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掠夺了我们的脸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陈染
基本信息·出版社:作家
·页码:253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506339668
·条形码:9787506339667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开本:0开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谁掠夺了我们的脸》:散文是最能够透露作家内心的文体。自小说《私人生活》出版后,陈染曾一度搁笔。如今的她已经走进恬淡成熟的阶段,《谁掠夺了我们的脸》书中共分十一个篇章。讲述我与我,我与物,我与生存我与思考等话题。文字一如陈染以往的风格,精致细腻,独特悠长。从青春的激烈到如今的沉静,从往昔的叛逆到现在的洗练,每个人都可以在作家真诚的娓娓道来中体味生活本初的意义。文字的背后,我们看到作家坦诚的人生态度和单纯的心理境界。除此以外,在相当篇章的字里行间,陈染冷僻的幽默智慧处处闪耀着光芒。那些对生活和自我的调侃,让人读后忍不住浮上会意的微笑。 这个夏天,我们读陈染的新作,想念青春的疼痛,感受成长的蜕变,追寻人生的意义。她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简单的一本书,而是对于人生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追问和思考。
作者简介陈染,当代作家,生于北京。幼年学习音乐。曾在北京做过四年大学中文系教师,后调入作家出版社。曾出版《陈染文集》(6卷),以及长篇小说、中篇小说集、散文集、谈话录等多种专著。她的小说在英、美、德、意、日、韩等国家及港台地区均有出版。
编辑推荐《谁掠夺了我们的脸》:记忆、沉湎、旧相识,叛逆、逃避与超然。沉静的独白,深邃的思考,冷僻的幽默。她的心,如无底的幽湖,引你抵达深渊;她的字,如泣风经过,让一切弥散。她是瓦解,她是碎片,她是力度,她是迷雾中的风中之船。如果说,青春的美是用皮肤来表达的,是用来触摸和感知的话;那么,成熟的甚而调败的美便是从骨头里渗透出来的了,成为一种韵味,让我们感怀,让我们疼痛。除了想念,还是想念。
文摘我究竟在这艘人世之船上浮想什么不知别人是否有过同样稚嫩脆弱的成长经历,我曾有过这样的一个时期:大约在我十四五岁,也就是李商隐所写的“十五泣春风,背面秋千下”的年龄,有一次,我随母亲到火车站给她的一个朋友送行。那时候,我完全是一个不用大人费心寒暄搭讪的母亲身后的孩子。我已记不得当时母亲和朋友是真心地依依惜别,还是客套的热情。只记得,后来火车发出一声长长的沉闷的鸣笛,那声音在空旷的站台上凄凉地绵延弥漫,夹裹着乍暖还寒时节凉飕飕的小风,剜割在我心上。然后,车身慢慢启动了,客人踏上了火车,向我们挥手告别。再然后,客人挥着手与我们隔窗交错而过,渐渐远去。这时候,不知为什么,我的眼泪忽然就涌了出来,而且莫名地伤感起来。可是,这个客人,明明是我不认识的啊!我站在那里,又尴尬又不好意思。趁母亲忙着与客人挥手致别的空档,我赶快用手抹掉泪水。火车又是一声凄凄凉凉的长鸣,抛洒在渐行渐远的空中,远处黄昏的云朵浓彩重墨,似乎饱含着人世间的离愁别绪,我的眼泪又不听话地流了出来……在后来的岁月中,我又经历了几次同样令我尴尬的场面,我便认定自己不适宜给人送行,便坚决地回避了这样的场面。后来,我知道了我的眼泪为何而流。我是听不得那长长的凄凉的鸣笛声,那沉甸甸的声音,如同大提琴的低吟,古排萧的泣诉,让人凄迷恍惚。人去心空,距离像岁月一样拉远了,像梦一样融化成一片空茫,散淡难辨,恍若隔世。时光如同攥在手中的沙子,多少人世的生离死别、从此天涯的故事,就这样随风飘散了。以我当时那幼小的未谙人世且善感多思的脆敏之心,怎能经得起那想象中存在的哀婉曲折、回肠九转的忧伤呢?预习高考的时候,我和同班一个女同学非常要好。高考分数下来后,我得知自己考上了大学,便欢快地跑到她家。当听到她未被录取的消息时,我难过得眼泪立刻涌出眼眶。她倒是个心思宽阔的人,反过来安慰我,并做出匪夷所思的样子,说:“咦,怎么像是你没考上大学呢?没考上的是我呀!”正是夏天,我在人家院子里的树荫下流了半天泪。眼前是青藤缠绕的砖瓦房,屋檐下碎草叶在夕阳中舞动,树根草汁散发出芬芳的气味,燕子在窗檐下栖居,麻雀在不远处的土堆上觅食……这一切,都莫名地夸张、煽动了我的伤感,我在自己想象出来的分别中,在夏天的清风缠绕的湿漉漉的展望中,说了好多的分离在即、天各一方的话,好像永别似的。然后,在愈发浓重的暮色中心境怅然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