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经济学(复旦博学MPA系列)

分類: 图书,经济,经济学理论与读物,经济学分支科学,
品牌: 樊勇明
基本信息·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页码:366 页
·出版日期:2007年
·ISBN:9787309057034
·包装版本:第2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复旦博学MPA系列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公共经济学》共分十章,系统、全面阐述了公共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与原理,包括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公共产品与公共选择理论、国家预算、公共支出与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公共经济与国民经济调节以及地方公共经济等内容。全书从经济学的角度解释、分析了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具有的职能与作用。
《公共经济学》第二版对第一版中不少概念和原理的阐述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正和完善,并充分吸收了近年来学术界在公共经济学领域的一些最新成果。
作者简介樊勇明,男,1949年8月生于上海,现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从事国际经济问题研究和教学,著作有《中国的工业化与外国资本》、 《日本的大国梦》、 《中国的金融改革》、 《西方国际政治经济学》等,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杜莉,女,1972年5月生,现为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博士。合作主编的《现代公共财政学》 (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一书获上海市优秀教材二等奖。在《金融研究》、《世界经济文汇》等国家权威及核心期刊发表财政、金融方面的论文多篇。
媒体推荐复旦版MPA系列教材引入国外先进的公共管理念,同时反映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与趋势。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顾问夏书章
复旦版MPA系列是面向实践、面向世界的探索性教材。
——复旦大学首席教授曹沛霖
编辑推荐“复旦博学”是复旦大学出版社重点推出的精品教材的品牌标志。“复旦博学·MPA系列”为中国最早的MPA品牌教材之一,由复旦大学首席教授、博士生导师曹沛霖为顾问,全国MPA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博士生导师竺乾威教授等领衔,邀请复旦大学、中山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及美国加州大学等海内外多所名校的资深教授及学有专长的骨干教师共同参与,在内容上力图汲取海内外公共管理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学科的发展方向,理论阐述结合案例分析,充分反映公共管理学科的精华,旨在构建高起点、高品质、比较完整系统的公共管理教材体系。
公共经济学是MPA专业教学的核心课程之一,亦是大专院校行政管理类专业本、专科的基本必修课程。《公共经济学》既可作为MPA课程的基本教材,亦可供大专院校政治与行政类专业作为专业课程教材使用。
目录
第一章导论
一、公共经济学的定义
二、公共经济学的发展
三、公共经济学的地位
四、公共经济学的体系概要
五、公共经济学与中国改革开放
六、学习借鉴西方公共经济学
思考题
第二章资源配置与政府职能
一、资源配置方式
二、市场失灵的原因及表现
三、政府失灵和混合经济体制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思考题
第三章公共产品理论
一、公共产品的定义
二、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三、外部效应及其纠正
思考题
第四章公共选择理论
一、公共选择的定义
二、经济人假设与政治交易
三、政治市场的三级结构
四、偏好显示和投票机制
五、公共选择中的中位选民
六、公共选择中的利益集团
七、公共选择中的行政官僚
八、公共选择中的政治经济周期
九、中国的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
思考题
第五章预算管理的理论与实践
一、预算的定义和功能
二、预算的理论流派
三、西方国家的预算实践
四、中国的预算改革
思考题
第六章公共支出的理论与实践
一、公共支出的定义和原则
二、公共支出的结构
三、公共支出的成本-收益分析
四、中国的公共支出
思考题
第七章公共收入的理论与实践
一、公共税收的定义与结构
二、税收的转嫁与归宿
三、税收制度设计
四、中国的税收
思考题
第八章收入再分配与社会保障的理论与实践
一、收入与再分配的意义
二、收入再分配的理论流派
三、收入再分配的制度与手段
四、西方国家的收入再分配与社会保障
五、中国的收入再分配
六、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
思考题
第九章公共经济与国民经济调节
一、财政与国民经济总需求
二、财政与国民经济总供给
三、财政赤字与国债
四、中国的财政政策与宏观调控
思考题
第十章地方公共经济
一、地方政府的职能
二、地方公共产品
三、俱乐部理论与蒂博特模型
四、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
五、地方政府的收入
六、地方政府的补助
七、发达国家的地方公共经济
八、中国的地方公共经济
九、中国地方政府的投资行为
思考题
第二版后记
……[看更多目录]
文摘(二)公共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以整个国民经济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国民经济中各有关总量的决定及其变化来说明如何充分利用资源。
宏观经济学由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开放经济理论、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以及宏观经济政策五个基本方面组成。
宏观经济学通过经济总量决定和变化来寻找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规律。它以资源最优配置为理论前提,研究现有资源尚未充分利用的原因,探索被闲置的资源充分利用的途径,以实现充分的经济增长。在宏观经济学中,国民收入理论居中心地位,把国民生产总值(GNP)作为研究的出发点,以GNP的变化来分析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方式和规律,寻求资源的充分利用。
不言而喻,“二战”后以来相当长的时间内,宏观经济学是以凯恩斯的有效需求论和国家干预论为主导的。尽管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占了上风,但是凯恩斯主义仍然对宏观经济学和各国经济政策有重大影响。即使货币主义和供应学派也从未主张完全不要国家干预。它们与凯恩斯主义之间的争论只是国家干预的程度和方式之争。
后记当在书斋里为本书的修订写下最后一个句号时,心情陡然轻松。一件酝酿已久的事终于顺利完成。
回想在2000年受命编写此书时,公共经济学在中国只是在极少数人书斋里的学问。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说,公共产品还只是一个十分陌生的词,连相当多的学者也为“publicgoods”一词如何翻译而犯难,有人译为公益物品,有人译为公共物品等等不一而足。然而,仅隔五六年,公共产品一词已经广为人知,成为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的一种理念。公共经济学不仅成了中国MPA教学中的一门极其重要的核心课程,而且也成了公务员培训中极受欢迎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