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大学经典)

论语(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大学经典)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哲学,中国哲学,先秦哲学,儒家哲学,孔子,
  品牌: (宋)朱熹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196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753254611X

·条形码:9787532546114

·包装版本:1

·装帧:平装

·丛书名: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大学经典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论语》是中国影响最大的古书之一,不但是封建社会官方思想的代表,也是文人的必读书之一,其中的名句也为民间所熟知。《论语》仅二十篇,集中反映了儒家“先师”孔子的思想言论。本书为该著作的导读本。

编辑推荐曾有一位海外华人回忆儿时父亲教他们兄弟姐妹读文言文,说,如果能不靠注解基本读通《聊斋》,文言阅读能力可算60分及格。如果能读《论语》,就有90分了。老先生的这个指标未必是权威,但说明了一个问题:《论语》中的字词问题不少,而且和历代文言文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上旧学堂的人,《论语》是必须熟背的,而后来的人读《论语》几乎都是半路出家,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区别:前人读《论语》、说姚语》和日常的构思、阅读是浑融无间的;对今人而言,很不幸,通读《论语势是要“发愿”的,即便如愿完成,在个人的知识体系中也像是形成了一个“孤岛”,很难左右逢源。如此读书,想不功利也难!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做了一种前人少有的尝试:一部《论语》,附以最常见的朱注,为读者扫清基本的文字障碍(说实话,光是原文,今天大概只有专家级读者才能拿到90分);然后,根据原文的内容,我们附上历代文章诗词中相关的实际应用的例子。这种应用,有的是提炼,如第一章“学而时习之”的话被顾炎武行文时提炼为“盖自幼学时习之”;有的是直引,比如“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被《五灯会元》中的和尚用在了他的谈禅语境中;也有的是相关的趣事,如《世说新语》记载殷仲堪大白天和小妾躲在屋里,被桓玄讥笑之后他一边耍赖一边说“纵有此,岂不以贤贤易色也”;还有一些是比较有趣的相关考证或推论,多出自《困学纪闻》、《日知录》等学术著作。这些应用,就是前人对《论语》中的语句的运用。通常情况下,我们会在读这些诗文的时候在相应的注解中找到“论语某篇”及相关的原文,而现在,这件事情倒过来做,以《论语》自身为纲,把前人以之为典源、语源的话附丽其后。这么做,希望可以起到两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使读者,尤其是学生一族不要带着一种功利,西读《论语》。《论语》是活泼泼的,《论语》的根须深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今天读《论语》,如果只以能诠释字词或援引名旬为目的,那读罢之时多半会生出一种茫然的情绪,未免太可惜了。

二是尝试一种解读方式。《论语》其书,由于其至尊的地位,前人解读过于精而钻,一字一句不得“圣人本义”不止;今人解读又常失之疏与野,常按自己的需要任意发挥和歪曲。其实,孔子的意思是什么,很难证明也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论语》中的字字句句已经成了中国文化中的元素,正如常用词汇是语言的元素,我们习用词汇不都是一次一次听别人在各种语境中使用,然后才明白这个词该怎么用的吗?那前人用《论语》的词句说自己的话不也正是《论语》最生动、最准确的注释吗?

目录

导读

论语序说

读论语孟子法

卷第一

学而第一

为政第二

卷第二

八佾第三

里仁第四

卷第三

公冶长第五

雍也第六

卷第四

述而第七

泰伯第八

卷第五

子罕第九

乡党第十

卷第六

先进第十一

颜渊第十二

卷第七

子路第十三

宪问第十四

卷第八

卫灵公第十五

季氏第十六

卷第九

阳货第十七

微子第十八

卷第十

子张第十九

尧曰第二十

……[看更多目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