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前派的梦(The Pre-Raphaelite Dream)
分類: 图书,艺术,绘画,绘画艺术史,
品牌: 威廉·冈特
基本信息·出版社:江苏教育出版社
·页码:347 页
·出版日期:2005年
·ISBN:7534370493
·条形码:9787534370496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外文书名:The Pre-Raphaelite Dream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英国著名艺术史论家、作家威廉·冈特(William Gaunt,1900—1980)的名作《拉斐尔前派的梦》发表于1941年,最初的书名是《拉斐尔前派的悲剧》。书中的纷繁人物和事件被作者的生花妙笔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今天的人们读后掩卷沉思,在全面了解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一个重要的艺术思潮之外,又多了一份对艺术与社会现实、艺术与人生的思考。
《拉斐尔前派的梦》不但是一部史料丰富、立论严谨的艺术史论专著,而且是一部有人物、有情节、有戏剧冲突、有丰富诗意、有审美追求的文学精品,如同生动的纪实文学乃至长篇小说,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拉斐尔前派的梦》的文字带有典型的英国风格,既有狄更斯式的温婉幽默,又不乏哥特小说的怪异诡谲,这个特点恰与《拉斐尔前派的梦》评述的艺术运动的悲剧性相契。作者旁征博引,对大量的西方文化史料和文学原著如数家珍,运用自如。这个特点在作者这部“三部曲”的另外两本著作中也非常突出。正因如此,冈特的这些著作才被英国评论界誉为不可模仿的经典。
作者简介冈特是英国著名的艺术史论家和作家。在《拉斐尔前派的梦》中,他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以拉斐尔前派的兴衰史为主线,用生动形象的文学语言,描绘了“一个实利主义时代中的一些困惑的理想主义者”的悲剧,详尽地评介了这一时期重要的文艺理论家、画家、作家、诗人以及重大的文艺现象、重要作品和艺术流派。本书与《美的历险》、《维多利亚时代的奥林匹斯山》一起,作为著名的“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潮流”三部曲,勾画出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英国乃至欧洲的人文思想和社会生活风貌的全景。
目录
引言
第一章兄弟会
1.一个孩子的传奇
2.两人的密谋
3.第三人加入
4.三个变七个
5.七人成兄弟
第二章分手
1.梦想的女子出现了
2.一个叛徒和一位捍卫者
3.无可挑剔的私奔
4.澳洲之旅
5.梦乡的“牛棚”
6.兄弟情谊的消失
第三章梦想与幻灭
1.死海之滨
2.追着猎犬的尾巴
3.和罗斯金一起办学
4.魔光一闪
5.河畔的快乐骑士和女郎
6.圆桌骑士的木工手艺
7.给药丸裹上糖衣
8.孤独的单身汉
第四章高潮与祸患
一
1.过量的鸦片酊
2.哈里发的怪念
3.城堡中的忧郁症
4.来自坟墓的诗
5.生死攸关的论争
6.过量的氯醛
二
1.梦的作坊
2.合租尘世天堂
3.冰岛之行
4.合伙关系的完结
三
1.闪光的大奖
2.《肥皂泡》
3.令人失望的成功
4.雅各·奥尼姆的批评
四
1.不安的灵魂
2.奇特的殉教
3.曼莱萨路的魔鬼
五
1.从亚瑟王到卡尔·马克思
2.福尔海姆的修道院
3.不顾一切的计划
4.流血星期日
第五章最后阶段
1.榭涅路隐士
2.大象与犀牛
3.来自曼岛的鲍斯韦尔
4.波钦顿的平房
5.普遍的误解
6.美好时光的完结
7.价值问题
8.一个梦的终结
结论
……[看更多目录]
序言英国著名艺术史论家、作家威廉·冈特(William Gaunt,1900—1980)的名作《拉斐尔前派的梦》发表于1941年,最初的书名是《拉斐尔前派的悲剧》。或许是更想强调这些“艺术骑士”的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深刻含义,冈特才决定隐去了“悲剧”这个书名。但是,拉斐尔前派的历史和作者叙述文字的悲剧基调却依然浓重,这使全书如同一曲凄美的挽歌。书中的纷繁人物和事件被作者的生花妙笔描绘得栩栩如生,使今天的人们读后掩卷沉思,在全面了解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一个重要的艺术思潮之外,又多了一份对艺术与社会现实、艺术与人生的思考。
冈特著作的一大特点就是把艺术史当作小说来写。他的“维多利亚时代思想成就史三部曲”(Trilogy of Ideas and Efforts in the Victorian),即《拉斐尔前派的梦》(The Pre-Raphaelite Dream)、《美的历险》(The Aesthetic Adventure)和《维多利亚时代的奥林匹斯山》(Victorian Olympus),就是如此。这三部作品的历史背景都是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分别讲述了拉斐尔前派、唯美主义和新古典主义运动的兴衰史,共同构成了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英国乃至欧洲的人文思想和社会生活风貌的全景。
