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

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法律,理论法学,法理学,
  品牌: 邓正来

基本信息·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页码:282 页

·出版日期:2006年

·ISBN:7100047358/9787100047357

·条形码:9787100047357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其他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作者邓正来,在当下的世界结构中,我们的思想要开始“说话”,但绝不是以一种简单的方式说“不”,而是要在思想的“说话”中显示中国自己的“理想图景”,亦即我们据以形成我们共同记忆的“理想图景”,我们据以生成出对中国之认同的“理想图景”,以及我们据以想象中国未来的“理想图景”。

对“理想图景”的强调,在根本上意味着要把一个被遮蔽的、被无视的、被忽略的关于中国人究竟应当生活在何种性质的社会秩序之中这个重大的问题开放出来,使它彻底地展现于中国人的面前,并且“命令”我们必须对它进行思考和发言,而绝不能沦为只当然地信奉“西方理想图景”之权威的“不思”的一大堆。

因此,世界结构中的“中国”的实质不在于个性或与西方国家的不同,而在于主体性,在于中国本身于思想上的主体性:其核心在于形成一种根据中国的中国观和世界观(亦即一种二者不分的世界结构下的中国观),并根据这种中国观以一种主动的姿态参与世界结构的重构进程。

简言之,在当下的世界结构中,中国不仅必须是一个“主权的中国”,而且还必须是一个“主体性的中国”!这一探寻中国主体性的努力,可以说是中国当下思想的最为重要的使命之一,也是中国当下思想的全新的使命之一。

作者简介邓正来

邓正来,1956年2月生,1982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政治学与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法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化书院导师,澳门大学资深访问教授,西南政法大学名誉教授,浙江大学法学院名誉教授,西北政法大学名誉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名誉教授,河北经贸大学名誉教授,江西财经大学“赣江学者讲座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兼职教授。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中国书评》。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和知识社会学,侧重西方自由主义的研究。主要论著有《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研究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自由与秩序: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法律史解释》、《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主编兼主译)、《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论文集》、《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和知识社会学,侧重西方自由主义的研究。

1998-1999年受聘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3-2008年受聘吉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受聘吉林大学兼职博士生导师,澳门大学2007年资深访问教授。

2008年12月5日,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举行成立大会,著名法学家、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邓正来出任院长,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向邓正来教授颁发了聘书。

学术影响

◆ 长期致力于西方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经典著作的汉译工作,组织、策划并独立翻译出版了大量学术名著,是“我国近二十年来西学东译的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张文显语)

◆ 系中国学术规范化和社会科学自主性运动、市民社会理论研究和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研究的领航者,开启并推动了1990年代中国社会科学的三大运动(即初期的市民社会与国家研究运动、中期的学术规范化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大讨论,以及晚期的自由主义大讨论)

◆ 长期致力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研究,为建立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传统、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水平做出了持久的贡献

◆ 21世纪初以来,致力于中国法律哲学的批判与重建工作,其《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创造了“自民国以降法学界集中评论一位学者某部著作的最大盛况”(林来梵语);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2007年,相关评论文章达近百篇

◆ 创办中国最大的学术网站之一“正来学堂”。这是中国学术界唯一一个以学者命名的学术网站,截止到2007年12月初,点击率已逾290万人次

◆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影响力报(2000-2004)》,邓正来教授在2000-2004年总共21个学科的论文引证率中,在6个学科中位居前50名:法学第1、政治学第2、社会学第5、马克思主义第30、新闻学与传播学第36、哲学第44,是中国唯一一个横跨六个学科、并在法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核心社会科学学科同时位居前五名的学者

学术成果

个人专著

1.《美国现代国际私法流派》,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

2.《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研究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4.《自由与秩序: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关于中国社会科学的思考》,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6.《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上海三联书店2000年版;

7.《市民社会》,台湾扬智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8.《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2年版;

9.《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自由主义社会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11.《哈耶克法律哲学的研究》,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2.《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三联书店2004年版;

13.《寂寞的欢愉》,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4.《研究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增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5.《反思与批判:体制中的体制外》,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16.《美国现代国际私法流派》(修订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17.《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

18.《小路上的思与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译校论著

1. [美]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邓正来校,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

2. [英]埃斯特林、格兰德著,《市场社会主义》,邓正来等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93年版;

3. [美]克利福德?吉尔兹:《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5年版;

