视,其情欲焦虑与自卑心理会使其心理呈现出病态症状。与宫中女子对食的,主要是一些处于下层的小太监。那些已经发迹暴富的大太监,已不满足于此,而要像正常权贵豪富那样娶一大群妻妾,有的还要娶大家闺秀为妻妾。有的大太监甚至连自娶成群妻妾也不能满足其畸形性心理,而更醉心于夺取身属别的男人的女人来满足自己的伤害欲。
《钳制与窒息:因果报应亚文化解码——以(金瓶梅词话)为例》——佛教宣扬宿命论与来世幻想,作为推行其伦理的依据。本来佛教的业报理论和无我说有其辩证成分,但越往后发展,特别是在中国的条件下,越走向迷信与形而上学。慧远宣扬三世果报,认为此生的苦难是前世罪孽决定的,而人们行善得报的希望在渺茫的来世。
因果报应与历代官刑相配合,其功能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惩戒,即以残酷的责罚使人产生畏惧,进而安分守己;二是教化,即以刑罚为训诫手段,使人知是非,审善恶,正廉耻,自觉恪守伦理规范。
因果报应造成的罪孽感和忏悔意识,迫使李瓶儿求王姑子为自己念《血盆经忏》。李瓶儿曾带着罪恶向心中的新生活奔去,就像潘金莲带着罪恶走向新生活一样。然而,带着罪恶才能跨进门槛的生活,只能使她们坠入更黑更深的苦海。如果说潘金莲死于武松刀下是遭受因果报应的话,那么,李瓶儿则是怀着对这种惩罚的恐惧而死去,她以为花子虚的阴魂要把她勾到阴司去接受审判。
上述诸种亚文化现象,有的早已风光不再,只是个别人依然痴迷,如足恋;有的似乎是新时尚,其实古已有之,如鞭恋;有的不仅古已有之,如今还要争名分,如同性恋;有的虽已被批判了上百年,但仍然坚定地护卫着女人的身体,如贞节观。文化就是这样,可以传承,可以异化,但很难断绝。
因为文化作为一种存在,必然有其存在的价值。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感受到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不少人出现了职业性的精神偏执症与情感异化症,由此造成了人们心性的冷漠。由常态虐恋行为到变态虐恋行为,由变态虐恋行为到人身伤害行为,再由人身伤害行为到伤害动物行为,譬如猫等。可以这样说,对于生命的关爱与漠视,已成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人文分野。
《金学视点:情感与亚文化》试图将《金瓶梅词话》中人物情感与相关亚文化现象连缀成一幅幅令人感慨唏嘘的画面,再加入一点我们的冥想与遐思。研究视角已不局限于文学研究,融人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学的知识与观点,使文学问题跃出了传统文学研究的视野,进入到一个多学科通融的学术研究境界。
学术是传承文明和接续历史的活动。如果观点鲜明一点,事实和掌故真实一点,对人生对学术采取历史理性与终极关怀的态度,着力将人物纳入情感轨道而非传统伦理道德规范轨道,从各种亚文化角度阐释《金瓶梅词话》中存在的一些看似疑难实则各有所归的心理现象,如《金学视点:情感与亚文化》。我们想,这虽不一定会赢得读者与人心,却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与尝试。
《金学视点:情感与亚文化》由陈家桢、周淑芳合作撰写。上卷”清河晓风”十二章由周淑芳撰写,下卷“柳岸残月”八章由陈家桢撰写。研究《金瓶梅词话》人物情感与相关亚文化现象心理上感觉很累,多年来我们深有感触。然而很有意义,因为此研究除了一般意义上的学术探索之外,同时参与了人类的终极关怀。
本书由宁波工程学院学术著作出版资金资助出版。
文摘第一节
潘金莲生不逢时,偏偏生在一个不能容忍女子求得情欲满足的文化环境--男权社会遵循的是男权至上的原则,女性不可能找到独立的自我--从潘金莲身上,可以清楚地看到在以男性为主体的社会中,女性的内涵已被置换为价值客体
《金瓶梅词话》所反映的时代虽然是北宋,但书中所反映的显然是腐败、黑暗、为贞节所禁锢的明代社会。随着新的生产关系萌芽的诞生,大批新富以不可阻挡的威力冲击着旧的贵族阶层而成为新兴贵族。无论是旧的还是新的贵族社会,其本质并没有什么不同,即主宰社会的仍然是男权和金钱。作为女人,要想在男权社会中立足是很困难的,尤其对于没有金钱的女人,更是难上加难。
如果潘金莲有机会重新投胎的话,她也许可以充当《乱世佳人》里的郝思嘉,或者施奈德扮演的女银行家。然而,她生不逢时,偏偏生在一个不能容忍女子情欲旺盛的时代,生在一个不能容忍女子求得情欲满足的文化环境。
潘金莲生在一个穷裁缝之家,父亲早逝,九岁便被母亲卖到王招宣府学弹唱,十五岁又被卖到张大户家为奴。十八岁那年,张大户将她奸污,兰陵笑笑生不无感慨地写道:“美玉无瑕,一朝损坏;珍珠何日,再得完全。”(第一回)张大户的罪恶泯灭了潘金莲内心的一切道德良知,那个时代的女人看贞操胜于生命,而她已经丧失了。
男权社会遵循的是男权至上的原则,在这里女性完全处于被制约、被限定、被束缚的状态中,女性不可能找到独立的自我。一个美丽聪慧的年轻女性充其量不过是令男性赏心悦目的被看对象,本质上是一种客体--物--的存在。
随着被张大户“收用”,被送给武大作妻子,潘金莲的梦想实际上已经破灭。她在被剥夺了人身自由、意志自由和婚姻自由的处境中,渐渐形成了刻意追求声色情欲满足的畸形性格,变成了那个社会中一件小小的装饰品,作用是供有钱有势的男人观赏、把玩和消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