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论说文论据大全
分類: 图书,其他,
品牌: 唐泰
基本信息·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页码:312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563327010
·条形码:978756332701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1.体现经典性
2003年,台湾有人看中了这本《论据大全》,买走了版权。后来信说,很受台湾学生欢迎,今后还要印。他们看重的正是这《中学论说文论据大全》中所收材料的经典性。时代不同,地域不同,政治制度不同,但对这些古今中外的材料的看法是基本相同的,这样的材料就具有经典性,用时下热门的字眼来说,就是具有“全球化”的视角。我们朝此方向而努力。
2.体现时代性
《中学论说文论据大全》在精选“经典性”的材料的基础上,力求体现当今时代的特点、时代的精神。“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四版增加的“和谐之道”、“生命之道”、“时尚之道”三篇,就是我们对“体现时代性”的最新尝试。
3.体现专精性
广博与专精,本是相辅相成的。但在我们这《中学论说文论据大全》的印张、定价受到限制的情况下,我们侧重于专精而兼顾广博。比如“和谐”、“生命”这两个体现时代性的话题,我们选择了作为一章来编写的、不同于一般作为一节来编写的方案。重点的话题,我们力求深入,避免肤浅,为在同类书中能争取“人无我有”而努力、再努力。
4.体现思辨性
辩证思维是人类的一种基本思维方式。因此,掌握辩证思维方法,学会辩证地看人看事,对于每一个进行复杂思维活动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青年学生要写好论说文,也不可不运用辩证思维。为此,《中学论说文论据大全》第三版的“思辨之道”中,共设立了“正与反”等14个小节,第四版又增加了“过程与结果”等4个小节。其中富于哲理的材料,与《中学论说文论据大全》其他篇章的单向立意的材料相辅相成。比如,鉴于“修身之道·立志”中所收的都是“立志重要”、“理想宝贵”的正面论据,我们在“思辨之道·可能与现实”中则多收体现“理想与现实”之间辩证关系的事例。
编辑推荐缺事少例,难为无米之炊;有理多据,方成不易之论;临阵磨枪,不如未雨绸缪;搜肠刮肚,莫若《大全》在身。
目录
第一篇 和谐之道
和谐
和平
奥运
环保
民主
法治
公平
正义
反腐
权利
规则
尊重
欣赏
理解
沟通
爱心
第二篇 生命之道
敬畏生命
珍惜生命
尊重生命
提升生命
超越生命
享受生命
生命死亡
生命健康
第三篇 观念之道
荣辱观
利义观
贫富观
苦乐观
美丑观
成败观
第四篇 修身之道
立志
信念
爱国
奉献
气节
尊严
忠贞
勇敢
果决
谦逊
诚实
守信
宽容
忍让
淡泊
俭朴
改过
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五篇 求知之道
基础
博学
观察
思考
积累
持恒
兴趣
专注
勤学
刻苦
惜时
严谨
借鉴
求实
从师
第六篇 成才之道
自学
逆境
病残
平凡
机遇
选择
探索
拼搏
自信
毅力
自荐
实践
创新
激奋
自立
第七篇 思辨之道
正与反
得与失
利与弊
祸与福
顺与逆
长与短
进与退
原因与结果
偶然与必然
可能与现实
形式与内容
现象与本质
部分与整体
实践与认识
弯路与捷径
压力与动力
优势与劣势
过程与结果
第八篇 时尚之道
时尚
偶像
超女
博客
网络
感恩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篇 和谐之道
和谐
揭示引导
国家正在努力建设和谐社会,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和谐社会,是人类共同的美好理想。一代代中国人为之上下求索,走过了不平凡的奋斗历程。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既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又反映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体现了既立足当前、又着眼长远,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的科学态度。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们的永恒的目标。让我们坚定不移、矢志不渝地朝着这个方向迈进。
格言名句
和为贵。——古语
家和万事兴。——谚语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只有劳动才能使人变得幸福,使他们的心灵变得和谐、心满意足。——别林斯基
世界就是一座供奉不和谐之神的巨大神庙。
——伏尔泰
美在和谐。——赫拉克利特
看不见的和谐比看得见的和谐更美。
——赫拉克利特
和谐是众多因素的统一,不协调因素的协调。——毕达哥拉斯
亲善产生幸福,文明带来和谐。——雨果
和谐是爱与恨结合起来的庄严的配偶。
——罗曼·罗兰
宇宙本身就是和谐的。——爱因斯坦
人只有按照自然所启示的经验来生活。
——叔本华
幸福永远存在于人类不安的追求中,而不存在于和谐与稳定之中。——鲁迅
美的真谛应该是和谐。这种和谐体现在人身上,就造就了人的美;表现在物上,就造就了物的美;融汇在环境中,就造就了环境的美。
——冰心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那些年轻时没有在内心和谐中生活的人们,以后会像一只长腿老苍鹭一样悲伤地站在没有鱼的湖边。——佚名
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温家宝
论据素材
和谐思想的历史渊源
“和谐”是一种古老的思想资源,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以及其后的历史典籍,对此都有记载,而其最初的表述对象,都是对于声乐、音韵的描述。《左传·襄公十一年》中有,“如乐之和,无所不谐”。《晋书·挚虞传》中有,“施之金石,则音韵和谐”。和谐思想在后人的阐述中,更是别具风采。“没有上,无所谓下;没有下,也无所谓上。没有祸,无所谓福;没有福,也无所谓祸”(毛泽东语),体现的是相反相成的道理;“各美其美,美人
……[看更多书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