4. [美]路易斯?亨金:《民主、宪政、对外事务》,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6年版;

5. [英]哈耶克:《自由秩序原理》(上、下),邓正来译,三联书店1997年版;

6. [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7. [英]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本,主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版;

8. [英]哈耶克:《哈耶克论文集》,邓正来选编/译,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9. [英]哈耶克:《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邓正来译,三联书店2002年版;

10.[美]罗斯科?庞德:《法律史解释》,邓正来译,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版;

11.[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一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美]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年版;

13.[法]布迪厄、[美]华康德:《实践与反思:反思社会学导引》,邓正来校,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年版;

14.[美]罗斯科?庞德:《法理学》(第二卷),邓正来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15.[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宋新宁、杜建平译,邓正来、乔娅校,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主编书刊

1.《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译本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2.《中国书评》(季刊)(1994-1998),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

3.《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1998),香港社会科学出版社;

4.《中国书评选集》,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5.《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与亚力山大联合主编),中央编译出

版社1999年版;

6.《王铁崖学术文化随笔》,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年版;

7.《中国社会科学评论》(季刊)(2002-),香港社会科学评论出版社;

8.《王铁崖文选》(新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9《中国社会科学评论》(季刊),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0.《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文选》,法律出版社2004年版;

11.《法律与中国: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第四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2.《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第三卷](季刊),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3.《中国书评》(第一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4.《中国书评》(第二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5.《中国社会科学评论》[第四卷](季刊),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

16.《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一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7.《中国书评》(第三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18.《中国法律哲学临界丛书》(7本),法律出版社2006、2007年版;

19.《国家与市民社会》(增订版),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0.《中国书评》(第四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1.《法律与中国: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第五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2.《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2006总第1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3.《中国书评》(第五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年版;

24.《中国书评》(第六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年版;

25.《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二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6.《法律与中国:法学理论前沿论坛》(第六卷),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7.《知识与法律:小南湖读书小组文选》(第二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8.《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第二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对外交流:

1993年应邀参加“国际社会科学发展研讨会”(香港);

1994年应邀参加“中美关系国际政治学大会”(美国);

1994年应邀参加“人权与发展学术讨论会”(马来西亚);

1995年应邀参加“社会发展与中华民族学术研讨会”(法国);

1996年应邀开设“澳门经济与社会发展”系列讲座(澳门、香港);

1997年应邀参加国际会议(法国);

1997年应邀参加“人权与生命”国际学术会议(巴西);

1998年应邀参加联合国社科文组织的国际会议(法国);

2004年应邀开设“地方性知识与全球化”讲座(澳门);

承担课题:

1、200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法学” 。

主要论文:

1、《建构中国的市民社会》(与景跃进合作),《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2年创刊号。

2、《市民社会与国家:学理上的分野与两种架构》,《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第3卷。

3、《台湾民间社会语式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3年第5卷。

4、《中国发展研究的检视:兼论中国市民社会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4年第8卷。

5、《学术研究与学术纪律:评〈南极政治与法律〉》,《中国书评》1994年创刊号。

6、《学术研究与论证方法:评崔之元的“制度创新与第二次思想解放”》,《二十一世纪》1994年第10期。

7、《社会科学与知识类型:兼评荷曼斯的〈社会科学的本质〉》,《中国书评》1994年第2期。

8、《化解整体的社会科学观:“中国社会科学规范化”讨论的讨论》,《中国书评》1995年第6期。

9、《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序〈国家与市民社会〉》,《中国书评》1995年第7期。

10、《中国人权利发展研究的理想与现实:评〈走向权利的时代〉》,《中国书评》1995年第8期。

11、《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年第15卷。

12、《关于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学人》1996年总第9期。

13、《探寻澳门研究的理论意义:序吴志良〈东西交汇看澳门〉》,《澳门研究》1996年第4期。

14、《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自由秩序原理〉代译序》,《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7年第20期。

15、《〈自由秩序原理〉抑或〈自由的宪章〉:哈耶克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书名辨》,《读书》,1997年第8期。

16、《中国近代史中的国家与社会:序朱英〈转型时期的社会与国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7、《深度研究与自主发展:以澳门社会科学研究的分析为个案》,《学术思想评论》1997年第2期。

