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吴若权作品)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吴若权作品)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特别声明:本站仅为商品信息简介,并不出售商品,您可点击文中链接进入淘宝网搜索页搜索该商品,有任何问题请与具体淘宝商家联系。
  參考價格: 点此进入淘宝搜索页搜索
  分類: 图书,哲学,伦理学,个人修养,
  品牌: 吴若权

基本信息·出版社:百家出版社

·页码:228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807038322/9787807038320

·条形码:978780703832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吴若权作品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甘露与净瓶的对话》中,你会看到下列问题的答案:爱就像洋葱,层层剥开,瓣瓣分明,如何可以不流泪?婚姻到了濒临破裂时,该放弃吗?“不离婚”有何新解?节制给予,也是一种付出?如何用“减法”提升亲密关系?禅修的目的,不是为了能够得到什么,为何要禅修呢?何谓“看破”?“看破”的真正意义,其实是很积极的吗?“闭关”,就像婚姻?笼中之心,如何海阔天空?“放下”和“放弃”,有何不同?囚禁,也是一种自由?“自由”和“随心所欲”,有什么不一样?极乐世界的入口,到底在哪里?“积善”和“还债”,两者有何关联?伴侣相处,如何“结缘”而不“结怨”?看似成功、光鲜的吴若权,为什么要到忧郁症门诊就医?

圣严法师:

我与若权面对面的接触,就是这次的访谈了。

我们谈的内容,不会涉及什么高深的佛理,而是一般人在生活上、心理上乃至生理上,可能会遭遇的阻碍、困顿、矛盾等各式各样的难题……

面对烦恼的处理,我的基本立场是“正面的解读,逆向的思考”。正面的解读,就是遇到任何问题,不要一来就视为负面的阻力,而要看成是一种砥砺的助缘。逆向的思考,是遇到顺心的事,不沾沾自喜、不得意忘形;遭逢挫折与不如意事,不气馁,也不垂头丧气;只要观念一转变,就能柳暗花明。

我满欢喜这《甘露与净瓶的对话》的出版,但愿《甘露与净瓶的对话》能对我们的华人社会有一些帮助。

吴若权:

圣严法师说:“很多的人都说,这一生太苦了,希望此生过完了,不要再来世间,因为实在太苦。但是,菩萨不怕苦,菩萨一次一次地再来,他宁可吃苦,愿意向众生学习。”初次在现场听到圣严法师说的这句话,令我非常动容。夜晚在耳机里重听录音设备播出这句话,一遍又一遍,我流下泪来。

回顾自己的前半生;也展望自己的后半生。如果可能,今夜或许会是个界线。曾经吃过很多苦的我,以为修行是为了解脱;如今我才知道,生命的归宿,其实是自己初发的愿心。

作者简介吴若权,AB型,水瓶座。政治大学企管系毕业。现任多家企业营销顾问。他是各大书店排行榜上的常胜军,同时也是形象清新的热门媒体主持人及广告活动代言人。

有着水瓶座的活跃聪明、企管人的敏锐精准,和创作者的细腻善感。浪漫与理性、认真与随性、柔软真心和诚恳热情,在他身上总能圆满调和,展现出精准细致的独特风采。

吴若权认为:所谓的“正面思考”,并非认定人生只有阳光、没有阴暗,而是在阳光处尽情舒展身心,碰到阴暗时懂得安顿自己。比较重要的是:无论身处阳光里或阴暗中,不要忽略这一生的任务,不要忘记所为何来。

生命的机缘,何其巧妙,吴若权适时得到圣严法师的首肯,接受对谈的请求,让他以提问的方式记录圣严法师的开示。这些疑问,有些是他本身碰到而无法解答的,有些则来自四周朋友的遭遇,其实就是每个人一生都会碰到的问题。现在,就邀请你一起进来聆听这一段故事,这一份奇缘。

编辑推荐生命的归宿·其实是自己初发的愿心。

圣严法师:我满喜欢这《甘露与净瓶的对话》的出版,但愿《甘露与净瓶的对话》能对我们的华人社会有一些帮助。

人生7讲:认识自我、爱与亲密关系、孤独、欲望与恐惧、自由;自在、挫折与勇气、生命的归宿,抚慰心灵,安顿自己!

献给:追求幸福趋势、珍惜美好价值、热爱生命意义、心怀伴侣亲友的您!

