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英章最新书法专业教程:欧体毛笔楷书字帖(附盘)(万卷字帖书系)(附光盘1张)

分類: 图书,教材教辅与参考书,综合,
品牌: 田英章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页码:149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313036914/9787313036919
·条形码:978731303691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大16
·正文语种:中文
·读者对象:适用于书法爱好者参阅。
·丛书名:万卷字帖书系
·附带品描述:附光盘1张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田英章最新书法专业教程》包括基本笔法的掌握与应用、偏旁部首的写法与应用、间架结构二十八法、章法常识与作品实习四个部分,讲述了欧体毛笔楷书的基本书法知识。
作者简介田英章,字存青,存卿,1950年生于天津。书法研究生,国家人事部干部中国人民大学书法博士生导师先后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日本国立东京学艺大学。
历任: 《国务院任命书》高级书写员、中国硬笔书法协会法定会长、欧阳询书法艺术研究会会长、国家人事部中国书画人才研修中心主任、中国书画研究院名誉院长、日本国艺书道院教授、日本书艺会顾问、日本国际书画艺术家联盟副理事长。
序言一、楷书的形成与发展
历史上楷书也称为“真书”、“正书”,甚至也有将“隶书”称为楷书的,在名称上不尽一致。楷书作为一种书体,在历史上肯定是慢慢形成的,而且公认是从隶书演变而来的,时间应该是在东汉时期。
传统的说法是由东汉时期的王次仲首创楷书,《宣和书谱》中说:“上谷王次仲始以隶字作楷法,所谓‘楷书’即今之正书也”。王次仲,东汉时期书法家,今河北怀来人,首将隶法作楷法,字方八分,称为“八分书”。
严格讲,王次仲当时的楷书有很多隶书的成分,是介于隶书和楷书之间的体势。从体势上讲,和我们今天的楷书并不完全一样。我们今天所用的楷书叫“今楷”,确切地说,今楷是到了唐代才正式形成的,因此也叫“唐楷”。
至于说王次仲创造了楷书,这一说法可能有失于公允,我们很难想像,仅凭一个人的力量怎么可以完成一种书体的创造,并被后人所公认,为历史所流传呢?这应该说是不可能的事。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由隶书向楷书演变的过程中,王次仲肯定是做了突出的贡献的,他应是一位杰出的代表。可以说,东汉末年楷书的基本特征已经形成。
东汉以后,到了魏、晋时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书法大家,如钟繇、王羲之、王献之等,他们将楷书推到了一个高峰,以 至于到了隋唐时期楷书基本上没有质的变化,仅有的变化也就是法度的严谨和风格特点的不同而已。
文摘笔法是书法的最基本要素,也是与间架结构密不可分的重要组成部分。笔法的核心是用笔(即如何执笔和运笔),用笔不正确,或是不熟练,必须然会直接影响到字的效果。有人终身习字而始终是个外行,在书法艺术上从来登其堂奥,绝大部分原因就在于此。
用笔,细细分来有上百种之多,如大致分来则是:驻、行、提、按、侧、转等法。
欧楷在书法史上有“翰墨之冠”、“万世法程”之誉。其用笔原则是:笔方势圆,铁画银钩; 起笔驻笔虽有藏锋但均以方笔、露锋居多,而露锋竎不尖锐,方笔也全非钝角; 转弯处道劲圆润、挺秀双融,总使转僵硬,钩挑呆板。欧楷笔势特点是:刚劲峭拔,瘦硬刻厉,笔法精妙,俊整精严。精微处,针锋不入; 广博中,江海兼收。
我们在研习中注意笔画不可精笨,笔力不可柔弱,坚强挺拔,规范俊美。还要多临多看,多和教学光盘相对照(有时候是“百练不如一看”)注意的是千万不可自编自造,自作“创新”,自鸣“个性”。
小横的笔法与应用 小横也叫短横,在书写中因起笔多为轻入,形成一个尖状,故也称尖横。小横难度水大,主要应把握它的位置与其他笔画之间的关系。注意:小横起笔要轻,收笔要有一个顿笔,但不得用力。
插图:

插图:

后记近些年来,在书法界坚持正统、学风严肃并占有绝对多数的书家,不断地对“狂怪书风”等不良现象,展开了一些批评,有时措辞还颇为激烈。
然而,我倒常见得大可不必,“见怪不怪,其怪自败”缺乏功底、创意不深的东西,单靠宣传机器的鼓吹,职务的便利,只能是蒙人一时,绝不会蒙人一世,历史终究是不会实账的。换言之,果真是那样,责怪与批评也不会解决什么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大潮的到来,鱼龙混杂、泥沙傎下,一些投机取巧者,恨不一夜成名,一夜暴富。追名逐利,不择一切手段,这也是反常是的正常现象,因此我们不可不必感到奇怪。其实,仅就书法而言,历朝历代都有这种蒙事者,都有当时的“现代”、“创新”、“革命”者,只是因其属于胡闹类型、垃圾系列,故没有流传下来,当然也不可能流传下来。随着书法教育的深入进行,随着经济文化特别是人们思想修养的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现象不会维持多久,终将会“书归正传”的。往最坏处估计,即使有那么一两代人书风不正,又何损于灿烂辉煌的书法历史?!故而无须交往“杞人”而“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