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阐释

文化视野下的中国古代文学阐释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其他,
  品牌: 刘明华

基本信息·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社

·页码:326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9787101060539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16

·正文语种:中文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刘明华先生长期从事唐代文学研究。这本书是刘明华先生对中国古代文学的研究成果。内容包括:杜甫的民胞物与情怀;李杜友谊的历史演进;李杜笔下的女性题材;道家思想与李白的超越追求;量移制度下的贬谪文人心态;南宋乐禁与宋词的案头化等。

作者简介刘明华,四川省平昌县人,1956年生。文学博士。现任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校人文学部主席,《西南大学学报》编委。主要著作有《杜甫研究论集》、《大同梦》、《丛生的文体》等。在《文学评论》、《文学遗产》、《读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省部级项目多项。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杜甫学会常务理事。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理想性·神秘性·历史真实

——对《桃花源记并诗》的多重解读

1 理想性——超然纯美的世外桃源

2 神秘性——仙界奇遇的结构模式

3 山川形胜与原型之争

4 避乱异地与聚族而居

第二章 杜甫的民胞物与情怀

——中国式人道主义的典型情感

1 身受感同的推己及人

2 “民胞物与”的情怀

3 宽容的悲悯者

第三章 李杜友谊的历史演进

——两个天才诗人的认同之解读

1 初逢洛阳——从激情的崇拜到冷静的反思

2 困居长安——从求仕的屈辱到对自由的感悟

3 乱世飘泊——从心灵的共振到人格的追随

第四章 李杜笔下的女性题材

——李杜女性观念比较

1 喻指与写实——李杜女性题材的虚与实

2 飘逸与沉郁——李杜女性题材的审美变化

3 红颜祸水与红颜薄命——李杜贵族女性题材透视

4 渴求与礼赞——从李杜婚姻看抒情主体的差异

第五章 道家思想与李白的超越追求

——李白人格理想的文化特征

1 儒道消长与李白的独立人格

2 李白的功业理想的自我实现特征

3 自我实现与李白诗歌现实内容的弱化

4 功成身退的道文化指向

第六章 量移制度下的贬谪文人心态

——特殊文人群体的文学心理解读

1 量移的对象、种类及始见时间考

2 唐代量移实施的具体情况

3 量移与唐代政治斗争

4 量移与唐代贬谪士人心态

第七章 乌台诗案的政治文化解读

——比兴传统与文字狱

1 乌台诗案概述

2 台谏的表现及其对涉案诗文的阐释

3 苏轼的表现及其对涉案诗文的阐释

4 乌台诗案对苏轼的影响

5 宋人与后人对涉案诗文的阐释

第八章 南宋乐禁与宋词的案头化

——对词的诗化的政治背景解读

1 乐禁史实与原因考

2 乐禁影响下的词风新变

3 乐禁对宋词发展的影响

第九章 从诗人到文人

——李清照接受史解读

1 别有诗篇在人间

2 宋代——绿肥红瘦有新词

3 元代——词女地位的确立

4 明代——词之正宗

5 清代——婉约派之宗主

6 五四到现代——从社会本位到文学本位

第十章 从“微言大义”到“诗无达诂”

——《春秋》三传的阐释学意义

1 《春秋》三传“微言大义”的话语解读模式

2 从“《诗》无达诂”到“诗无达诂”

3 “微言大义”与“从变”“从义”

4 政治批评与比兴传统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看更多目录]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 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