适合您读,也适合送给您最关怀的人,共同细细品味:

出版七十几本畅销作品的吴若权,数月来每周两次亲自访谈圣严法师,并以第一人称纪录对谈内容精华,汇整成为充满智慧与法喜的修行笔记。

一位以佛法抚慰众生,一位以文字滋润读者,两位艺术家在此交会,分享七大智慧。

串联起两位各自真实感人的生命故事,读来亲切、亦具深度。

让人感受如沐春风的心灵洗礼,获得期待自己已久的开示与答案。

一位常以文字滋润读者,一位总以佛法抚慰众生,两位艺术家在此交会,互相倾听。当作家透露自己因为父丧而倾向忧郁时,法师也道出自己的父亲是自杀离世。作家提出人生中避不开的迷惘与未知,法师则以一种法喜充满的慈悲心来轻轻解惑。书中并以两人各自的生命故事来串联,读来亲切,亦具深度。

你将感受如沐春风的心灵洗礼,更能从中获得期待已久的开示与答案。

目录

圣严法师序:转念之后,柳暗花明

自序:净瓶常注甘露水

第1讲认识自我

第1课成长,是往内在去探索自己,而不是向外去需索感官的满足

第2课努力朝向最适合自己的路去发展,但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因缘具足

第3课从探索兴趣开始发展自我,找出最适合自己的方向

第4课接受天生的限制,改进自己的缺点,也是一种自信

第5课大鸭、小鸭,各有各的发展,经过努力与磨练,小鸭也有变成大鸭的可能

第6课以发展自我为目的,就能把“吃苦”当作“进补”

第7课立定志向之后,就要坚定信念,绝不退转

第8课志向愈大,挫折和诱惑就相对地变小

第9课承担责任,完成使命,并非好大喜功,而是要分享梦想

第10课找到生命的导师,效法成功的典范

第11课善用危机感激发自我的力量,突破环境的障碍

第12课利他的练习,可以从无我开始

第2讲爱与亲密关系

第13课慈悲,是爱的最高层次,足以跨越人心的藩篱,及于一切众生

第14课真正的慈悲,是不分对象、没有条件的

第15课亲密关系之中若含有控制的成分,就可能伤害彼此的爱

第16课即使是亲情,也必须进化;父母学会放手,亲子之间的爱才能长久

第17课教养子女之前,父母应该先教养自己

第18课要解决欠缺安全感的问题,不是仰赖更多的亲密关系;而是建立信任

第19课婚姻中的伴侣关系,不是嫁鸡随鸡,而是要照顾对方一辈子,彼此守护

第20课爱不一定要有相对的回馈;真正的爱是无条件的、平等的付出

第21课要尽力和自己建立最亲密的关系,有自信就不会恐惧不安

第22课学会慈悲,松开心中的防线,拆除心中的城墙,才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第23课唯有慈悲,才能解决因为爱而引起的冲突

第24课“放下”心中的包袱;但永远不“放弃”心中的理想和责任

第25课善用“爱的减法”,让亲密关系更欢喜自在

第26课真正的“看破”,并非彻底失望;而是体认世事都是虚幻的,不再执着

第27课勇于承担别人惠予的付出,将来才有分享出去的能力

第3讲孤独

第28课善用孤独的力量,是成就自我很重要的修行

第29课必须妥善处理内心的孤独,才能转化成为正面的力量

第30课像潜水般跃入最深沉的孤独里,才能浮现出最真实的自我

第31课有心、有愿,就会有定力,不会被外在环境干扰

第32课与世隔绝,让自己孤独,对修行来说是必要的

第33课随着因缘的路途前行,自己就是最好的知音

第34课遭遇人际关系的挫折,要检讨自己;但不要否定自己

第35课倘若自己的想法很先进、很独到,就必须多沟通,让别人充分了解

第36课权势的孤独,并非因为位居高处,而是不当行使权力

第37课用行动的热情,融化内心的孤独

第38课共修,既可以鼓励自己,也可以约束自己

第39课用慈悲的心,相互包容,双方才能得到共修的好处

第40课每个人的生命价值判断不同,应该彼此尊重

第41课化“被动的孤独”为“主动的孤独”,就不会感觉孤独了

第42课帮助孩子化解孤独的感受,是父母应尽的责任

第43课修行自己,并非只是独善其身,而是以苍生为念,利益众生

第4讲欲望与恐惧

第44课智者畏苦,但能够深刻体认别人的苦,却是慈悲心的开始

第45课“害怕”与“讨厌”是一线之隔;去除“傲慢”,才能面对恐惧,展现自信

第46课傻人有傻福,聪明的人也有聪明的好处,只要自己尽了自己的力量,就不必恐惧

第47课满足私利的欲望,叫做“私欲”;成就公众的利益,叫做“愿心”