18、《中国与世界:国际法──〈王铁崖学术文化随笔〉跋文》,《中国法学》1997年第6期。

19、《一谈学科的迷思》,《读书》1998年第2期。

20、《再谈学科的迷思》,《读书》1998年第3期。

21、《否思社会科学:国家的迷思》,《读书》1998年第5期。

22、《社会科学的研究与反思:〈研究与反思〉自序》,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年。23、《“国家与社会”研究框架的建构与限度:对中国乡土社会研究的评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

24、《澳门政治发展与宏观政治研究:序吴志良〈论澳门政治制度与政治发展〉》,《澳门研究》1998年第7期。

25、《哈耶克思想研究与相关问题:〈自由与秩序〉自序》,江西教育出版社1998年。

26、《知与无知的知识观: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再研究》(上),《社会理论学报》(香港)1998年秋季卷。

27、《知与无知的知识观:哈耶克社会理论的再研究》(下),《社会理论学报》(香港)1999年春季卷。

28、《法律与立法的二元观:哈耶克法律理论的研究》,《中外法学》2000年第1期。

29、《中国社会科学的再思考:学科与国家的迷思》,《南方文坛》2000年第2期。30、《市民社会与国家知识治理制度的重构:民间传播机制的生长与作用》,《开放时代》2000年第3期。

31、《关于哈耶克理论脉络的若干评注》,《开放时代》2001年第1期。

32、《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研究的答问录》,《奥尔多投资评论》,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

33、《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思想的答问录》,《法大评论》2001年第一卷第1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34、《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哈耶克法律理论的再研究》,《中国社会科学评论》

35、《哈耶克的方法论个人主义》,《环球法律评论》2002年第2期。

36、《中国法学教育的方向:谁的问题?》,《法学家茶座》2002年第1期。

37、《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过程:哈耶克法律理论研究的补论》(未刊稿)。

38、《社会学法理学的“社会神”》,《中外法学》2003年第3期。

39、《社会正义的拟人化谬误》,《中国社会科学评论》2003年第一卷。

40、《中国法学的重建:批判与建构》,《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

41、《邓正来先生话中国法学的重建》,《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5期。

42、《哈耶克批判的前提性准备》,《读书》2003年第3期。

43、《中国法制的建构者:律师》,《律师文摘(卷首语)》2003年第5辑。

44、《中国与世界的王铁崖先生》,《王铁崖文选》新版序。

45、《全球结构中的中国法学》,《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2期。

46、《迈向全球结构中的中国法学》,庞德《法理学》(五卷本)译序。

47、《信与中国传统医学》,《读书》2004年第9期。

48、《社会哲学法学派》,《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1期。

49、《逼问学术腐败的体制性原因》,《文汇读书周报》2004年11月19日第三版新观察。

50、《我翻译的这几本书》,《南方周末》2004年8月19日A6版。

51、《对一种被遮蔽的制度性“共谋”的追究》,《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9期。

52、《我们对社会生活“言说”的正当性》,《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9期。

53、《学术规范化与学术环境的建构 论文》,《开放时代》2004年第6期。

54、《理论法学前沿与中国法学的发展》,《法学家茶座》2004年第7期。

55、《对知识分子“契合”关系的反思与批判》,《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6期。

56、《知识生产机器的反思与批判》,《法学家茶座》2004年第2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4年6期全文转载。

57、《中国博士招生制度必须改革》,《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9期。

40.《我们对社会生活“言说”的正当性》,《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9期;

41.《对一种被遮蔽的制度性“共谋”的追究》,《社会科学论坛》2004年第9期;

42.《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一),《政法论坛》2005年第1期;

43.《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现代化范式”的批判》(二),《政法论坛》2005年第2期;

44.《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苏力“本土资源论”的批判》(三),《政法论坛》2005年第3期;

45.《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对梁治平“法律文化论”的批判》(四),《政法论坛》2005年第4期;

46.《对“法制与社会发展”之判准的反思:贺〈法制与社会发展〉出版十周年》,《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1期;

47.《迈向中国学术规范化讨论的第二阶段》,《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1期;

48.《中国学术刊物的发展与学术为本》,《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4期;

49.《弘扬学术批判,提升中国学术——〈中国书评〉主编邓正来先生访谈》(邓正来、杜悦),《学术界》2005年第4期;

50.《迈向自主的澳门社会科学研究》,《澳门研究》2005年第3期;

51.《中国法学研究中“中国”的缺位》,《中国改革》2005年第9期;

