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与中国文化(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书系)
分類: 图书,宗教与术数,基督教,理论与研究,
品牌: 吴雷川
基本信息·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页码:183 页
·出版日期:2008年
·ISBN:7532548910/9787532548910
·条形码:9787532548910
·包装版本:第1版
·装帧:平装
·开本:32
·正文语种:中文
·丛书名:基督教与中国研究书系
产品信息有问题吗?请帮我们更新产品信息。
内容简介《基督教与中国文化》把基督教和中国文化,分作两部分来个别地叙述。对于基督教,它认为就耶稣的教义而言,它是一个革命的宗教,谋求社会改造的宗教。它征引了福音书中许多关于耶稣的言行,大胆地否认传统的说法,以为耶稣的宗教不是一般所谓精神的、个人的宗教,而是充分地表现着政治革命和经济改造的意义的宗教。对于中国文化,在学术思想之部,它是征引了几位学者的意见,以说明中国文化的本质;在政治社会之部,它是取批评的态度,把中国文化过去许多的弱点指出来。它不承认中国有“复古”的可能,也不承认可以用旧酒装新瓶的方法,把旧文化的某些部分,机械地应用于今日的中国。
作者简介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中国基督教激进思想家,中国本色神学的开拓者之一。原名吴震春,字雷川,祖籍浙江杭州府钱塘县。1870年出生于江苏徐州。1886年在杭州考得秀才,1893年考得举人,1898年考得贡士与进士,从而被点为翰林入翰林院。在出翰林院回到清江浦后,于19051909年任江北高等学堂校长之职,1909年供职进士馆,1911年辛亥革命后曾短期出任杭州市长,1912年任浙江高等学堂(今浙江大学前身)监督(即校长)。1912—1925年,重返北京任教育部参事等职。在此期间,吴雷川接触到基督教,并干1915年受洗入圣公会。自1922年起,他在燕京大学任教,1925年被聘为专职教授,1926—1929年出任燕京大学副校长,1929—1934年担任燕京大学校长,因而成为该校首任中国人校长。1934年他辞掉校长一职后继续担任燕京大学的教授,直至1940年燕大在北平关闭。
编辑推荐《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作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中国基督教激进思想家,中国本色神学的开拓者之一。原名吴震春,字雷川,祖籍浙江杭州府钱塘县。1870年出生于江苏徐州。1886年在杭州考得秀才,1893年考得举人,1898年考得贡士与进士,从而被点为翰林入翰林院。在出翰林院回到清江浦后,于19051909年任江北高等学堂校长之职,1909年供职进士馆,1911年辛亥革命后曾短期出任杭州市长,1912年任浙江高等学堂(今浙江大学前身)监督(即校长)。1912—1925年,重返北京任教育部参事等职。在此期间,吴雷川接触到基督教,并干1915年受洗入圣公会。自1922年起,他在燕京大学任教,1925年被聘为专职教授,1926—1929年出任燕京大学副校长,1929—1934年担任燕京大学校长,因而成为该校首任中国人校长。1934年他辞掉校长一职后继续担任燕京大学的教授,直至1940年燕大在北平关闭。
目录
导读
吴序
自序
第一章 引论
第二章 耶稣事略
第三章 耶稣训言纲要
第四章 耶稣为基督
第五章 基督教在世界历史上的价值
第六章 基督教与中国的关系
第七章 中国文化已往的检讨上(学术思想之部)
第八章 中国文化已往的检讨下(政治社会之部)
第九章 中国文化未来的展望
第十章 基督教更新与中国民族复兴
……[看更多目录]
序言吴雷川先生撰著《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一书既竞,嘱我为它写一篇序文,我以自己学识谫陋,对于基督教和中国文化都没有深刻的研究,本不敢答应,但后来将此书细细读过一遍,觉得它思想新颖,持论公允,而又能处处针对中国现在的需要,发人深省,因此引起我自己不少的感想,觉得有说几句话的必要。又因为著者是我多年的朋友,并且在年龄、学问和经验上都是我所敬畏的一位前辈,不但情不可却,并且为这一本有意义的著作,结这一段文字之缘,于我是一件荣幸的事,也是一件快乐的事;因此便不揣冒昧,写了这篇文字,以就教于著者。
这本书把基督教和中国文化,分作两部分来个别地叙述。对于基督教,它认为就耶稣的教义而言,它是一个革命的宗教——谋求社会改造的宗教。它征引了福音书中许多关于耶稣的言行,大胆地否认传统的说法,以为耶稣的宗教不是一般所谓精神的、个人的宗教,而是充分地表现着政治革命和经济改造的意义的宗教。对于中国文化,在学术思想之部,它是征引了几位学者的意见,以说明中国文化的本质;在政治社会之部,它是取批评的态度,把中国文化过去许多的弱点指出来。它不承认中国有“复古”的可能,也不承认可以用旧酒装新瓶的方法,把旧文化的某些部分,机械地应用于今日的中国。在另一方面,它却不否认中国文化在过去的贡献和对今日的意义。
文摘基督教的教主耶稣①是1940年前②降生在犹太国的人。我们要叙述他的事迹,当然要略述犹太国的历史和耶稣生时犹太的情况。从前孟子曾说过尚友古人的法则,所谓“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③
犹太人所尊为始祖的亚伯拉罕曾被称为希伯来人,④因此犹太人通称为希伯来民族。后来亚伯拉罕的子孙雅各改名为以色列,他的后人就称为以色列族。约在纪元前12世纪,以色列族占据了古称为迦南的地方,前11世纪就在那地建立了以色列王国,共有十二个支派分布南北各地,至前10世纪,因为各支派的意见不一,处于南部的犹大、便雅悯两个支派就成立了犹大王国,与处在北部的其他十个支派所据有的以色列王国南北对立。前8世纪,以色列国为亚述国所灭,犹大国继续存在。前6世纪,巴比伦国攻陷了犹大国的都城耶路撒冷,有许多犹太人都被掳到巴比伦,犹太人就度着流浪的生活。