第48课只要是为公共利益,不为私人,就不会患得患失

第49课愿心,是来生来世、永生永世,都要继续再做下去的坚持

第50课转念的时机,跟年龄没有绝对关系;而是要视个别的人生际遇或智慧开发而定

第51课愈早转念愈幸福,因为转念之前,追求私欲的路程很辛苦

第52课发愿心,要有自知之明,量力而为,才不会力不从心

第53课只有“舍”,没有“得”的欲望,才能够连“烦恼”都舍下

第54课“想要”,如果超过“需要”;“消费”,就会变成“浪费”

第55课人之所以高贵,是气质、是品格,而不是珠光宝气的价值

第56课性冲动,可以用心理来克服,也可以用生活来调剂

第57课为公众利益而修行,以“愿”心而得“愿”力;但是,发了愿心,还需要正确的方法

第58课用宽大与坚强,消除竞争的恐惧,唤醒更大的愿心

第59课拿自己的专长,去服务别人,就会产生“利他”的思考

第5讲自由;自在

第60课为了积极实践目标而分分秒秒把自己捆绑,是愚痴的事

第61课要学会放轻松,不要做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工作

第62课自由和放荡不同。前者,有目标;后者,没有目标

第63课自由,并非不受规范;此刻若不受规范,将来可能更不自由

第64课适时向别人说“不”,才能保住“自由”;不要为了迎合别人的期待而扭曲自己

第65课自由的真谛是: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本身自愿的选择

第66课因为有自知之明,面对诱惑时,才能解脱

第67课要先能够放下自我中心,才能得到更多自由

第68课觉悟,来自前世累积的善根,也要靠后天努力修行

第69课即使,修行没有开悟,还是可以对别人有所帮助

第70课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得到解脱

第71课自由,是不受束缚;自在,则是自己做主,没有阻碍

第72课利益众生积极的作为,不会因为行动受限而无法发挥

第73课在家修行,不应该忽略对家庭应尽的本分

第74课修行要持之以恒,最好的方式就是回到初发心

第75课遵守戒律,出于自己的选择,就不会觉得苦,反而是一种快乐的解脱

第76课世界和平,就是追求全体的自由自在

第6讲挫折与勇气

第77课多读书,多向专家请益,可以促使因缘成熟

第78课落实“四它”: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要从勇气开始

第79课不要用因果论,去解释过去已经发生的事

第80课坚持,是用理性去评估,而不是用意气或情绪

第81课最大的勇气是放下自我,因此而得到开悟

第82课不论碰到多大的困境,都要有耐性,相信时间都可以将它改变

第83课忏悔是非常重要的修行方法,也是修行必备的条件

第84课如果不知道要对谁忏悔,就对佛忏悔

第85课忏悔最主要的作用,在于自我反省,因为改过而得到成长

第86课忏悔以后,除了悔过之外,还要弥补对别人造成的伤害

第87课犯错的人,需要忏悔;受伤的人,需要宽恕

第88课宽恕,也是一种勇气的表现

第89课受害者是菩萨,用肉身的痛苦教育社会大众

第90课学会宽恕,才能真正打开心结

第91课勇气,并非外在的剽悍或刚强,而是内在的强韧与坚毅

第92课真正的勇气,并非蛮力;而是精进不懈的力量

第7讲生命的归宿

第93课不追问过去,不妄想未来,只需把握当下

第94课信仰,并非靠外在印证;而是内心的感应

第95课神秘经验,跟个人的修行及缘分有关

第96课极乐,是从烦恼中得解脱。每个解脱的人,都有机会成佛

第97课相信往生的亲人,会继续他下一段的旅程,是安顿自己对生死牵挂最好的方式

第98课超渡亡魂,是为了在往生路上助他一臂之力

第99课消极还债;积极还愿。自己得解脱,奉献给别人

第100课若想不到对方的“恩”,就用“愿”来替代。“愿”的力量,比“恩”更大

第101课有宗教信仰的人,内心比较安定、知足

第102课宗教的入门,是身体力行的实践,在努力实践的过程中,就能体会修行的好处

第103课当亲友往生时,学习洞见生死的微妙,对自己而言,也是一个重生的开始

第104课有宗教信仰,对生命的归宿才会有落实感。生离死别,虽然痛苦,却可以渐渐解脱

第105课从积极面对死亡的态度中,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第106课体认生命很脆弱,才能学会珍惜及尊重

