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修订版)(“十一五”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综合,
品牌: 陈文忠
基本信息·出版社:安徽大学出版社
·页码:286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810526030
·条形码:9787810526036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十一五”高等学校规划教材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文学理论(修订版)》经过五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效果令人满意。尤其五届学生普遍认为,这本教材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体系完整,功能目标明确,易读、易懂、收获大。
目录
绪论 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功能
一、文学理论的性质
二、文学理论的体系
三、文学理论的作用
四、文学理论的学习
第一编 文学本体
第一章 文学本质特征
第一节 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一、“文学”辨析
二、文学的社会地位
三、文学的意识形态性
第二节 文学的审美特性
一、文学审美特性的内涵
二、文学的特殊对象
三、文学的审美形式
第三节 文学是语言艺术
一、文学艺术的分类
二、文学是语言艺术
三、汉语与汉语文学
第二章 文学作品结构
第一节 文学作品结构层次
一、“二分法”与“层次论”
二、中西作品层次论
三、文学作品的结构层次
第二节 文学语言
一、文学语言的艺术地位
二、文学语言的审美特性
第三节 文学形象
一、文学形象的艺术地位
二、文学典型
三、文学意境
四、文学象征
第四节 文学意蕴
一、文学意蕴的艺术地位
二、文学意蕴的特点
三、文学意蕴与文学主题
第三章 文学作品类别
第一节 文学体裁的划分和意义
一、文学体裁的划分
二、文学体裁的意义
第二节 叙事文学
一、叙事文学的界定和种类
二、叙事主体
三、叙述内容
四、叙事话语
第三节 抒情文学
一、抒情文学的界定和种类
二、抒情文学的特征
三、抒情文学的手法
第四节 戏剧文学
一、戏剧文学的界定和种类
二、戏剧文学的特征
三、戏剧文学的重要类别
第五节 影视文学
一、影视文学的界定和种类
二、影视文学的特征
三、影视文学的结构
第二编 文学创作
第四章 文学创作过程
第一节 文学创作基础
一、文学创作的主体
二、文学创作的客体
三、文学创作的双向建构
第二节 文学创作过程
一、文学创作的准备阶段
二、文学创作的构思阶段
三、文学创作的传达阶段
第三节 文学创作原则
一、审美态度与创作原则
二、创作原则的基本倾向
第五章 文学创作风格
第一节 风格的审美特性
一、文学风格的界定
二、文学风格的特征
三、文学风格的形成
四、文学风格的功能
第二节 风格的审美形态
一、抒情风格的形态
二、叙事风格的形态
第三节 风格的文化形态
一、风格文化形态的划分
二、文学流派与流派风格
三、地域文化与地域风格
四、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格
五、时代风貌与时代风格
第三编 文学接受
第六章 文学欣赏
第一节 文学的传播与接受
一、文学创作与文学传播
二、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
第二节 文学欣赏性质
一、文学欣赏的特点
二、文学欣赏的条件
三、文学欣赏的意义
第三节 文学欣赏过程
一、接受预示与期待视野
二、本文解读与审美体验
三、召唤结构与欣赏再创造
四、个体差异与群体共鸣
第四节 文学欣赏效果
一、文学欣赏与文学功能
二、文学功能的多样性
三、文学功能的整体性
第七章 文学批评
第一节 文学批评性质
一、文学批评的界定
二、文学批评的基础
三、文学批评的意义
第二节 文学批评标准
一、文学批评标准的界定
二、文学批评标准的形成
三、文学批评标准的内涵
四、文学批评标准的普遍性与具体性
第三节 文学批评方法
一、文学批评方法的构成
二、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
三、文学批评的基本模式
四、文学批评的论述方法与阐释循环
第四编 文学史
第八章 文学发生发展
第一节 文学艺术的起源
一、文艺起源的诸种学说
二、文艺起源的合力作用
三、原始文学的特点
第二节 文学艺术的进步
一、文学艺术进步的理解
二、文学艺术进步的规律
第三节 文学发展的社会根源
一、文学发展与物质生产
二、文学发展与社会政治
三、文学发展与精神文化
第四节 文学发展的自身规律
一、文学传统的继承与革新
二、民族文学的影响与超越
三、杰出作家的创造性贡献
第九章 文学发展进程
第一节 文学体裁的演变
一、文学体裁演变进程
二、文学体裁演变方式
三、文学体裁演变动因
第二节 文学思潮的演进
一、文学思潮的性质
二、文学思潮的演进
三、文学思潮史研究
第三节 文学地域的拓展
一、文学地域拓展的进程
二、世界文学与比较文学
第四节 文学文化形态的变迁
一、文学的文化形态
二、大众文化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章 文学史研究
