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专业英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材)

分類: 图书,英语与其他外语,职业/行业英语,各工种英语,
品牌: 吕惠敏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页码:145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504562750
·条形码:9787504562753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英语
·丛书名: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汽车专业英语》为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由劳动保障部培训就业司推荐。《汽车专业英语》根据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教学实际,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汽车专业英语》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需要的汽车专业词汇和短语为主,力求使内容涵盖汽车结构、维修、检测、电路图和各种信号等知识。
《汽车专业英语》主要内容包括:汽车基本结构、仪表面板、活塞和动力、点火开关的位置、变速杆位置和超速挡开关、检查泄漏、测试与充电、发动机冷却系统、如何识读电路图、空调系统、车载计算机、电控悬架系统、防抱死制动系统、混合动力汽车和控制汽车污染等。
《汽车专业英语》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汽车类专业教材,也可作为成人高校、本科院校举办的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和民办高校的汽车类专业教材,或作为自学用书。
《汽车专业英语》由吕惠敏主编,李桂华、王茂郦、邓碧妍参编,梁启勇主审。
编辑推荐《汽车专业英语》是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使教材内容涵盖《汽车修理工》等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便于“双证书”制度在教学中的贯彻和落实。
目录
Unit 1The Basic Components of an Automobile
单元一汽车基本结构
Unit 2Instrument Panel
单元二仪表面板
Unit 3Piston and Power
单元三活塞和动力
Unit 4The Position of the Key in the Ignition Switch
单元四点火开关的位置
Unit 5Shift Lever Position and O/D Switch
单元五变速杆位置和超速挡开关
Unit 6Looking for Leaks
单元六检查泄漏
Unit 7Testing or Charging
单元七测试与充电
Unit 8Engine Cooling System
单元八发动机冷却系统
Unit 9How to Read Circuit Diagram
单元九如何识读电路图
Unit 10Air Conditioning System
单元十空调系统
Unit 11Computer in Car
单元十一车载计算机
Unit 12The ComputerControlled Suspension System
单元十二电控悬架系统
Unit 13Antilock Braking System
单元十三防抱死制动系统
Unit 14Hybrid Electric Vehicles(HEV)
单元十四混合动力汽车
Unit 15Controlling Pollution of Vehicle
单元十五控制汽车污染
Appendix APhonetics
附录A语音
Appendix BVocabulary
附录B词汇表
Appendix CTranslation
附录C译文
Appendix DAutomobile Acronyms
附录D名词缩写
Appendix EProfessional Glossary
附录E汽车专业词汇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为了满足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一批教学经验丰富、实践能力强的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一线专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了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教材20余种。
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我们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汽车制造、维修企业岗位要求分析入手,结合多年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经验,确定课程体系、教学目标和教材的结构与内容,强化教材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第二,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使教材内容涵盖《汽车修理工》等国家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便于“双证书”制度在教学中的贯彻和落实。
第三,根据以汽车底盘、发动机、电气系统的拆装、检测与维修等技能为主线、相关知识为支撑的编写思路,精练教材内容,切实落实“管用、够用、适用”的教学指导思想。
第四,根据学校的教学设备和汽车行业的发展趋势,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使学生掌握典型汽车的相关知识和拆装、检测、维修技能的基础上,介绍其他车型,尤其介绍能够体现先进技术的相关内容,既保证教材的可操作性,又体现先进性。
第五,按照教学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实际案例为切入点,并尽量采用以图代文的表现形式,降低学习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好教、好学的目的。
在上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得到了有关省市教育部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一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大力支持,教材的诸位主编、参编、主审等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恳切希望广大读者对教材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修订时加以完善。
文摘插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