第107课真正的吃苦是勇于接受挑战,获得成长,而不是自寻烦恼

第108课菩萨不怕苦,一次一次地重返人间,向众生学习

……[看更多目录]

文摘第1讲认识自我

小时候住在山上,我对浓雾的日子,特别有感觉。漫步羊肠小道,即使不见来时路,也很安心地往前走。因为心里很清楚,我来自哪里,要往何处。雾散了,花开了,迎面而来的是单纯人生的自由自在。

青少年时期,随着父亲工作的转换,迁居回到台北,课业落后甚多的我,才真正陷入人生的五里雾中,茫然迷失在云深不知处。放学以后,我常独自走向外双溪的产业道路,经过小区、路过荒野,眼前景物不断变化,如同心中不停浮现的问题:“我是谁?”、“我要到哪里?”,答案随之千变万化。

曾经,这是很困扰我的一段成长岁月;但是,回头去看它,我却深感庆幸,年少的彷徨来得那么早,尽管摸索的时间那么长,却让我比一般人更能适应这些问号后面,随时变化的答案,也更清楚生命之河不管怎么蜿蜒流往大海,万变不离其宗的彼端,自然有我要去的方向。

我,究竟是什么呢?

西方的心理学讲“我”,比较常被引述的是弗洛伊德的理论,他认为人格是一个整体,包括:“本我”“自我”“超我”三个部分,彼此交互影响,在不同时间内对个体产生不同作用。

本我(id):是指人类的基本需求,例如:饥、渴、性等需求产生时,会要求立即的满足。婴儿饥饿时,就要求立刻喂奶,不会考虑母亲当时是否方便。

自我(ego):是指由本我而来的各种需求,如果不能在现实中立即获得满足时,必须迁就现实,并且学习调整。

超我(superego):是指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遵循道德与良知的我。

另一个理论叫“乔哈瑞窗口”(Johari Window),将“我”分为四个象限,包括:“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我,称为“公众我”;“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我(譬如,刻意想隐藏的秘密,或其他隐私),称为“私密我”;“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我(譬如,我有一点驼背,自己可能不知道,别人看得很清楚),称为“背脊我”;以及“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我(譬如,还没开发的潜能),称为“潜能我”。

圣严法师讲授《金刚经》里的“自我观”时,曾经归纳三种不同层次的我,包括:“自私的我——小我”“博爱的我——大我”“实相的自我——以无我为我”。

《金刚经》讲到最后,提升自我的最高境界,是“离一切相”,就是离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超脱了“乔哈瑞窗口”所指称的四个面向,空间的我和时间的我,都消失了,到达“无我”的状态。

从前看书的时候,还不是读得很通透,觉得佛经里的“无我”

……[看更多书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2023年上半年GDP全球前十五强
 百态   2023-10-24
美众议院议长启动对拜登的弹劾调查
 百态   2023-09-13
上海、济南、武汉等多地出现不明坠落物
 探索   2023-09-06
印度或要将国名改为“巴拉特”
 百态   2023-09-06
男子为女友送行,买票不登机被捕
 百态   2023-08-20
手机地震预警功能怎么开?
 干货   2023-08-06
女子4年卖2套房花700多万做美容:不但没变美脸,面部还出现变形
 百态   2023-08-04
住户一楼被水淹 还冲来8头猪
 百态   2023-07-31
女子体内爬出大量瓜子状活虫
 百态   2023-07-25
地球连续35年收到神秘规律性信号,网友:不要回答!
 探索   2023-07-21
全球镓价格本周大涨27%
 探索   2023-07-09
钱都流向了那些不缺钱的人,苦都留给了能吃苦的人
 探索   2023-07-02
倩女手游刀客魅者强控制(强混乱强眩晕强睡眠)和对应控制抗性的关系
 百态   2020-08-20
美国5月9日最新疫情:美国确诊人数突破131万
 百态   2020-05-09
荷兰政府宣布将集体辞职
 干货   2020-04-30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逍遥观:鹏程万里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神机营:射石饮羽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昆仑山:拔刀相助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天工阁:鬼斧神工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丝路古道:单枪匹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与虎谋皮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李代桃僵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镇郊荒野:指鹿为马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小鸟依人
 干货   2019-11-12
倩女幽魂手游师徒任务情义春秋猜成语答案金陵:千金买邻
 干货   2019-11-12
 
推荐阅读
 
 
>>返回首頁<<
 
 
靜靜地坐在廢墟上,四周的荒凉一望無際,忽然覺得,淒涼也很美
© 2005- 王朝網路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