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读图示(耶鲁学派解构主义批评译丛)
分類: 图书,文学(旧类),文学理论,文学评论与研究,文学批评,
品牌: (美)哈罗德·布鲁姆
基本信息·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201051796
·包装版本:1
·装帧:其他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耶鲁学派解构主义批评译丛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本书前五章主要探讨误解、或强有力的“误读”理沦与技巧。后六章集中在读解的例子上:弥尔顿、华兹华斯、雪莱、济慈、丁尼生、勃朗宁、惠特曼、狄金森、斯蒂文斯、沃沦、爱蒙斯、阿西伯雷等的诗歌。在前一部分,为了寻求误读的图示,我作了一次追溯文学起源的远航。从诗歌起源和诗的最近几个阶段之间密切的联结起始,这次航行首先回到文学传统如何形成的过程,接着回到“原始的教导场景”过程的种种根由,最后回到对延迟的沉思。这一沉思集中在影响之上,作为对阅读/误读行为六重防御比喻的影响。接下来,比喻、防御、形象和修正率的关系,将在讨论误解的一章里得到阐发,误解图示也是本书的目标。再下来是对勃朗宁一首诗《查尔德·罗兰走向幽秘高塔》的全方位阅读,以阐明这一误读图示的用法。在本书最后部分,以这个图示作为我们的向导,考察了从弥尔顿一直到当今许多影响的变体。
本书最后部分,从分析弥尔顿的引喻开始,分别讨论代喻(rnetalepsis)和转代比喻(transumption)、依撒格·卢利亚称之为“gilgul”的最终修改率的古典对应词,以及一位先辈因其后代的行为而获得再生,后人从他支离破碎的丑陋外壳中拣起一息尚存的火星,重又点燃起来。紧接着的一章论述从华兹华斯到丁尼生等弥尔顿的后裔。此后,本书的其余部分论述美国诗人,首先论述的是他们的先驱和诗学理论家爱默生,他与后起的美国诗人们的关系,同弥尔顿与他之后的英国诗人们的关系正相类似。
编辑推荐在文学批评领域中,近一年来出版的最具潜在影响力的著作,无疑当是哈罗德·布鲁姆的《误读图示》。
——玛格丽特·温赛《公益》
一部非同凡响且值得赞叹的著作,既细微又复杂……我相信,它对于一切喜爱诗歌和诗歌理论,同时出于兴趣也喜爱评论的读者来说,都非常值得用心一读。
——肯尼思·伯克《新共和》
当我们读一首诗,如果它没有尽力成就它自己的话,那么我们读到的将是它的其他所有可能性;布鲁姆伟大的天赋在《误读图示》中,较之《影响的焦虑》更显示无余,使我们看到并感觉到这一片存在的云翳……布鲁姆身上最重要的品格是他的博学和睿智……以及构筑他的诗歌家园时,所显现的独创性和敏锐性。
——迈克尔·伍《纽约书评》
引人注目……我们惊讶为什么它之前从来没有成为批评研究的主题……哈罗德·布鲁姆的这本新力作……深化并拓宽了他早期著作《影响的焦虑》中所提出的互文幻相的概念……给他的读者提供了丰富异常的理论洞见和诗性雄辩。
——爱德华·赛义德《纽约时报书评》
毫无疑问,在这本书和之前的其他著作中,哈罗德·布鲁姆提出了一个有争议的重要理论,它成了阅读行为的基础。
——霍华德·施瓦兹《圣路易斯邮报》
目录
导论:对误读的沉思
第一部分 绘制领土的版图
第一章 诗歌的起源与最近几个阶段
第二章 诗歌传统的辩证法
第三章 原始的教导场景
第四章 强劲诗歌的延迟
第二部分 图示
第五章 误解的图示
第六章 检验图示:勃郎宁的《查尔德•罗兰》
第三部分 图示的应用
第七章 弥尔顿和他的前辈们
第八章 弥尔顿的影响
第九章 爱默生与影响
第十章 爱默生的阴影
第十一章 阴影的阴影之中:现代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一章诗歌的起源与最近几个阶段
强劲有力度的诗人是罕见的;依我的判断,本世纪用英语写作的强劲诗人只出现了大诗人哈代和斯蒂文斯。即使大诗人如叶芝和劳伦斯,甚至弗罗斯特,可能也缺少连续的力量。两大创新者,即使是庞德和威廉姆斯,有可能根本就谈不上力量。勃朗宁、惠特曼、狄金森是强劲有力度的,因为他们是第一流的浪漫主义作家,而弥尔顿可以被认为是力量的登峰造极。诗歌的力量独来自于战胜最伟大的死者,来自更是自鸣得意的唯我独尊。巨大的天才,像柯勒律治的才能,或者像艾略特那样虽然才华稍逊,但仍然拥有很了不起的资禀,一旦离开了力量,就毫无用处。在这个意义上,诗歌的力量源于一种特殊的大灾变,诚如一般的心智必然会将这等可怖的道成肉身看作灾变,它能够造就一位像老哈代或老斯蒂文斯那样的诗人。本章将从诗的赋形活动原始大灾变说起,再来将描述转向对诗歌力量与诗歌影响的关系,然后转向哈代与斯蒂文斯的最后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