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系列散文精选:心的菩提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散文随笔,中国当代,综合,
品牌: 林清玄
基本信息·出版社:河北教育出版社
·页码:296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543464012
·条形码:9787543464018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0开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菩提系列散文精选:心的菩提》是作者菩提系列散文精选集。菩提系列散文原书共有十册,是作者写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风格形成的代表作。作者从中选文一百四十篇,分编为《心的菩提》和《情的菩提》两册,以飨读者。
作者简介林清玄,高雄旗山人,著名散文作家。曾任台湾《中国时报》记者、主编、主笔等,曾连续十年成为台湾金石堂畅销书排行榜的风云人物。他先后出版过一百多本著作,且本本畅销,被海内外誉为最有影响力的当代华语散文作家之一。随着阅历的增长,体验的深刻,他的作品不断提升境界。他从文学到佛学,悲智双运,情境兼容,不断创造推新,自成一家之言。他的文字魅力风靡华人世界,作品多次被编入中国大陆、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的中文课本。
编辑推荐佛寺里的木鱼有两种,一种是整条挺直的鱼,与一般鱼没有两样,挂在库堂,用粥饭时击之,另一种是圆形的鱼,连鱼鳞也是圆形,放在佛案,诵经时敲之。这两种不同形的鱼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眼睛奇大,与身体不成比例,有的木鱼,鱼眼大如拳头。我不能明白为何鱼有这么大的眼睛,或者为什么是木鱼,不是木虎、木狗或木鸟?问了寺里的法师。法师说:“鱼是永远不闭眼睛的,昼夜长醒,用木鱼做法器是为了警醒那些昏惰的人,尤其是叫修行的人志心于道,唇霰长醒。”
心若能持平,清净如水,装在圆的或方的容器里甚至在溪河大海之中,又有什么损伤呢?水可以包容一切,也可以被一切包容因为水性永远不二。但如水的心,要保持在温暖的状态才可起作用心若寒冷,则结成冰,可以割裂皮肉,甚至冻结世界。心若燥热,则化成烟气消逝,不能再觅甚至烫伤自己,燃烧世界。一株花如果不用全心来凋谢,就没有足够的养分长出树叶;一粒种子如果不全心地来消失,就不会从内在最深处长出芽来。因此,我们的生命不能打折!
菩提喻指佛教中觉悟的境界。面对世事纷乱,人心迷惘,《菩提系列散文精选:心的菩提》的作者以自己的切身体验和思考,将佛理修养化作美好心情,把读者的心灯点燃。使那些命运多舛、意志消沉、心浮气躁的人们重新充满希望和信心,如拨云见日把读者的心底照亮。文章内容寓意深刻,文字精练优美,风格清新隽永。追求超凡脱俗,淡泊清净,充满着禅境的喜悦,引领着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
目录
自序
佛鼓
清欢
飞鸽的早晨
养着水母的秋天
猫头鹰人
飞翔的木棉子
路上捡到一粒贝壳
清风匝地,有声
记忆的版图
鸟声的再版
送一轮明月给他
秋天的心
河的感觉
伤心渡口
水晶石与白莲花
欢乐中国节
永续今好
欢乐悲歌
人间山水
大音希声
莲花汤匙
轮回之香
走向生命的大美
季节之韵
宫本武藏观斗鸡
妙高台上
自由人
吾心似秋月
纯善
来自心海的消息
半梦半醒之间
璎珞粥
琉璃王的悲歌
布施,是菩萨净土
心的蒙太奇
温柔半两
十点八分四十五秒
一尘
雪的面目
平凡最难
蜜事
想象的城堡
生命的化妆
戴勋章逛街的人
《楞严经》二帖
围炉一束
觉醒的滋味
莲瓣之不朽
被箭射中
十指成林
时到时担当
回到自己的居处
柔软心
谦卑心
践地唯恐地痛
油面摊子
不是茶
掌中宝玉
老实镜
云水
如意
智慧是我耕的犁
数字菩担
林清玄创作年表
……[看更多目录]
序言一九九九年春天,我到大陆几个城市巡回演讲,并出版系列作品。几乎每到一个城市,都会被许多读者问及“菩提系列什么时候在大陆重印呢”?
菩提系列是我的写作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作品。写作时间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长达十几年的时间。
菩提系列共有十册,每隔半年或一年出一册。书出版后,弓I起非常热烈的反响,每册的印量都超过一百版,十册共印行一千版以上。后来被传播媒体选为“四十年来最畅销及最有影响的书”。
一九九三年,北京作家出版社曾印行过这十册菩提系列散文。据说也曾轰传一时,可惜有的读者没有买全,颇以缺书为憾,所以一再地向我询问什么时候重新出版。
这个问题使我陷入思考,菩提的写作虽是我创作历程中重要的阶段,但毕竟时过境迁,有许多思想、体验与现在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了,并不适合原版照录地再版印行。可是,对我的文学创作有兴趣的读者,如果没有读过菩提系列,又是非常可惜的。
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出版一套精选集了。
我把十册一百五十万字菩提的文章,拿出来重新检视,删去其中一部分内容,辑选了菩提系列的精华,冠之以《心的菩提》和《情的菩提》,成为我的菩提系列的精选本。
当我整理菩提十书的文章时,仿佛对过往的写作生活又做了一次清楚的回顾。
过去,有许多评论家对我的写作做过分期评论。但是,对一个作家而言,分期是非常艰准的事。如果由我自己来分,我的写作约可以分为三个时期。
一九七。年到一九八五午,是“旭日初照”的时期。那时的我是一个做着文学梦的青年,以纯粹的文学作为追求的目标,作品注重文章的雕琢,文章飞扬浪漫。
一九八五年到一九九五年,是“镜花水月”的时期。这个时期受到佛教的影响,变得含蓄和内敛,文章追求出尘出世。因此,作品清净淡泊,写作态度转向静观,就像一面镜子映照着人世。
一九九五年以后,是“繁华落尽”的时期。在写作上不刻意追求,也不造作,任作品自然形成,思想自由流露.既不文学也不佛学,只是用手写自己的心,真淳自见。
所以,第一个时期是‘文学的”,第二个时期是“佛学的”,第三个时期是“文学与佛学的交会”。
菩提系列的作品正好写于第二个时期中,是思想与风格形成的代表作。
现在,把菩提的精选呈现给海峡两岸的读者朋友,我的内心感到非常欢喜,但愿大家从这些文章中,可以看见一个写作者内在的成长与蜕变;也祝愿大家在观照、觉察、静心、思维里,能得到平安和欢喜。
文摘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