52.《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自序〈中国法学向何处去〉》,《社会科学论坛》2005年第10期;

53.《批判与回应:寻求中国法学的主体性》,《浙江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54.《全球化时代与中国法学》,《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1期;

55.《临界:中国青年学者的使命与担当》,《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6年第2期;

56.《历史描述中的意识与问题》,《学术界》2006年第2期;

57.The era of globalization and Chinese jurisprudence——-building the concept of “subjective China”, in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Vol. 1, Numb.2, April 2006;

58.《关于‘国家与市民社会’框架的反思和批判》,《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 年第3期;

59.《在体制中拒绝主流》,载邓正来主编:《中国书评》(第四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0.《直面中国社会科学发展过程中的四大弊病》,载邓正来主编:《中国书评》(第四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1.《法学研究中‘以小见大’的个案》,《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4期;

62.《在日常教学中践行学术理想:著名学者邓正来先生教学方法访谈录》,《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6年第3期,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63.《中国法律哲学当下基本使命的前提性分析》,《法学研究》2006年第5期;

64.《‘学在民间’与中国社会科学的发展》,《学术界》2006年第5期;

65.《以学术为本,办出学术期刊的品位》,《学习与探索》2006年第5期;

66.Criticism on the urbanized trend of Chinese law research, in Frontiers of Law in China, Vol. 1, Numb.4, October 2006;

67.《回归经典 个别阅读——总序》,《学术界》2007年第1期;

68.《直面全球化的主体性中国——谈“中国法学的主体性建构”》,《中国法学》2007年第2期;

69.《全球化背景下社会科学研究的自主性问题》,《厦门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70.《学术自主性与中国法学研究》,《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第4期;

71.《后形而上时代的“沟通主义法律观”》,《社会科学》2007年第10期;

72.《中国法学向何处去》(上),石川英昭译,载日本鹿德岛大学大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科《地域政策科学研究》(第5号),第183-211页,2008年2月;

73.《全球化、文化政治与法律哲学》,《东方法学》2008年第1期;

74.《一种以中国为根据的“全球化观”的论纲》,《河北法学》2008年第1期;

75.《认识全球化的“问题化”进路》,《河北法学》2008年第2期;

76.《作为一种“国家法与非国家法多元互动”的全球化进程》,《河北法学》2008年第3期;

77.《作为一种矛盾且多元进程的全球化》,《河北法学》2008年第4期;

78.《作为一种主观且可变进程的全球化》,《河北法学》2008年第5期;

79.《开放的“全球化观”与“主体性”中国的建构》,《河北法学》2008年第6期;

80.《哈耶克关于自由的研究》,《哲学研究》2008年第4期;

81.《中国社会科学的当下使命》,《社会科学》,2008年第7期。

治学格言:

洞见或透识隐藏于深处的棘手问题是艰难的,因为如果只是把握这一棘手问题的表层,它就会维持原状,仍然得不到解决。因此,必须把它“连根拔起”,使它彻底地暴露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来思考。……难以确立的正是这种新的思维方式。一旦新的思维方式得以确立,旧的问题就会消失;……因为这些问题是与我们的表达方式相伴随的,一旦我们用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旧的问题就会连同旧的语言外套一起被抛弃。

──维特根斯坦《札记》

编辑推荐《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建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时代的论纲》作者邓正来,创办并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季刊》和《中国书评》。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和知识社会学,侧重西方自由主义的研究。主要论著有《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研究与反思:中国社会科学自主性的思考》、《自由与秩序:哈耶克社会理论的研究》、《中国法学向何处去》、《法律史解释》、《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主编兼主译)、《自由秩序原理》、《哈耶克论文集》、《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等。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科学和知识社会学,侧重西方自由主义的研究。

目录

根据中国的理想图景——自序《中国法学向何处去》

致谢

引论:问题的提出与论述步骤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作为思想根据和认识对象

的“中国”

第二节 本书理论论题的建构:理想图景

第三节 本书的分析概念:范式

第四节 本书的论述框架

第一章 中国法学与“现代化范式”

第一节 本书具体分析路径的确定

第二节 对“权利本位论”基本观点的分析和批判

.............

第二章 对“现代化范式”的反思与批判

第三章 中国法学研究中“中国”的缺位

第四章 对中国法学的进一步检讨(一)

第五章 对中国法学的进一步检讨(二)

第六章 暂时的结语

本书参考文献

……[看更多目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