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课的变革(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
分類: 图书,教育,教学理论,
品牌: 刘家访
基本信息·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
·页码:160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504140074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教师课堂行为变革丛书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新课程的实施,必然要求教师的上课行为发生新的变化。这些变化既表现在上课的理念上,也表现在上课的实践上;既表现在上课目标的确定上,也表现在上课内容与方式的选择上;既表现在教师角色特征上,也表现在学生学习行为上;既表现在上课的预设上,也表现在上课的生成上。掌握这些变化,才能真正在课堂上落实新课程。
编辑推荐上课,动态生成。课堂动了,学生活了,互动、对话成为课堂教学的常态了,课堂上出现一系列变动不居的场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教师根据课堂教学中生成的各种资源,形成后续的、新的教学行为。动态成为常态,生成成为过程,这些教学的新要求,是上课时教师需要加以灵活掌握的,也是《上课的变革》所要介绍的。希望通过《上课的变革》,教师不仅能获得教学的新理念,同时能获得基本的教学策略。
目录
导论
一、理想与现实:上课的教学论解释
(一) 教学理论与上课
(二) 上课时运用教学理论的现实状况
(三) 理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深层次原因透析
二、控制与自主:上课的师生关系分析
(一) 教师控制:传统师生关系及其在当代的新趋向
(二) 学生自主: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及其在当代的重新定位
(三) 追求平衡:师生关系的新解释
(四) 师生关系75点
三、形式与实质:上课目标的本真及其达成
(一) 科学知识:上课目标的狂热追求
(二) 矫枉过正:知识目标在上课目标中的实现及其矫正
(三) 上课目标达成的条件保障
四、预设与生成:教师上课智慧的凸显
(一) 上课的设计——预设
(二) 课堂现实的关照:预设与生成
(三) 教师上课的智慧在预设与生成的和谐中得以展示和发展
五、繁杂与简约:课型的多样性与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
(一) 课型的多样性与课型的发展
(二) 我国中小学常用课型及其策略
(三) 新课程标准下新课型的构建与教学策略
(四) 从繁杂到简约:一般教学策略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序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的推进,已经越来越逼近课堂这个学校中最普遍、最平常、最基本的细胞。“聚焦课堂”“关注课堂”“决战课堂”等提法已不鲜见。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育教学改革正在与学校的肌体内部产生联系,正在改变着学校的日常生活,转变着教师与学生的具体行为方式。无论是教育理论研究者,还是教育实践工作者,正在逐渐达成这样的共识:没有课堂行为的变革,就没有素质教育的真正落实,就没有新课程的真正实现。可以说,课堂是检验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试金石,是体现教育教学改革成效的主要所在。
以素质教育、新课程改革为指导,中小学课堂需要产生哪些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需要做出哪些调整?对这些问题,也许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从不同角度出发得出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沿着教师课堂教学实施流程,教师的五种常见的行为自然进入到我们的视野:备课、上课、说课、听课、评课。这“五课功”是教师几乎每天都要做的“功课”,是教师职业生存方式的主要体现,是教师区别于其他从业人员的主要标志。要变革课堂,教师的这五种课堂教学行为就需要产生变化;要落实新课程,教师的这五种课堂教学行为就需要相应转变。
备课,二次开发。
文摘3.传统型上课
新课程在全国范围的实施,要求教师能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勇于开拓,将新的理论运用于实践。但是,从当前的课堂教学实际看,多数教师并没有表现出创新的思想,还是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从事教学工作。如在知识教学上,习惯于将知识看做是教师教给学生的经验,忽略学生对知识的建构;习惯于将知识看做是固定不变的真理,要求学生记忆和掌握,忽略知识中有着大量的没有定论的经验。这一类型的教师,将传统的教学理论①作为自己教学的主要依据,或根本不考虑自己教学的理论依据,导致在处理教学目标、内容、过程等方面出现与当代教学理念相违背的做法。
(三)理想与现实相矛盾的深层次原因透析
教学论研究一般是基于一种理想的假设出发的,多是对理想状态的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安排,虽然多数理论都有现实和实践基础,但是,当面对纷繁复杂的教学实际时,常常显得极为苍白。教学理论是人们在思考教学过程中所形成的旨在解释、预测教学现象的观念体系,是对各种教学现象及隐藏其后的各种教学关系和运动的自觉的反映。
就实质而言,教学理论是人们对各种教学现象及其本质的能动的、系统的反映。这是因为:(1)从本质上说,教学理论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和对教学的意识,来源于客观的教学实践活动;(2)教学理论作为一种高级的思维活动的产物,并不只是对客观的教学实践活动的一种零散而直观的反映,而是要通过对各种教学现象和各种教学实践活动作理性的思考,来把握其实质,即在认识蕴涵于诸种教学现象之后的教学关系及其矛盾运动的基础上,掌握教学实践活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后记新课程在全国范围的实施,意味着教学从理念到具体的方式方法都需要有相应的变革。本书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试图阐明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教师做出的相应的选择及对新课改要求的适应。
上课是师生在课堂上展示、表现其基本态度、能力的一种活动。这一活动对教师而言,意味着要有适应教育改革的积极态度,并具备相应的知识与能力;对学生而言,则要在课堂上努力与教师、其他学生发生互动,以展示自己独特的活动方式与风格,从而使自己得到发展。一句话,随着新的课程改革的推进,上课方式的变革成为了当今教育发展的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上课并非简单地由教师在课堂中将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也不是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教诲,上课的变革要求在新的形势下对教学所涉及的因素及其关系给予重新的解释与阐述,或从理论上对教学的各种关系给予更加合理的说明。新的教学理论层出不穷,使得教师对教学更加难以把握,一方面,原有的教学研究成果以及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在新的环境和形势下需要有某种程度的改进,这就迫使教师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新的教学理论不断从国外引入,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也不断有新的具体的教学经验涌现,需要教师始终保持一种开放的心态,以获得适合自己的教学理念和相应的教学能力。正因为如此,对上课的变革的研究,就不简单的只是说明教学的基本技能与策略,而需要更加全面地对教学所涉及的各种因素以及教师如何适应新的课程改革等详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