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赏鉴

毛泽东诗词赏鉴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诗歌词曲,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林冠夫

基本信息·出版社:书海出版社

·页码:391 页

·出版日期:2001年

·ISBN:7805502129

·条形码:978780550212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毛泽东诗词赏鉴》内容为: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时也是独领风骚的诗坛巨人,他的诗词作品充满着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激情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多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并广为传诵。《毛泽东诗词赏鉴》除对毛泽东诗词等中出现的典故和难懂的字词做必要的注释外,着重从内容体悟和艺术鉴赏的角度对67首毛泽东诗词作品逐一进行了评析。书末附有毛泽东关于诗词创作的书信与论述。

编辑推荐《毛泽东诗词赏鉴》除对毛泽东诗词等中出现的典故和难懂的字词做必要的注释外,着重从内容体悟和艺术鉴赏的角度对67首毛泽东诗词作品逐一进行了评析。书末附有毛泽东关于诗词创作的书信与论述。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同时也是独领风骚的诗坛巨人,他的诗词作品充满着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激情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多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并广为传诵。

目录

新世纪的雄伟华章(代序)

篇目表

正文

附录毛泽东关于诗词的书信与论述

致臧克家等

致李淑

读范仲淹两首词的批语

致胡乔木

《七律二首·送瘟神》后记

致周世钊

在《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的批语致胡乔木

致胡乔木

《词六首》引言

对《毛主席诗词》中若干词句的解释致陈毅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中国是个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流派纷呈。

在我国20世纪的诗歌史上,发生了两件震动诗坛的大事。第一件是“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新诗,为诗坛推出了新的品种。新诗的出现是一场革命,它冲破旧体诗词格律的束缚,使诗歌能够自由地广泛地反映现代生活和人们的思想感情。但新诗的倡导者对旧体诗采取否定、排斥的态度,却严重地阻碍了传统诗词的继承和发展。第二件是毛泽东用旧体诗词反映现代生活的成功实践,重振了传统诗词的雄风,一改新、旧体诗对立的局面,而使它们成为诗国花园里盛开的并蒂莲。

一百多年之前,恩格斯在评价意大利诗人但丁时说过:“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近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薪时代的第一个诗人。”恩格斯同时热切地期望:“一个新的历史纪元在开始。意大利是否会给我们一个新的但丁来永志这无产阶级新纪元的诞生呢?”

文摘毛泽东同志的这三首小令,选取山的各自不同形态,加以夸张的描写,寓意深刻地表达了革命的壮志豪情,歌颂了波澜壮阔的革命斗争,汹涌澎湃,激荡奔腾。

第一首写山的巍峨高峻,表现了红军长征的英姿和无坚不摧的英雄气概。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山,扑面而来,奇峰突起。这劈头的一个“山”字,将人们带进了峰峦攒天的万山丛中,气势浩茫。过去民谣中说,“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用攀登的艰难烘托出山势的峭耸高峻,表现了大自然的伟力和人们无法克服的“危乎高哉”。而这里,毛泽东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气魄,却反其意而用之,强调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他们翻山越岭,不但人不“低头”,马也不“下鞍”,而是“快马加鞭”,一跃而过,这是何等气概,何等的威武雄壮!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惊回首”三字,紧承“未下鞍”而来,说明红军战士跨越群峰后,回头一看,不禁惊讶道:这山真高啊!“离天三尺三”,几与天相连。气概豪迈,语言诙谐。毛泽东同志借用湖南民谣中的语言,以“离天三尺三”这样貌似实写实为夸张的词句来表现自然景物,比任何夸张更能表现出山的高耸与天接的巨大形象,写出了山的巍峨高峻,从而衬托出了红军战士的英迈勇健、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因此,写这山的巍峨高峻,既写山的本身,也寄寓着长征路上的千难万险,但这一切,在红军战士眼里都算不了什么。“在共产党和红军面前,一切普通所谓困难是不存在的,最严重的困难也能克服.红军在世界上是无敌的”(1937年10月23日为抗大建设新校舍题词)。正是在这一意义上,赞美了我红军战士藐视困难、敢于攀登的英雄气概。

第二首写山的雄伟磅礴的气势,表现了红军战士勇于拼搏、所向披靡的纵横驰聘的革命豪情。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那连绵起伏的群山,巨澜狂卷,像是倒海翻江,这气势是何等的磅礴!这里,把静止的群山动态化了,把蜿蜒起伏的群山比作江海翻腾的巨浪。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真是极天地之壮观。

接着的两句是:“奔腾急,万马战犹酣。”上面是用“倒海翻江卷巨澜”来比喻起伏的群山,这里,又用一个酣战中的万马奔腾的景象来形容连绵的群山,想象奇特,气势非凡。这些山在眼前展开着,一山连着一山,重峦叠嶂,像是千军万马正投入激烈的酣战之中,奔腾着,呼啸着,使静态的群山跃然纸上。一个“战”字和一个“酣”字,把这千军万马的战斗雄姿,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这就不能不使人想到在长征路上和敌人展开激战的工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