第一节 文学史的性质
一、文学史的形成
二、文学史的性质
三、文学史的任务
四、文学史的形态
第二节 创作史:文学作品生成史
一、个体创作史
二、流派演变史
三、国别文学史
第三节 作品史:文学结构演变史
一、作品史划分
二、文体史
三、主题史
四、风格史
第四节 接受史:艺术生命延续史
一、接受史的提出
二、接受史的途径
附录 简要书目
后记
修订版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四)读者群体
英国著名作家高尔斯华绥说:“风格——这乃是作家消除自己和读者之间的一切隔阂的能力,风格的最后胜利乃是确立精神上的接近。”①这里把风格与读者的阅读效果结合了起来,风格只有在读者的理解中,尤其是产生共鸣的过程中,才能为人们所接纳、领受。这是符合文学活动完整的动态系统的。因为,文学创作实质上是作者与读者之间审美信息的交流活动,交流是文学创作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创作时,作者与读者就开始了一种潜在的交流,整个创作过程就是作者寻求交流的内容、探索交流的方式和途径的过程。没有创作中作者企图交流的种种努力,就不可能有作品产生以后的交流和对话。即便像心远尘世的陶渊明,也极为重视自己诗文的传播。《饮酒·序》日:“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其“聊命故人书之”,即有让诗文传播于世之意。在“交流”心态的支配下,自然会影响到作品的艺术风貌。,
作家的风格受到潜在读者的影响,但这里所说的潜在读者并非专指某一个读者,而是指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读者群体。群体的范围有大有小。小的像某一阶层的人,大的像整个社会的审美要求和艺术趣味,甚至于读者长期养成的欣赏习惯,都制约着风格的有机生成。丹纳说过:“最大的艺术家是赋有群众的才能、意识、情感而达到最高度的人”,而“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与才能,要了解他为什么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部门,为什么特别喜爱某种典型某种色彩,表现某种感情,就应当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②群众的审美趣味和艺术寻求,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艺术家创作面貌。屈原有意识地选用楚地民歌的形式进行创作,白居易自觉地践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都不仅因为这样的创作原则适合传达内容的需要,更是为了让读者容易接受,流播久远。
在各类创作中,通俗文学作家最注重读者群体,作品的风格受时尚的影响最大。五四时期,文言文被现代文所代替,由于传统遗留下来的负载思想感情的媒介物的转移,当时很多新文学作家,都力图到国外文学里找出新的表达方式,于是欧化语体颇为流行,但效果却并不好,给阅读人为地增加了许多麻烦。张恨水在自己的写作过程中,对民族语言情有独钟,他反对生搬硬套西洋文法结构白话文,认为那会“使匹夫匹妇莫名其妙”,起不到欣赏、交流的作用,坚定地提倡大众易懂的“真白话文”进行写作。他本人就是在这种旨趣的支配下,创作出了许多为各阶层人都能
……[看更多书摘]
后记暑假,这是学生休闲,教师忙碌的季节。
2002年的盛夏,我们完成了本书第一版的撰写。2007年的盛夏,我们完成了本书修订版的修订。
从2002年秋季至今,本书经过五届学生的教学实践,效果令人满意。尤其五届学生普遍认为,这本教材观点新颖,内容丰富,条理清晰,体系完整,功能目标明确,易读、易懂、收获大。全体编写者为之极感欣慰。与此同时,这本教材在学界、在社会上也逐渐产生影响。相识和不相识的朋友,或邮件、或撰文予以肯定和好评,并不断有高校把它作为教材。2003年,以这本教材为基础,我们的“文学理论”课程被评为安徽省首届高校“精品课程”。此后,这本教材又先后获安徽师范大学优秀教材奖和教学改革优秀奖等等。
不过,全体编写者在五年的教学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并以高度的学术理性审视教材存在的不足,期待再版机会予以修订。2007年春天,出版社告知我们要再版此书,教材的修订工作便正式着手。
教材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授本课程的系统知识。因此,除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完整性外,它还应努力适应学生的阅读,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基于这种认识,本次修订在编撰理念、学术观点和全书框架不变的前提下,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完善:
一是规范概念命题,使表述更为准确明晰;
二是删削重复材料,使内容更为严谨简明;
三是增加若干小标题,使层次更为清晰有序;
四是个别章节替换新的研究成果,使阐述更为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