在《拉斐尔前派的梦》中,冈特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实利主义时代中的一些困惑的理想主义者”,“他们如同一个个堂·吉诃德,头脑中充满了中世纪的骑士精神,充满了奇特的探求和高远的志向。他们的长矛所指并非风车,而是工厂。他们奋力搏击的龙不是神话中的巨蜥,而是工业时代的铁路火车,是身披钢甲、喷着蒸汽的龙”。堂·吉诃德是可敬的,任何时代的理想主义者都是可敬的,拉斐尔前派艺术家也是可敬的。这些人都是时代的敏感神经,众人还在居生处乐的时候,他们已经在挺身反抗脱节的时代了。在庸人眼里,这些“艺术骑士”的上下求索是离经叛道,是标新立异,是自讨苦吃。但是,正是他们的理想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正是他们的艺术革新甚至社会改革尝试的失败,才启发了后人,昭示了现代社会中人类精神家园的可贵。这些“艺术骑士”不是超越时代的神仙。他们把艺术题材的复古当成了革新,他们用梦境去逃避现实矛盾,他们把不成熟的理想当作了变革现实的指南。他们从拉斐尔前派的理念出发,很快分道扬镳,用生命谱写了一出出不同的悲剧:但丁·迦百列·罗塞蒂“徘徊于诗歌与绘画之间,最终将生活与梦幻混在了一起”;赫尔曼·汉特的宗教信仰和他的绘画“最终变成了一种杂乱的混合物”;威廉·莫里斯试图以拉斐尔前派理念去变革社会制度,却感到力不从心,只好退而求其次,致力于工艺美术改革运动,成了现代设计之父;而约翰·密莱斯幡然“悔悟”,重归正统,名利双收,“却暗示出了另外一种悲剧,因为他最终变成了社会的支持者”。拉斐尔前派的梦在严酷的社会现实面前消散了,他们的绘画和诗歌作品也离今天很远了,而唯有他们敢用生命去殉理想的勇气和艺术创作的诚实态度,会永久地感动后世的艺术家和开拓者。
《拉斐尔前派的梦》提出了一个当代人迟早要回答的重大问题:“社会究竟该不该是一台没有灵魂的机器?更有力、更复杂的机器产品究竟该不该是生活的目的?我们是不是一种制度的受害者?那种制度是我们自己创造的,却被强加在了我们头上,它使我们建造出工厂以后,就势必不惜一切代价地填满它们,却不问我们是否是为了我们的心灵才需要它们;它使我们让轮子转动起来以后,就不得不使它们不停地运转,却不管它们在做些什么。”商品社会生产的功利主义是艺术的夙敌。庆幸艺术创造终于化作了商品生产,这是现代社会的悲哀。这个问题其实已经很古老了,但至今没有找到答案。在商品社会中,从事超越功利的艺术是一种奢侈,守望内心的精神家园是一种坚持,为追梦而挣脱束缚、敝屣名利是一种勇敢。这条荆棘路上前有古人(例如拉斐尔前派),也一定会后有来者。
本书的写法颇具特色。冈特是艺术史和文化史的研究者,他没有用过多的笔墨去分析拉斐尔前派的绘画和诗歌作品,而是把重点放在了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产生作品的文化土壤和契机上,将人物、事件和历史背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用精美的文学语言营造出异彩纷呈的情节和氛围,将多方面的翔实史料连缀成了不断发展的叙述结构。因此,本书不但是一部史料丰富、立论严谨的艺术史论专著,而且是一部有人物、有情节、有戏剧冲突、有丰富诗意、有审美追求的文学精品,如同生动的纪实文学乃至长篇小说,具有独立的欣赏价值。本书的文字带有典型的英国风格,既有狄更斯式的温婉幽默,又不乏哥特小说的怪异诡谲,这个特点恰与本书评述的艺术运动的悲剧性相契。作者旁征博引,对大量的西方文化史料和文学原著如数家珍,运用自如。这个特点在作者这部“三部曲”的另外两本著作中也非常突出。正因如此,冈特的这些著作才被英国评论界誉为不可模仿的经典。
威廉·冈特生于英国约克郡,父亲是美术设计师和套色印刷技师。冈特自少年时代起就热爱美术和文学,14岁时曾以一篇评论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的文章,在《鉴赏家》(Connoisseur)杂志举办的征文比赛中获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他进入牛津大学沃塞斯特学院学习现代史,其间加入了学院的美术协会。1922年毕业后,他在罗斯金绘画学校学习,开始写作美术评论,成为《画室》(The Studio)杂志的自由撰稿人。1926年,冈特获得了文学硕士学位;1930年举办了个人画展。冈特一生写了20余本著作,包括艺术史论、名画家评传以及英国文化胜地史话等多种题材,例如《希望之箭——威廉·布莱克和他的世界》(1956)、《简明英国绘画史》(1964)、《英国绘画的伟大世纪》(1971)、《英国18世纪绘画》(1972)以及《绘画艺术常用辞典》等等。他的艺术史论著作《拉斐尔前派的梦》(1941)、《美的历险》(1945)、《维多利亚时代的奥林匹斯山》(1952)、《现代派的步伐》(1949)和《印象主义画派》(1970)产生了很大影响,奠定了他作为艺术史论家的重要地位。
文摘时间是1843年英国皇家美术学院的颁奖日。学生们全都聚在礼堂里。一个身穿深红色制服的仆役推开礼堂的几扇门,皇家美术学院的几位成员鱼贯而入,神色庄重地在掌声中向着学生们致意。
皇家美术学院是英国美术的组织核心,本部设在特拉法加广场的国家画廊。它成立于乔治三世时代,仍然保持着18世纪的特点。它成立之后,生活和思想已经发生了巨变。英国已经工业化了,伦敦城也变得越来越大了。文学和建筑方面的浪漫精神已将抗议的矛头指向了昔日的古典文化,而它们恰恰是从那种文化中分化出来的。不过,到目前为止,这种富于想象的新时代精神还没有影响到皇家美术学院。
凭借着天才和独创精神,英国人变成了诗人。凭借着勤奋,英国人也变成了画家,正如他们变成了杂货店老板那样。75年前,皇家美术学院的第一任院长--约叔亚·雷诺尔兹①爵士将“勤奋”确定为皇家美术学院的基本原则,而“勤奋”现在却已经成了为缺乏其他素质开脱的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